1 / 27

嘉兴第五高级中学

嘉兴第五高级中学. 孙水庆.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中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织了一场什么运动?最终的结果如何?. 与此同时,在 19 世纪 60 年代末,我们的临国日 本也面临者相似的危机,他们进行了一场什么深刻的社会变革?结果如何?. 日本明治维新. 一、社会背景 —— 19 世纪中期 日本的社会状况. 落后的封建国家. 1 、 阶级矛盾 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复. 内因. 2 、生产关系变化:.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幕府统治危机严重. ( 资产阶级化的新地主和高利贷商人 ). 农村的阶级分化 —— 新地主.

port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嘉兴第五高级中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嘉兴第五高级中学 孙水庆

  2.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中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织了一场什么运动?最终的结果如何?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面临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中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织了一场什么运动?最终的结果如何? 与此同时,在19世纪60年代末,我们的临国日 本也面临者相似的危机,他们进行了一场什么深刻的社会变革?结果如何?

  3. 日本明治维新

  4. 一、社会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 落后的封建国家 1、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复 内因 2、生产关系变化: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幕府统治危机严重 (资产阶级化的新地主和高利贷商人) 农村的阶级分化——新地主 (豪农) 城市中的高利贷商人实力增强 (豪商) 中下级武士 3、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西南诸藩的大名 4、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加剧 外因

  5. 二、武装倒幕 (1868年) 1、背景:幕府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 内忧外患 中国的教训 2、领导力量: 倒幕派 (中下级武士) 3、经过: 基地 武装 政府 战争 4、意义: 推翻了幕府统治,成为明治维新成功的前提。

  6. 三、明治维新 (1868年)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1、目的: 巩固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强国梦 2、主要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改革土地制度——新兴地主;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扩张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7. 3、历史意义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积极作用 亚洲强国 封建残余(天皇制、 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消极影响 侵略扩张 性质: 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8. 4、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封建守旧势力强大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倒幕派掌握了实权,得到人民拥护,推翻幕府 维新派力量弱小,不敢发动群众 强制推行,全面、有效 “一纸空文” 有利、相对宽松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9. 明治维新 (1)农民的反抗 内因 资产阶级化的新地主和高利贷者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统治阶级内部的中下级武士 背 景 (4)西方的入侵 外因 (5)武装倒幕的胜利———— 前提条件 (1)社会背景 (2)领导力量 (3)具体措施 (4)国际环境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4)文化 成功原因 措施 意义

  10.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C) 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D、幕府的腐朽统治 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D)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D) A、新兴地主 B、资本家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 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的“藩”指 (B)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C、武士的领地D、天皇的领地

  11. 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采取的中心措施是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D)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土地给私人建立农场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拍卖 6、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 (C)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D、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 二、课后思考题: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维新运动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联系到现代,在二战之后的20世纪40年代,中日两国都是满目创痍,百废待兴,但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发展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而中国却刚刚从文革的噩梦中醒来,结合历史,你认为,为什么中日两国会出现这种差距?

  12. 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次数表 思考 农民暴动次数有何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谓农民,是和牛马一样的,他们受着苛重赋税的压迫,---以至丧失财产出卖妻子,或者受辱死去者不可胜数。-----” -----《世界史》

  13.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认为国家强盛的根本是什么?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14. 1、最急迫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木户孝允 2、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思考 1、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新军队有什么特点?

  15. 统 治 阶 级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幕 藩 体 制

  16.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文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 (4)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

  17. 纵坐标为百分比 分析以上数据,说明明治维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18. (1853年)

  19. 材料一: ----于是,政府要职只能落入高级武士之手-----下级武士总是与高级职务有关,许多确有才华的下级武士对此极为不满-------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物价上涨,高级武士追求奢华的生活,----不时压低甚至停发下级武士的俸禄,这更使下级武士恼怒不已---- ---不少武士搞起了手工业生产,-----变成小商品生产者,----许多人成了商人, -----《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一些下级武士----中的有些人接触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产生了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朦胧愿望----成为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请问:1、下级武士为什么对幕府不满? 2、由材料可知,这时的武士与以前的武士有何区别?

  20. 复习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内战: 德意志统一 意大利统一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 日本明治维新

  21. “-----1862年高杉晋作来到上海后就深有感触地说:上海地方虽属于中国,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英法属地。我国必须留神,决不能出现中国那样的情况。” “-----1862年高杉晋作来到上海后就深有感触地说:上海地方虽属于中国,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英法属地。我国必须留神,决不能出现中国那样的情况。”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

  22. 有人说,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说是一场不彻底的,未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人说,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者说是一场不彻底的,未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 也有人说,明治维新是与封建阶级妥协的资产阶级改革。 而有些学者则提出了明治中兴的解释 ?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23. 1871年,日本派大型考察团,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1871年,日本派大型考察团,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