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4.5 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4.5 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细菌作为遗传研究对象的特点 结构简单:属于原核生物,无明显细胞核,染色体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不进行减数分裂。 世代周期短: 20 分钟一代 容易获得各种突变型 ① 合成代谢 缺陷型 ( 营养缺陷型 ) ② 分解代谢 缺陷型 ③ 抗性突变型 易培养,可长期保藏. 细菌之间遗传物质的转移方式. 转化 :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裸露的 DNA 。 接合 : DNA 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直接转移。 转导 :由噬菌体所介导的 DNA 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 转移。. 4.5.1 细菌的转化和基因定位. 转化的类型

pink
Download Presentation

4.5 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4.5 细菌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细菌作为遗传研究对象的特点 • 结构简单:属于原核生物,无明显细胞核,染色体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不进行减数分裂。 • 世代周期短:20分钟一代 • 容易获得各种突变型 ① 合成代谢缺陷型(营养缺陷型) ②分解代谢缺陷型 ③ 抗性突变型 • 易培养,可长期保藏

  2. 细菌之间遗传物质的转移方式 • 转化: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裸露的DNA。 • 接合:DNA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直接转移。 • 转导:由噬菌体所介导的DNA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

  3. 4.5.1细菌的转化和基因定位 • 转化的类型 ①自然转化(natural transformation) 细菌能够自然地吸收DNA,如枯草杆菌的转化。 ②工程转化(engineered transformation) 通过某种处理使细菌能够摄入外源DNA,如大肠杆菌 的转化。 • 转化效率:约1% • 转化片段的长度:20kb

  4. 细菌转化过程示意图

  5. 转化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 判断两个基因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DNA浓度降低时AB基因共转化频率的下降和A、B各自转化频率下降的程度: 程度相同表明;共转化频率下降的程度远大于各自转化频率下降的程度,表明。 ②观察转化频率: AB共转化频率与A、B各自转化的频率相近,表明;相差很远,表明。 • 基因作图:判断基因间的距离 连锁 不连锁 连锁 不连锁

  6. 计算重组值

  7. 遗传作图

  8. 4.5.2 细菌的接合与基因定位 一、接合现象的发现 1946年,莱德伯格(Lederberg) 和塔特姆 (Tatum) A菌株:met- bio- thi+ leu+ thr+(thi:硫胺素B1) B菌株:met+ bio+ thi- leu- thr- 原养型:met+ bio+ thi+ leu+ thr+

  9. A菌株:met- bio- thi+ leu+ thr+(thi:硫胺素B1) B菌株:met+ bio+ thi- leu- thr- A A+B B 基本 培养基 原养型:met+ bio+thi+ leu+thr+ 出现频率:10-7

  10. 分析原因 • 发生了回复突变? • 可能是转化的结果。 • 培养基中含有某些代谢产物,混合后这些产物互相补充了对方的不足而得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11. Davis(1950) U型管实验 • 结论:重组子的产生需要两个菌株的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发生了遗传物质的转移。

  12. 二、遗传物质的转移方向 1953年,海斯(W. Hayes)的杂交实验 ①菌株B(str处理)+ 菌株A ↓无菌落 结论:接合过程是一种单向转移,从供体到受体。 ②菌株A(str处理)+ 菌株B ↓ 有菌落

  13. 三、F因子 1. F 因子:致育因子(性因子) 携带F因子的菌株称为供体菌或雄性,用F+表示。 未携带F因子的菌株为受体菌或雌性,用F-表示。 2. F 因子的组成: ①复制区 (含2个复制起点oriT,oriV); ②致育基因区; ③配对区(含有4个IS)

  14. 3.F因子的转移:

  15. 4. F+×F-的特点: (1) F因子转移的频率高,1/10,使F-→F+。 (2) 染色体重组频率低;10-6。 (3) F+×F+不发生接合。 因此,F+品系又称为低频重组品系(low frequency recombination,Lfr)。

  16. 四、高频重组 (Hfr) 1.Hfr的形成及转移过程 • 由F因子和细菌染色体的单交换产生; • 转移时带有供体细菌的染色体。

  17. 2.Hfr的特点 : (1)染色体重组频率高,比 F+×F-高1000倍; (2)F因子转移频率低, F-→F+ 很少或没有。 3.Hfr和F+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都是雄性菌,含有F质粒 区别: (1)前者高频重组,后者低频重组; (2)前者F因子转移频率低,后者F因子转移频率高; (3)前者F因子整合,后者F因子游离。

  18. 五、中断杂交作图 • 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9. 1961年 Jacob 和 Wollman 供体HfrH :strs thr+leu+azir tonrlac+ gal+ 受体F- :strr thr-leu-azis tonslac-gal- • 操作方法:37℃混合培养 每隔一段时间取样 搅拌器中断杂交 涂布含链霉素的基本筛选培养基 影印培养于含链霉素的几种不同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上观察重组子鉴定各基因的转移时间

