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952 Views
中芯国际紧急应变介绍. 讲师:武建萍 安全卫生环保部 经理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中芯国际简介.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 ( 北京 ) 有限公司是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中芯国际北京公司生产线是我国第一条 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该生产线于 2004 年底建成投产,是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的 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12 英寸 集成电路芯片.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组织 / 救灾 / 疏散. 异味处理程序.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 培训. 意外事故通报. 案例及处理过程.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E N D
中芯国际紧急应变介绍 讲师:武建萍 安全卫生环保部 经理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中芯国际简介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是中芯国际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中芯国际北京公司生产线是我国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该生产线于2004年底建成投产,是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12英寸 集成电路芯片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组织/救灾/疏散 异味处理程序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培训 意外事故通报 案例及处理过程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 中芯国际设置了24小时值班紧急应变中心(ERC) • ERC的作用:监控中心、联络中心、应变中心 • 主要工作职责: • 负责全厂紧急事故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故: • 火灾、化学品泄露、气体泄漏、停电等; • 监控安全监控系统,如气体报警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 购买、保存、维护紧急应变器材; • 紧急应变演习的组织和评估; • 现场安全巡检;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中心硬件设施: 1. 应急救援装备: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手部防护 呼吸防护 眼睛、面部防护 身体防护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2. 监控系统 3. 气体探测仪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4. 广播、通讯器材
紧急应变组织/救灾/疏散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培训 意外事故通报 案例及处理过程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异味处理程序
紧急应变组织 问题: 是否需要将意外事故分级?
紧急应变组织 各类意外事件等级判定标准-火灾
紧急应变组织 各类意外事件等级判定标准-气体泄漏
紧急应变组织 各类意外事件等级判定标准-化学品泄露
紧急应变组织 各类意外事件等级判定标准-其它
紧急应变组织 问题: 处理意外事故时,我们是否需要成立一个组织?
紧急应变组织 紧急应变组织(ERO): Emergency Response Organization, 紧急意外事件发生 时,为从事紧急应变处理而临时成立的组织(非常设组织)。
紧急应变组织 总负责人 (指挥官直属主管) 三、四级意外事件 公关人员 二级以下意外事件 事故指挥官 (事故责任区单位主管) ERC 财务人员 (工安单位) 计划人员 (财务处) (工安环保单位及相关单位) 救 灾 小 组 管 制 小 组 厂 务 小 组 疏 散 小 组 急 救 小 组 (权责单位及支持 单位工程人员) (无尘室区域:制造部部经理) (保安人员) (健康中心) (动力科) 1.若数种意外事故同时发生,则依火灾气体外泄化学品泄漏电力中断次序, 以较前者认定事故指挥官。 2.虚线框内表一、二级意外事故的最大应变组织;全图表示三、四级意外事故的最大应变组织。
紧急应变组织 救灾组:抢救组、搜寻组、支援组 搜寻组:负责现场受难人员的搜寻及抢救; 抢救组:负责现场的救灾活动; 支援组:协助上述二组准备器材、防护具、管制暖热区;
指挥官人选 第一暂代人选 第二暂代人选 紧急应变组织 事故指挥官的选择顺序 问题:通知不到事故指挥官怎么办? ERC/事故责任区 资深工程师 一级 事故责任区 设备经理(FAB) 事故责任区 课经理(其他区域) 事故责任区 资深工程师 二级 事故责任区 设备经理(FAB) 事故责任区 课经理(其他区域) 事故责任区 资深工程师 事故责任区 部经理 三级 事故责任区 设备经理(FAB) 事故责任区 课经理(其他区域) 事故责任区 厂长/处长 事故责任区 部经理 四级
