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汉字造字法

汉字造字法. “ 六书”造字法 —— 许慎 《 说文解字 》.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象形字. “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 —— 《 说文 · 叙 》. 牛. 牢. 指事字. “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 说文 · 叙 》. “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会意字. “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 说文 · 叙 》. 泪. 歪. 形声. “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 说文 · 叙 》. 形声字.

pil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汉字造字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汉字造字法

  2. “六书”造字法——许慎《说文解字》 • 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声 • 转注 • 假借

  3. 象形字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说文·叙》 牛 牢

  4. 指事字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说文·叙》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5. 会意字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说文·叙》 泪 歪

  6.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说文·叙》

  7. 形声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意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例如“一唱一和”的“和”:“口”是形旁,表示“和”是口的动作;“禾”是声旁,表示“和”的读音。

  8. 左形 右形 右声 左声 飘 财 贝 风 才 票 左形右声 左声右形 加 雨 上声 上形 架 露 木 路 下形 下声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9. 想一想:还有别的情况吗? 内形 内声 心 中 闷 衷 门 外声 衣 外形 内形外声 内声外形

  10. 说说下面形声字的形旁,并根据其形旁判断其意义。说说下面形声字的形旁,并根据其形旁判断其意义。 1、目不暇接 2、白璧微瑕 3、狐假虎威 4、名闻遐迩 5、描摹6、羡慕 7、募捐 8、蓦然回首

  11. 根据形声字的常识,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根据形声字的常识,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祟祟 诲 1、侮人不倦( ) 2、鬼鬼崇崇( ) 3、道谦( ) 4、漂扬( ) 5、慰籍( ) 6、针贬时弊( ) 7、宽敝( ) 8、缭起( ) 9、溶炉( ) 10、疲备( ) 飘 歉 藉 砭 敞 撩 惫 熔

  12. 形声字的误读 莘莘学子 粳米 引吭高歌 纤细 蔗糖 畸形 (shēn) (jīng) (háng) (xiān) (zhè) (jī)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盛行“外行领导”。某大报主编对众人讲话,把“墨西哥”错念成“黑西哥”。听众大笑。主编生气说:“墨”也是“黑”的,有什么可笑,你们“吹毛求庇”! 吹毛求疵(cī)

  14. 乐一乐 有个财主家的少爷,自以为读了几句书,就爱耍点小聪明戏弄人。一次,他出去游逛,看见一位貌美的少妇在木桥上淘米,使嬉皮笑脸地对她哼哼:“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少妇听了心里十分厌恶,瞪了那个财主少爷一眼,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他:“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少爷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15.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叙》 (1)形转说——认为转注即字形转向的方位不同。 唐人裴务齐《切韵·序》:“考字左回,老字右转。” 宋人戴侗《六书故》:“何谓转注?因文而转注之,侧山谓阜,反人为匕……之类是也。” 《说文》: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阜 比

  16. (2)部首说——认为转注字即同一个部首内的字。(2)部首说——认为转注字即同一个部首内的字。 徐锴《说文系传》:“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谓老之别名有耆(qí),有耋(dié),有寿(壽),有耄(mào),……诸字皆取类于老,则皆从老。” 示——神、祠、祭、祀、祝

  17. (3)多音说——认为多音字就是转注字。 明人萧楚:“转其声而读,是转注也。” 明人程端礼:“敦有七音,辟有十一音,皆转注之极也” (4)音转说——认为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可以相互解释的字是转注字。 章太炎《转注假借说》:“‘类’即声类,不谓五百四十部也;‘首’谓声首,不谓‘凡某之属皆从某也’。”“以文字代语言,各循其声。方言有殊,各义一也。其音或双声相转,或叠韵相迤,则更制一字,此所谓转注也。” 父 爹 腹 肚

  18. (5)多义说——认为多义字的相通意义间相互注释为转注。(5)多义说——认为多义字的相通意义间相互注释为转注。 明人赵古则《六书本义》:“如恶本善恶,以其恶也,则可恶,故转为憎恶之恶。”

  19. 王伯熙《六书第三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的观点:王伯熙《六书第三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的观点: 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 解 懈 田 佃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这是争论了一千多年的老问题,对转注的不同解释非常多,几乎所有的可能想到的解释都已经有人提出过了。在今天要想确定许慎或创立六书说者的原意,恐怕是不可能的。”

  20.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说文·叙》 (1)假借与通假不同 古人记录某词时,没按用字规范写本字,而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用字现象叫“通假”。由于本字与借字音同或音近的音是古音,所以又称“古音通假”。该用而没用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通假字”。 •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惠:通“慧”。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 冯:通“凭”。