  20. HfrH菌株各非选择标记基因进入F-细菌的时间和频率HfrH菌株各非选择标记基因进入F-细菌的时间和频率

  21. 以基因出现的时间为标准,作出E. coli的遗传连锁图

  22. 六、环状连锁图 结论:不同Hfr菌株向F-细胞转移的顺序、起点和方向不同。 表明大肠杆菌的染色体是环状的。

  23. 七、细菌的重组作图 • 细菌重组的特点: ① 基因重组发生在部分二倍体中; ② 只有偶数次交换才能产生平衡的重组子; ③ 在选择培养基上只出现一种重组子,而没有相反的重组子。

  24. 例如:根据中断杂交试验已知lac 和 ade 基因是紧密连锁的,而且 lac 比 ade 先进入受体。 Hfr lac+ade+strs × F- lae-ade-strr

  25. lac-ade+ ×100 (lac+ade+)+(lac-ade+) lac-ade+ ×100 = ade+ • 未重组的基因型是lac+ade+ • 重组体的基因型是lac-ade+ lac-ade间的距离:

  26. 八、F’因子与性导 F’因子:从Hfr染色体上不精确分离产生的含有细菌基因组的 新的F因子。 性导:利用F’因子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 的过程。内基因子和外基因子

  27. 一、噬菌体 噬菌体结构组成: 头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颈部: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 尾部:由基板、尾针和尾丝组成。 4.5.3 细菌的转导与作图

  28. 类型: ①烈性噬菌体:使宿主发生裂解的噬菌体。 ②温和噬菌体:除偶尔情况外,感染后不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 温和噬菌体的增殖周期: ①溶菌周期:细菌受到感染后,噬菌体迅速增殖,菌体被裂解,噬菌体释放。 ②溶源周期: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随宿主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细菌继续增殖。

  29. 原噬菌体: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原噬菌体: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 溶源性细菌: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 • 附加体:噬菌体既可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又可游离于细胞质中。

  30. 二、细菌染色体的转导作图 Lederberg  和 N. Zinder的杂交试验(1952年) 沙门氏菌 LT22:phe- trp- tyr- met+ his+ ×LT2: phe+ trp+ tyr+ met- his- 基本培养基 结果:10-5频率出现野生型菌株 结论:重组通过一种过滤性因子实现。 后来发现这种过滤因子是一种温和噬菌体P22。

  31. 转导类型: ①普遍性转导:通过噬菌体可以转移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如P22,P1。 ②特异性转导:噬菌体只能转移细菌染色体的特定部分,如噬菌体。

  32. 1.普遍性转导的过程

  33. 2.普遍性转导作图 ① 原理: • 如果两个基因始终一起转导或同时转导频率较高,那么表明这两个基因是连锁的; • 两个基因同时转导的现象称为共转导或并发转导(contransduction); • 两基因共转导频率愈高,表明两个基因连锁愈紧密;相反,共转导频率愈低,则表明两个基因距离愈远。

  34. 判断细菌基因间的位置关系 以普遍性转导噬菌体P1为例,测定大肠杆菌的leu、thr、azi三个基因的顺序。 供体 thr+ leu+ azir→受体thr- leu- azis,观察其共转导率。 三个基因间的排列顺序

  35. ② 重组值的计算 a+b+供体 → ab受体

  36. 3.特异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1)产生机制

  37. (2)低频转导(low-frequency transduction, LFT) 由于不正常环化现象发生的频率较低,在释放出的106个噬菌体中只有1个gal+转导噬菌体感染受体,因此转导的频率很低,称为低频转导。 λdgal→ gal-受体 ①稳定转导子 ②不稳定:整合—切离

  38. (3)高频转导(high frequency trasduction,HFT) 由于产生λ/λdgal双重溶源菌,使溶菌物中既含有大量的λdgal,又包含正常的λ噬菌体,正常的λ起了辅助缺陷型噬菌体成熟的作用,所以称为辅助噬菌体,从而导致高频转导。

  39. 4.6 噬菌体的重组作图 一、常用的表型特征 ①宿主范围(host range) 野生型h+ :能感染E.coliB,不能感染E.coli B/2,噬菌斑半透明; 突变型h:二者均可感染,噬菌斑透明。 ②嗜菌斑形态(plaque morphology) 野生型r+ :形成小菌斑(1mm左右),边缘模糊; 突变型r :形成大菌斑(2mm左右),边缘清晰。 ③温度敏感

  40. 二、噬菌体的遗传重组与作图 噬菌体遗传重组原理示意图 用h+r和hr+ 共感染E.coliB 噬菌体染色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噬菌体染色体间发生重组 噬菌体组装、细菌裂解、子噬菌体释放 接种在E.coliB/B2混合培养物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