紧急应变组织 救灾组组长的选择顺序 救灾组组长人选 第一暂代人选 第二暂代人选 事故责任区 资深工程师 事故责任区 工程师 二级 事故责任区 设备经理(FAB) 事故责任区 课经理(其他区域) 事故责任区 资深工程师 事故责任区 工程师 三级 事故责任区 设备经理(FAB) 事故责任区 课经理(其他区域) 事故责任区 资深工程师 事故责任区 部经理 四级
紧急应变组织 总负责人的选择顺序 总负责人人选 第一暂代人选 事故责任区 部经理 事故责任区 厂长/处长 三级 事故责任区 副总/总裁 事故责任区 厂长/处长 四级
紧急应变救灾 紧 急 应 变 政 策 紧急应变政策永远遵循下列规范顺序: A.第一优先--- 生命/健康(Life/Health) ........劳动法令 ●Safety of emergency personnel is #1 priority. ● The next Priority is the safety of victims!! B.其次考量 --- 环境 (Environment) ........环保法令 C.再次考量 --- 财产 (Property) D.最后考量 --- 生产恢复 (Business Recovery)
建立ERO,ERO开始运作 灾区警示及管制 事故分类及评估 准备应变器材和PPE 发生意外事故 厂内人员/厂外公众疏散 通报政府单位/外援单位及可能受害地区机构 伤亡抢救/灾区围堵 协调厂外消防/医疗单位与ERT人员协同作业 意外事故调查报告 完成救灾任务 执行灾区安全监视 善后及除污行动 解禁/复原 紧急应变救灾 紧急应变救灾流程
紧急应变疏散 • 疏散准则:依照防火分区的划分和空调回风系统的划分; • 提前进行疏散区域的划分(依照防火分区、空调系统的划分和 意外事件的等级,定义何种意外事件疏散哪些区域); 例如:有毒气体泄漏时,疏散整个回风系统内的人员。 • 需疏散的情况提前进行定义,其它不能提前定义的情况以是否危 及劳动者生命和健康为判断标准; 例如:在中芯国际,定义气体侦测器报警达到二阶段报警时, 立刻进行疏散。 • 疏散集合地点的规划;
紧急应变疏散 无尘室二级意外事故疏散集合地点 无尘室3楼 更衣室
紧急应变疏散 非无尘室二级意外事件疏散集合地点 PS2、CW2、CUB2疏散集合地点CUB西侧空地 PS2 SiH4 Yard CUB2 CW2 FAB4A,FAB4B, FAB4C,SiH4 Yard疏散集合地点西大道 FAB4A FAB4B FAB4C OS2 OS2疏散集合地点东大道
紧急应变疏散 三、四级意外事件疏散位置图 问题:为何规划两个室外疏散集合地点? 第二疏散集合地点 PS2 第一疏散集合地点 CUB2 CW2 北侧停车厂 中央广场 FAB4A FAB4B FAB4C OS2
紧急应变疏散 疏散点名表(部门用)
紧急应变疏散 疏散点名总表(疏散组组长专用)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培训 意外事故通报 案例及处理过程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组织/救灾/疏散 异味处理程序
无尘室异味处理程序 • 异味定义:气体侦测系统未作动且两人以上同时闻到之非预期之奇怪味道。 • 异味事件可能是意外事故发生的先兆。 异味,我怎么没有闻到? 在SMIC使用有毒有害气体的地方,我们安装了非常可靠的气体侦测系统,在毒气泄露时,我们的气体侦测报警系统会立即发出声光警报!!! 由于各人的嗅觉敏感度不同,所以异味成立的条件是两人同时闻到。
无尘室异味处理程序 无尘室为什么会发生异味呢? 外部:当厂区外面烧稻草、药厂排气、油漆作业、新风口进行焊接、环氧作业等都可能引起诸如烧焦味、臭鸡蛋味、消毒水味、有机溶剂味等不同的异味! 内部:当新设备或新电脑投入使用时、使用异丙醇或消毒水进行清洗作业时或机台保养时都会产生诸如烧焦味、消毒水味或刺激性气味等异味。 我们通过统计发现因外围空气影响而产生的异味数量远大于无尘室内自身产生的异味数量。
发生异味怎么办? 无尘室异味处理程序 异味处理方法 当发生异味事件时,当区人员应该: • 立即通知ERC11000/12000/11900,以及制造部值班经理。 • 制造部值班经理根据作业现场异味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疏散现场人员。 请注意:当通知ERC的时候,请说明: 闻到异味的时间;地点(最好有设备名称)、异味的类别(烧焦味、臭鸡蛋味、消毒水味、有机溶剂味等)、报告人的部门以及姓名、工号等;
无尘室异味处理程序 异味处理方法 • 电话通知外围厂区大门的警卫,协助查看外围大气状况并回报,以助于确认异味根源及明确改善措施(若非外围大气所引起,则请厂务加大空调风量,促进回风)。 • 通知发生异味之责任区工程师对机台设施进行查核作业。同时通知厂务相关责任部门(空调课—空调系统是否正常,气体课—气体供应系统是否正常)进行相关设施查核作业(厂务和设备工程师将会按照异味检查表逐项检查)。 • ERC值班人员将进入现场协助检查。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培训 案例及处理过程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组织/救灾/疏散 异味处理程序 意外事故通报
