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 安全管理 重于泰山 防火防爆 需要你我. 主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 学术委员会 主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组 专家 北京减灾协会 理事 杨泗霖 教授.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pil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 安全管理 重于泰山 防火防爆 需要你我

  2. 主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 学术委员会 主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组 专家 北京减灾协会 理事 杨泗霖 教授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3.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三)火灾的危害性 (四)火灾的防治 (五)灭火技术措施 (六) 火场逃生 (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 Ⅰ.防火技术

  4. 火灾: 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 Ⅰ.防火技术 P74

  5. 1.定义; 2.燃烧的特征; 3.燃烧的三要素; 4.燃烧的类型; 5.燃烧的过程; (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

  6. 1.定义: 同时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2.燃烧的三个特征: 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放热 ③发光 (一)燃烧的定义,特征 P155

  7. 3.燃烧的三要素(基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火源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和热量的能源,如:火焰,电火花,炽热物体,日光,暖气片…… (一)燃烧的三要素 P155

  8. 4、燃烧的类型 ⑴ 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 T≯5秒 (一)燃烧的类型 P156

  9. 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 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一)燃烧的类型 P156

  10. 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 (一)燃烧的类型 P156

  11.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 ℃。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一)燃烧的类型

  12. 5. 物质的燃烧过程(历程) ⑴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 如:2C2H2+5O2 4CO2+2H2O+Q (一)燃烧的过程 P155 点燃

  13. ⑵ 可燃液体:受热 蒸气 燃烧 已醇(C2H5OH)液 (C2H5OH)蒸气+3O2= 2CO2+3H2O+Q (一)燃烧的过程 蒸发 氧化分解 受热蒸发

  14. ⑶ 可燃固体: ①可燃固体 熔融状态 可燃蒸气 燃烧 如:S固 S熔融 S蒸气 S蒸气 +O2 SO2+Q (一)燃烧的过程 受热 蒸发 氧化 受热 蒸发

  15. ② 可燃固体 直接析出可燃气体 燃烧 如:木材 析出 H2 , CH4 T<295℃:水蒸汽 T≥295℃:H2,CH4等(回燃) (一)燃烧的过程 受热 氧化 受热 P75

  16. ③表面燃烧 炽热状态 如:焦炭,无火焰,亦称无焰燃烧; 又如:金属燃烧(Al,Mg等) (一)燃烧的过程

  17. 1. 火灾发生的条件 2.火灾的分类 3.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4.火灾的双重性 5.火灾的研究手段 6.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18. 1. 火灾发生的条件:火三角 即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剂:氧化剂),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即构成燃烧系统),才能发生。 H2<4%; O2<14~16%(木材) 火源——温度,热量 火三角也称为火灾三要素:可燃物、 助燃物、着火源 (二)火灾发生的条件 P74 可燃物 易燃物 着火源

  19. 2. 火灾的分类 ① 森林,建筑,工业,城市火灾等。 森林火灾: 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等。 ②按可燃物形态分: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P92

  20. ③按物质燃烧的特征分: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 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二)火灾的分类 P92

  21. 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 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 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 (二)火灾的分类

  22. 3.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初起期(阶段)(烟,阴燃) 发展期(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 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熊) 衰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 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 (二)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7475

  23.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二)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24. 4. 火灾的双重性: 确定性:初期(孕育,发生) 发展 最盛 熄灭等规律性 随机性:不确定的因素(如可燃 物数量,通风条件等),可能 达不到最盛期。 (二)火灾的双重性 75

  25. 4. 火灾的双重性: 自然属性:雷击,可燃物自燃…… 人为属性:烟头,炉子,喷灯…… 多数为人为因素引起 (二)火灾的双重性

  26. 5. 火灾的研究手段: 模拟研究:设定不同的具体条件 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季节,火源 及原因等 (二)火灾的研究手段 75 相结合

  27. 6.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 ⑴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加大。 (二)火灾的现象 74

  28. ⑵轰燃 ①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 ②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 ③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 (二)火灾的现象 75

  29. 轰燃的判断: ①上层的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 ②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 (二)火灾的现象

  30. 轰燃造成的原因: 1。热辐射 2。热对流 烟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就可能发生轰然 (二)火灾的现象

  31. ⑶回燃: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 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仍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体,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这些混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在室内形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且会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轰燃)。 (二)火灾的现象 75 156

