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753 Views
把握浙江高考走势 提高生物备考效率 —— 基于高考阅卷视角. 浙江省桐庐中学 徐玉华. 1. 2. 3. Contents. 2010 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 近两年考生答非选择题常见错误分析. 2011 年浙江省生物高考备考策略. ·2010 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 1 。 理综试卷结构微调,生物题号有变化. 由于物理不定向选择题由 4 道减为 3 道,理综选择题由 21 道减为 20 道,而非选择题的题量不变,生物原第 30 题变成了第 29 题,原第 31 题变成了第 30 题。. 2 。 紧扣浙江生物教材,突出核心知识.
E N D
把握浙江高考走势提高生物备考效率——基于高考阅卷视角把握浙江高考走势提高生物备考效率——基于高考阅卷视角 浙江省桐庐中学 徐玉华
1 2 3 Contents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 近两年考生答非选择题常见错误分析 2011年浙江省生物高考备考策略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 1。理综试卷结构微调,生物题号有变化 由于物理不定向选择题由4道减为3道,理综选择题由21道减为20道,而非选择题的题量不变,生物原第30题变成了第29题,原第31题变成了第30题。 2。紧扣浙江生物教材,突出核心知识 第1题 第2题 第4题 主干知识 3。关注生物科技发展,凸现能力立意 第29题I小题 第30题 第3题 第5题 第6题 4。重视实验能力考查,拓展命题类型 第29题Ⅱ小题 第30题的(3)小题 目录
备注:图中第30题在2010年高考中为第29题;第31题在2010年高考中为第30题备注:图中第30题在2010年高考中为第29题;第31题在2010年高考中为第30题 2009年高考生物非选择题平均分为19.23分; 2010年高考生物非选择题平均分为19.78分
·近两年考生答非选择题的常见错误归纳分析 1。基础薄弱,不能准确使用生物学科术语 第30题(1)小题 2010年第29题I(1)(3)小题 2009年第30题I小题 第31题(1)小题 2。审题不清,不能挖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2010年第29题I(2)小题 第30题(1)小题 第30题(4)小题 第31题(1)小题 第30题Ⅱ小题 2009年第30题I小题 3。思维不严谨,开放试题不能层层摆要点 2010年第29题Ⅱ小题 2009年第30题Ⅱ小题 目录
阅卷场上什么样的答卷容易得高分 • 简明扼要,紧扣要点,是多得分的关键 • 答题条理化 • 答出技巧,让人满意,是多得分的有效途径 • 重在理解,勇于作答,是多得分的可靠保证 • 尊重考卷、用词规范、解答清晰
解答主观题五个注意点: • 关键是审题,审题要精确 • 组答先构思,构思要周密 • 答题有层次,层层摆要点 • 表述用术语,突出关键词 • 字迹要清楚,卷面须整洁。 目录
·2011年浙江省生物高考备考策略 1。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指导意见为依据 2。分析浙江省自主命题的高考走势 3。学习借鉴近年各地高考试题特点 4。加强教材图表的分析与转换能力 5。注重高考样卷实验题的变式训练 目录
2009年: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009年: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010年:3-3(1)非特异性防卫(Ⅰ) (2)特异性免疫(Ⅱ) (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Ⅰ) 2010年增加的知识内容: 3-4(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Ⅰ) 2010年减少的知识内容: 无丝分裂 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必考实验:16个 2010年和2009年不变的是9个: 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2009年:脂肪)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和蛋白质;(2009年:还原糖)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观察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2010年增加的有6个: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改变: 2009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010年: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010年减少的有7个: ? 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浙江省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基本要求 2.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备考策略
非选择题5空 7空 20空 24空 16空 17空
研究高考试题应做好“四找” (1)对照教材研究要寻找原型; (2)研究历年试题要找出共性和变化; (3)研究近期试题要寻找趋势; (4)研究不同模式的试题要找出差别。
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内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六类 :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考查能力上变化: 备考策略
2010年高考生物试卷类型 1、新课标地区:(新课标版,各地教材不一) (1)课标全国卷: 满分90分,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4题共39分,选做题1题共15分。 适用地区:湖南、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辽宁 (2)海南卷(100分) (国家考试中心命制) (3)自主命题卷:分值不等 适用地区:北京(5+3、80分)、天津(6+2、80分)、山东(8+2+1、73分)、广东(100分、6+2+4)、安徽(6+3、90分)、浙江( 6+2(3)、 80分)、福建(5+2(3)+1、80分)、江苏(20+5+9、120分)等。 2、非课标地区:(大纲版) (1)大纲版全国卷I: 满分72分,其中选择题5题共30分,非选择题4题共42分。 适用地区: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广西、江西 (2)大纲版全国卷II: 满分72分,其中选择题5题共30分,非选择题4题共42分。 适用地区:青海、新疆、西藏、贵州、甘肃、云南、内蒙古等 (3)自主命题卷: 适用地区:四川、重庆(6+2(3)、72分)等 3、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适用地区:上海
总结 累加 一、累加效应: A a B b 共存 二、共存效应: A a B b 抑制 三、抑制效应: A a B b 四、致死效应:F2中某些基因型的个体不存在 不完全显性 或 不完全显性 五、不完全显性:A a B b 六、蜜蜂的遗传: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为单倍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并未减半
(2010年四川理综,31)(18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2010年四川理综,31)(18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某些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 将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100% 75% A B C B A 15/16
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1)略(考查细胞质遗传)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 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 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____。 X 3 n XNXN XNXn N 1/11 解析: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亲本基因型为XNXn和XNY,F1代雌蝇基因型为XNXN和XNXn。 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亲本基因型为XNXn和XnY,F1代雌蝇基因型为XNXn和XnXn,比例1:1,雄蝇基因型为XnY。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1/11。