意外事故通报 事故通报法规规定 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70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意外事故通报 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第6条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意外事故通报 应进行外部通报之事故 安全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 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意外事故通报 职业健康 •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 第2条 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 • 分为3类: • 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 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 • 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 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 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意外事故通报 意外事故通报流程 事故发生 通知单位负责人 通知公关部 紧急处理 通报相关政府单位 事故调查 事故结束
紧急应变培训 案例及处理过程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组织/救灾/疏散 异味处理程序 意外事故通报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演习 演习频率: 救灾演习:每部门每季度至少一次; 疏散演习:每季度至少一次; 全厂大规模整合性演习:每年至少一次; 演习流程: 演习评定标准:
案例及处理过程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组织/救灾/疏散 异味处理程序 意外事故通报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培训
紧急应变培训 ERT: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为一非常设组织,但工厂发生意外 事故时,可立即成立之紧急应变小组。 ERT基础训练:主要为训练同仁于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具备基本个 人应变之能力,包含各项基础灭火逃生设施之使用、 危害物认知、以及了解个人于ERT组织中的位置及职责。 ERT进阶训练:主要为训练同仁于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具备抢救灾变 之能力,包含各种救灾设备之使用(例如:各种侦测器、 消防衣、自给式空气呼吸器、A级防护衣等)、熟悉紧 急应变指挥程序、以及初步急救能力。 事故指挥系统培训:主要为提高事故指挥官指挥紧急应变小组之能力。
紧急应变培训 • ERT基础训练:共4小时。 • 危害物认知 1小时 • 火灾原理/消防系统介绍 1小时 • ERT组织与程序 1小时 • 个人防护具讲解 1小时 • ERT进阶训练:共4小时 • 意外事故应变指挥系统 1小时 • 急救训练 1小时 • 个人防护具训练(各种气体探测器使用、自给式空气 • 呼吸器和化学防护穿戴等) 1小时 • 沙盘推演(包括火灾、化学品泄露、气体泄漏等) 1小时 事故指挥系统培训:(各部门课经理、部门经理、厂长):1小时
紧急应变培训 • 训练要求: • 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内,必须完成ERT基础训练。六个月内必须完成ERT进阶训练。 • 考试低于75分为不合格。 • 每两年复训一次。 •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复训或考试不合格者,取消进生产车间门禁权限。 • 事故指挥系统培训, 每年一次
内容摘要 紧急应变中心介绍 紧急应变组织/救灾/疏散 异味处理程序 意外事故通报 紧急应变演习 紧急应变培训 案例及处理过程
案例及处理过程 • 案例:2007-3-15 15:30 • **公司,A车间3楼,蚀刻区域,ClF3泄露达到报警值以上, • ERC气体监控系统电脑上弹出疏散对话框,同时ERC内报警灯闪 • 烁,蜂鸣器动作。 • 事故等级:二级 • 处理过程: • ERC广播:A车间蚀刻区域发生ClF3泄漏警报,请A车间2楼3楼所有人员立刻疏散到*******。蚀刻部所有ERT成员,请到ERC集合待命。 • ERC通知蚀刻部设备课经理到ERC,担任事故指挥官。 紧急应变组织成立。
案例及处理过程 • 事故指挥官向ERC了解情况。 • 救灾组组长对ERT成员进行分组。 • 搜寻组、抢救组、支援组开始着装(化学防护衣、防酸手套、防酸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和通讯器材等)。同时疏散组开始点名。 • 救灾组组长报告指挥官:人员已着装完毕,请指示。 • 指挥官派搜寻组进入灾区搜寻伤员,并疏散未疏散人员。 • 指挥官派支援组对灾区所有出入口进行管制。 • 指挥官派抢救组一组携带气体探测器进现场了解情况,并确认ClF3阀门有没有自动关闭。 • 支援组现场报告指挥官:已对灾区出入口进行管制。 • 搜寻组返回ERC并报告指挥官:经搜寻现场未发现伤员,灾区人员已全部疏散。 • 疏散组组长报告指挥官:人员清点完毕,应到*人,实到*人。(指挥官指示,原地待命)
案例及处理过程 • 抢救组一组现场回复指挥官:经检查,现场有一ClF3管路被腐蚀,有微露现象。 ClF3气动阀由于故障没有自动关闭,现已将阀门手动关闭。使用手提式探测器探测现场ClF3浓度0.3ppm。 • 指挥官命令抢救组一组撤回。 • ERC报告指挥官:气体监控系统显示, ClF3浓度在逐渐下降。 • 指挥官命令厂务组加大事故现场排风量。 • 厂务加大排风量,并回报指挥官。 • ERC报告指挥官:气体监控系统显示,现场ClF3浓度已为0。 • 指挥官命令抢救二组携带气体探测器进入现场探测现场ClF3浓度。 • 抢救二组报告指挥官:手提式气体探测器显示,现场ClF3浓度为0。指挥官命令其撤回。 • 指挥官命令ERC:事故解除,请广播告知工作人员返回工作岗位。 • 支援组解除管制,返回ERC。厂务恢复排风系统。人员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