  32. 回燃的特点: 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对生命财产具有较大的危害 (二)火灾的现象

  33. 火灾的危害: 1 .对人体直接造成的烧伤和烧死. 2.造成财产的损失 3.烟气的危害 (三)烟气的危害性 79

  34. 火灾除了造成直接烧伤和烧死外,往往更 多(约一半以上)的人员的死亡是烟气造成的. (三)烟气的危害性

  35. ⑴定义和组成: 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燃烧产物如CO2,水蒸气,以及未燃的燃气,CO,多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固体微小颗粒和液滴,卷入的空气等。 (三)烟气的危害性 79

  36. ⑵烟气的产生:除了少数的纯燃料(如H2等)燃烧时不产生烟气外,多数可燃物都会产生烟气。⑵烟气的产生:除了少数的纯燃料(如H2等)燃烧时不产生烟气外,多数可燃物都会产生烟气。 ⑶烟气的毒性: ①窒息 如CO2等气体, ②中毒,主要是CO,多数的中毒死亡都是由它引起的。 见表2—1 (三)烟气的危害性

  37. ⑷ 烟气的高温能使人灼伤,造成呼吸困难。 ⑸ 能妨碍人员逃生和妨碍灭火。 (三)烟气的危害性

  38. ⑹烟气的流动(驱动)力主要是: ①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图2—2); ②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 ③通风系统风机; ④电梯的活塞效应等。 (火和烟沿楼梯等向上层扩散) (三)烟气的危害性 81

  39. ⑺ 烟气的控制 ①挡烟——用耐火材料把烟气挡住在某些限定区域,避免扩散到人或物产生危害的地方; ②排烟——使烟气沿着对人或物没有危害的渠道排到室外; :如排烟囱,排烟井 (三)烟气的危害性 82 机械排烟 排烟方式 自燃排烟

  40. ③防烟分隔——建筑物中的墙壁,隔板,楼板等可作为防烟分隔。③防烟分隔——建筑物中的墙壁,隔板,楼板等可作为防烟分隔。 ④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烟气净化,烟气置换)——如开门使烟气泄漏到另一个房间。 ⑤加压控制——利用风机在烟气分隔物两侧造成压差,从而控制烟气流动。 83 (三)烟气的危害性

  41. ⑥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采用(地铁或隧道)。⑥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采用(地铁或隧道)。 ⑦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燃通风系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 (三)烟气的危害性

  42. 1. 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2. 火灾防治途径 (四)火灾的防治 76 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阻燃措施 火灾探测 灭火措施 设计阶段 评估阶段

  43. ⑴设计阶段:建筑或工程设计时考虑到防火安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建筑材料,防火门,防火墙,安全通道等。⑴设计阶段:建筑或工程设计时考虑到防火安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建筑材料,防火门,防火墙,安全通道等。 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 (四)火灾的防治

  44. ⑵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行危险评估。⑵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行危险评估。 包括:耐火等级,安全间距,使用能源的安全要求等。 (四)火灾的防治

  45. ⑶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如装饰材料聚氧乙烯等易燃材料,添加阻燃剂(其本身应毒性小,所以要求清洁阻燃),如溴,锑和铅的化合物等比较理想。⑶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如装饰材料聚氧乙烯等易燃材料,添加阻燃剂(其本身应毒性小,所以要求清洁阻燃),如溴,锑和铅的化合物等比较理想。 (四)火灾的防治

  46. ⑷ 安全间距。 如P106表2-13规定仓库和高压线水平距离。 ⑸火灾探测: 利用火灾的初起期的冒烟,阴燃等信息研制火灾报警器。 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四)火灾的防治 77 77

  47. ①接触式探测:如离子感烟火灾报警器 (四)火灾的防治 内电离室 接电源和执行机构 放大线路 外电离室

  48. ②非接触式探测:如光电感烟式报警器 (利用烟气的光学效应报警) (四)火灾的防治 光敏二极管 光电感烟报警器 发光二极管

  49. 1.消防方针; 2.灭火原理; 3.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4.灭火剂。 5.系统的应用。 (五)灭火技术措施

  50. 1. 消防方针:以防为主,消防结合。 2. 灭火的原理:火灾一旦发生,只要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即熄灭。 (五)灭火技术措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