2010年大纲版全国卷I 31.(8分)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 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 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时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细胞中的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_。 (4分) 原因2是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该浓度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4分) 31题平均分:0.22 、难度系数:0.03、区分度:0.18 31⑴平均分:0.17 、难度系数:0.04、区分度:0.16 区分度>0.4 很好、0.39~0.3良好、0.29~0.2尚好,但需要修改,区分度<0.2,题目要淘汰。 31⑵平均分:0.05 、难度系数:0.01、区分度:0.09
30.(2010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9分)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 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 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 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 α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⑴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 。 ⑵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 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平均分:4.68 、难度系数:0.52
生长素发现史的经典实验——豌豆劈茎法: 将黄化的豌豆茎用刀劈成对称的两半后,放置水中,劈茎的两臂向外弯曲,而浸在生长素溶液里的劈茎则向内弯。生长素的浓度和劈茎两臂向内弯曲的程度成正比。 ——潘瑞炽、董愚得著《植物生理学》(下册) P216
注重新课程价值的渗透 必修1模块: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因此必修1模块侧重观察和实证的方法。如模型方法、控制变量、对比实验以及归纳推理等。 必修2模块: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所以必修2模块侧重假说演绎的方法。如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 必修3模块: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必修3模块侧重于系统分析的方法。如预实验、调查法、数学模型等。
新课程关于推理价值规定: •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法是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推理形式,归纳推理是人们用来发现新知识的一种重要的、初级的思维方法。归纳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充分地获得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过程。
例1:(2008年四川高考理综卷)(归纳推理) 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等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想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⑴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 ⑵该实验的原理是。 ⑶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越大,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得出结论:,从而验证以上假设。 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 CO2 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 的浓度增加。 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 pH 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 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 pH 不同,通过测定水 pH 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 CO2浓度的变化。 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 CO2浓度增加
假说-演绎法 •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例2:(2009年高考广东A卷·33)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略)。请回答问题。例2:(2009年高考广东A卷·33)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略)。请回答问题。 ⑴、⑵、⑶略 ⑷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杂交,如果,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演绎推理) 例3:(2009年浙江理综·2)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分析: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得出“细胞免疫”的结论是一个演绎推理(三段论)的结果,推理过程如下:大前提: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是细胞免疫。小前提:“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结论:所以人体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清除组织细胞内的破伤风杆菌。
类比推理 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用公式可以表示为:⑴A类对象具有a,b,c,d属性、规律;⑵B类对象具有a’,b’,c’属性、规律;其中a’,b’,c’分别与a,b,c相同或相似;⑶推出结论:B类对象(指要研究的对象)可能也具有d’属性,并且d’与d相同或相似。
例4(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 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 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 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⑴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②、④(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①、③(填写标号)。 ⑵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局部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右肌肉。 (类比推理)
·近两年山东卷中生物非选择题的命题模式均为“调节+遗传+选考”;·近两年山东卷中生物非选择题的命题模式均为“调节+遗传+选考”; ·近两年安徽卷中非选择题的命题模式均为“(代谢+实验)+调节+(遗传+生物工程)”;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中非选择题的命题模式为“调节+实验+生态+遗传+选考”; ·2010年广东卷中非选择题的命题模式为“(代谢+生态)+调节+遗传+实验” 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