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帝國的規制

帝國的規制. 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 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東併六國,一統天下,自稱始皇帝。 秦至清末,中國維持了兩千 多年的帝國體制。 . 鞏固統治的措施. 實行郡縣制度:建立中央集權體制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利於文化統一、宣導政令、發展經濟。 修建馳道與興築長城 1、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主要有兩條。 2、 長城 :西起臨洮,東迄遼東的萬里長城 。. 秦的滅亡. 滅亡的原因: 1、專制獨裁,刑罰殘酷。 2、控制思想:焚書坑儒,嚴禁議論施 3、大興建設:人民勞役賦稅繁重。 4、趙高亂政:指鹿為馬,用法嚴苛。 陳勝、吳廣揭竿起義

pi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帝國的規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帝國的規制

  2. 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 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東併六國,一統天下,自稱始皇帝。 • 秦至清末,中國維持了兩千 多年的帝國體制。

  3. 鞏固統治的措施 • 實行郡縣制度:建立中央集權體制 •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利於文化統一、宣導政令、發展經濟。 • 修建馳道與興築長城 1、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主要有兩條。 2、長城:西起臨洮,東迄遼東的萬里長城。

  4. 秦的滅亡 • 滅亡的原因: 1、專制獨裁,刑罰殘酷。 2、控制思想:焚書坑儒,嚴禁議論施 3、大興建設:人民勞役賦稅繁重。 4、趙高亂政:指鹿為馬,用法嚴苛。 • 陳勝、吳廣揭竿起義 • 楚漢相爭:劉邦擊敗項羽後,建都長安,國號漢,是為漢高祖。

  5. 秦兵馬俑

  6. 大漢的興衰 • 漢初由於民生凋敝,百廢待舉,故以調養生息的對內經營為主。 1、高祖時,採取道家黃老無為思想,凡事從民所欲,避免擾民。 2、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四十年的休養生息,使國家積蓄豐富,經濟繁榮。

  7. 漢武帝 1、首創帝王年號的制度。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中央設立太學培育官員, 下令地方舉薦人才。 4、實施鹽、鐵、酒專賣等新經濟政策, 擴充國家的財源。 →使漢代國力達於極盛

  8.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 • 漢武帝死後,外戚勢力逐漸抬頭。 •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 • 模仿古制,進行社會經濟改革。 (1)改革內容:土地國有政策、推廣國營事業、改革貨幣。 (2)結果:忽視實際需要,民怨四起,改革失敗。

  9. 光武中興 •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漢朝宗室劉秀削平群雄,即位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或後漢。 • 施政措施: (1)留心吏治,施政崇尚儉約。 (2)重建太學,提倡文教, 表彰士人氣節。

  10. 東漢衰亡 • 外戚與宦官循環相爭: 政治敗壞,帝國元氣大傷。 • 黨錮之禍: 東漢崇尚氣節的風氣,摧毀殆盡。 • 黃巾之亂: 雖賴各地官員平定,但在亂平後地方官員掌有軍政大權,形成地方割據。

  11. 秦漢的對外經營 • 秦漢的主要外患:匈奴 1、戰國時代:北邊諸國築長城防禦匈奴南侵。 2、秦漢時期:和戰關係。 (1)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 (2)西漢初期採取和親政策。 (3)漢武帝遣衛青和霍去病討伐匈奴。 (4)漢武帝之後,以封爵及和親關係取代征戰。 3、東漢中期:再度對匈奴用兵,導致匈奴西遷。

  12. 秦漢的對外經營 • 東北的朝鮮半島 • 中南半島與南海貿易 • 西域的經營:西域指新疆與帕米爾高原以西地區。

  13. 張騫通西域 • 時間:西漢武帝 • 因而建立以絲織品買賣為主的東西貿易線-絲路。 • 2、絲路的路線:長安 河西走廊、敦煌 西域 大秦(羅馬帝國)。 • 3、促進東西貿易的發展及中外文化的交流。

  14. 班超通西域 • 時間:東漢明帝 • 東漢初年,西域一度被匈奴所控制。 • 班超降服西域五十幾國,漢朝聲威如日中天。 • 促進東西文化與貿易的交流

  15. 經學 • 始皇焚書,使得古代典籍遭受空前浩劫。 • 武帝採董仲舒之議,獨尊儒術。 1、五經:詩、書、易、禮、春秋五部經典,成為士人必讀之書,開啟漢代的經學研究。 2、朝廷設置五經博士,從各地推薦優秀青年跟隨博士學習,成績優異者任命為官。

  16. 史學-史記 • 史記 • 作者:西漢司馬遷 • 體例:紀傳體 • 重要意義: 1.一部貫穿黃帝至西漢初年的通史。 2.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創立紀傳體,成為後代撰史的典範。

  17. 史學-漢書 • 漢書 • 作者:東漢班固 • 體例:紀傳體 • 重要意義: 專記西漢史事,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

  18. 科技-天文學 • 東漢 張衡: 1.渾天儀-推算天體的運行。 2.地動儀-測知地震的方向。

  19. 科技-醫學 • 西漢 淳于意 --治病多能對症下藥,有時兼用針灸。 • 東漢 張機 --著有傷寒雜病論,有『醫聖』之稱。 • 東漢 華佗 --擅長外科與麻醉手術,以醫術高超聞名於世。

  20. 科技—造紙 • 東漢 蔡倫 1.用樹皮、破布、漁網等原料造紙,人稱蔡侯紙。 2.書寫材料的進步,加速了教育普及與文化傳播。

  21. 萬里長城

  22. 張騫通西域

  23. 班超通西域路線圖

  24. 絲路

  25. 渾天儀

  26. 地動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