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25 Views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解读. 2010.8.13 本科生院教务处. 目 录. 重要性 组成与内容 课程结构 修读课程与学分要求 特别说明 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网址与电话. 一、重要性. 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是体现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学校组织本科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审核学生本科专业毕业、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 也是学生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 二、组成与内容. 按大类招生 大类培养方案 + 专业培养方案 按专业招生 专业培养方案 前期实行通识教育 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交叉复合培养. 大类培养特色 大类培养面向 通识课程
E N D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解读 2010.8.13 本科生院教务处
目 录 • 重要性 • 组成与内容 • 课程结构 • 修读课程与学分要求 • 特别说明 • 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 网址与电话
一、重要性 • 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 是体现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 是学校组织本科教学的基本依据 • 是审核学生本科专业毕业、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 • 也是学生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
二、组成与内容 • 按大类招生 大类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 • 按专业招生 专业培养方案 前期实行通识教育 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交叉复合培养
大类培养特色 大类培养面向 通识课程 大类必修课程 二、组成与内容 • 大类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特色课程 计划学制 最低毕业学分 授予学位 学科专业类别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说明(辅修、双专业、双学位)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二、组成与内容 • 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 通识课程(见大类方案) • 大类课程(必修部分见大类方案) • 专业课程 • 个性课程 • 第二课堂
三、课程结构 课程分类 第二课堂 通识 课程 大类 课程 专业 课程 个 性 课 程 思 政 类 军 体 类 外 语 类 计 算 机 类 通 识 核 心 课 程 历 史 与 文 化 类 文 学 与 艺 术 类 经 济 与 社 会 类 沟 通 与 领 导 类 科 学 与 研 究 类 技 术 与 设 计 类 人 文 社 科 类 自 然 科 学 类 工 程 技 术 类 艺 术 设 计 类 必 修 选 修 课 方 向 模 块 课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四、修读课程与学分要求 • 什么是学分? 学分是指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学习量,每门课程根据学生所化费的学习时间(含课堂讲授,课外学习)来设置学分。学生选课后,通过课程考核,即可获得学分。
四、修读课程与学分要求 • 四年制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0+4+5 160学分是第一课堂学分 +4学分为第二课堂学分(SRTP+学科竞赛分) +5学分为非收费学分 • 第一课堂160学分组成: • 通识课程(47.5学分)+ 大类课程(42学分)+专业课程以及个性课程(70.5学分) • 五年制:200+4+5.5
通识课程(47.5+5学分) 着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世界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阔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 通识必修课: 思政类 11.5+2(必修不能免修)E 军体类 5.5+3 (必修不能免修,体育课程选项)E 外语类 9(四级可以考代修)F 计算机类 5(分别选文化、程序)G
通识选修课程16.5→ 历史与文化类 H 文学与艺术类 I 经济与社会类 L 沟通与领导类 J 科学与研究类 K 技术与设计类 M 通识核心课程 S 通识课程(47.5+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16.5)的修读要求: 通识核心课程限选 1门(有2学分和3学分不等)。 理学类、工学类(含信息)、应用生物科学类、生物医药类、科技与创意设计类需至少修读“人文社科”组6学分 人文类、社科类需至少修读“科学与技术”组4.5学分 其余学分由学生自行在通识选修课程选择修读。 通识课程(47.5+5学分)
大类课程(42学分) 着重于建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是奠定学生今后学业发展的基石。 1. 人文社科类 A 2. 自然科学类 B 3. 工程技术类 C 4. 艺术设计类 D ◆大类必修课程(在各个大类培养方案中有明确规定) ◆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在各个专业培养方案中有明确规定 )
专业课程(70.5学分) 着重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 专业必修、选修课程 • 方向、模块课程 • 实践教学环节 • 毕业论文(设计) 个别专业将专业课程的部分学分用于设置个性课程学分。
个性课程(学分) • 个性课程学分设置是学校为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促进复合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创新性和个性化学习而专门设置的课程学分。 • 各专业情况不同,有的专业设置有,有的没有设置。具体详见专业培养方案。 • 学生可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自主设计修读某专业的一组课程,也可以修读本专业推荐的课程。
第二课堂(4学分) • 科研训练(SRTP) • 学科竞赛 • 学术成果(如发表的论文) • 社会实践 详见《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
1.培养方案中,对所列的课程都有一个建议修读的学年和学期,这是一种比较合理分配学时学分和按照先后顺序修读课程的建议,请不要随便更改。1.培养方案中,对所列的课程都有一个建议修读的学年和学期,这是一种比较合理分配学时学分和按照先后顺序修读课程的建议,请不要随便更改。 2.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课程介绍、预修课程要求等,学生可在选课网上查阅到,选课前建议学生仔细查阅,特别是预修要求,不要盲目选课。 3.注意阅读相关配套文件。如大学英语课程修读办法、体育课程修读办法、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等。 五、特别说明
4.课程替换 原则上,课程需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读,但学生若遇主修专业确认跨类,或辅修、双专业(双学位)部分课程相似等问题,可申请替换。 大类课程的替换关系,即相同课程名称的,高层次课程可替换低层次课程,如甲>乙>丙,公布在《教务管理系统》网上,学生可直接在系统里进行申请替换. 其他替换关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吻合度,学生申请,由开课单位批复是否同意替换。 已公布课程替换关系的低学分课程,或被替换的低学分课程,将不再重复计算毕业课程学分 五、特别说明
六、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 认真仔细阅读学校的相关文件 • 详细研读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原则 • 了解课程修读的先后顺序 • 了解选课操作办法 • 通常学生每长学期修课学分<26为宜,选课学分<35 • 所有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建议学生不要盲目跟风
六、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 学生选课前,有较明确的学习方向,选课相对简单、容易 • 推荐课程表必修课程优先,但学生必须确认选课才生效(推荐课表也是随机排课的一种形式,只是学生是一个班) • 通识核心课程教学要求高,学生需慎重选择修课时间(四年里,仅修一门) • 一个长学期有2张课程表
六、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 注意选课时间规定 • 通识选修课程不宜选过多,一学期1门 • 选课技巧:先必修(后选修);实验(理论);大学分(小学分);长学期(小学期) • 选课后注意查询结果(教学班、时间、地点、考试等)等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查阅地址为:http://bksy.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66128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查阅地址为:http://bksy.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66128 本科生院网页→“教学教务”栏目→点击“培养方案” →点击“2010级浙江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 学业指导视频----在新生服务网上 http://freshman.zju.edu.cn 用“统一身份认证”的用户、密码登录 咨询电话: 通识教育与大类培养办公室: 0571-8820641 专业培养办公室:0571-88206238 七、网址与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