  21. 通假是用字时有本字而不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假借是造字时无法造本字,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假是用字时有本字而不用,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假借是造字时无法造本字,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相同:原理相同,都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 差异: 第一,基础不同:通假有本字,而假借一般无本字。 第二,原因不同:通假是因为没有遵守记词规范而 借字;假借是因为造字困难而借字。 第三,方式不同:通假是临时借用,而假借一般是 永久借用。 第四,效果不同:通假会妨碍阅读理解,而假借不 会妨碍阅读理解。 难 《说文》:“难,鸟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填 《说文》:“填,塞也。” 《荀子·君道》:“填抚百姓。”

  22. (2)假借是不是造字法 创造新的汉字书写形体 不是造字法 造 字 为语言中的词制定书写符号 是造字法 写词说: 王梦华《古汉字的写词法与造字法》:“创制相应的书写形式把语言中的词表现在书面上的方法叫写词法。”(《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 (3)“令”“长”是不是假借字 戴侗《六书故》:“(令)本为号令、命令之令,令之则令。……(长)本为长短之长,自穉而浸高则为长……。两者皆有本义而生,所谓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非假也。”

  23. 三、“六书”之外的造字理论 1.“四体二用”说 王筠《说文释例·六书总论》:“指事、象形、会意、形声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 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大致造字之始,无所凭依。宇宙间‘事’与‘形’两大端而已。指其事之实曰指事,一、二、上、下是也;象其形之大体曰象形,日、月、水、火是也。文字既立,则声寄于字,而字有可调之声;意寄于字,而字有可通之意;是又文字之两大端也。因而博衍之,取乎声谐曰谐声;声不谐而合其意曰会意;四者,字之体止此矣。” 积极意义:注意到了“六书”前四种与后两种的不同。 缺 陷:第一,仅仅是修正、完善“六书”。 第二,将假借排斥在造字法之外。

  24. 2.“三书”说 (1)唐兰“三书”——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 《古文字学导论》(1935)、《中国文字学》(1949) • 象形文字 “画出一个物件,或一些惯用记号叫人一看就能认识是什么”的字是象形字。 画物件 画记号 象形文字的三大特点: • 一定在本名以外不含别的含义 • 一定是独体 • 一定是名字

  25. 象意文字 通过描画物象来表达复杂和深层含义的文字。其特点是“不能一看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 • 形声文字 唐兰《中国文字学》:“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积极意义:第一次打破了“六书”框子;概括了更多的汉字。 缺 陷:第一,认为汉字有形音义就一定有三种造字法。 第二,将假借排斥在造字法之外。

  26. 象形文字 象形 唐氏三书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 形声 陈氏三书 假借 象形 表意文字 陈氏三书 形声 形声文字 裘氏三书 假借 假借文字 (2)陈梦家“三书”—— 象形、假借、形声 1956年出版《殷墟卜辞综述》 (3)裘锡圭“三书”—— 表意文字、形声文字、假借文字 1988年出版《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我们认为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是合理的,只是象形应该改为表意(指用意符造字)。这样才能使汉字里所有的表意字在三书说里都有它们的位置。”

  27. 三 凸 凹 ①抽象字 ②象物字 ③指示字 表意文字 ④象物式 的象事字 ⑤会意字 ⑥变体字

  28. ①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鬦 ②把表意字的一部分改为音符 囿 羞 形声文字 ③在已有文字上加注义符 腰 蛇 ④改换形声字的偏旁 赈 说 悦 振

  29. ①无本字的假借文字 耳 夫 假借文字 ②本字后造的假借文字 蚤 早 胃 谓 ③有本字的假借文字 艸 草 毬 球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三类。表意字使用意符,也可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音符,也可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形声字同时使用意符和音符,也可称为半表意半表音字或意符音符字。这样分类,眉目清楚,合乎逻辑,比六书说要好得多。”

  30. 五、汉字造字法种种 关于造字法研究的思考: (1)研究造字法要分析字形,也要思考字义与字音。 (2)汉字造字法不同于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方法。 (3)研究造字法要分析形体结构,又要考察一个字的来源。 (4)造字法有发展过程,有早期造字法,有后出的造字法。 (5)造字法是开放的系统,今后随汉字的演进还会发展。 (6)造字法不在一个层面,有初级造字法,有利用已造字再造 字的造字法。 (7)古今造字法并不完全相同,要分别研究古汉字与现代汉字 的造字方法。

  31. 1.整体绘形法 描画事物整体形象,以代表所描画的事物,创造汉字。 合11450 合584 合5281 合33304 2.局部绘形法 描画事物局部形象,以代表所描画的事物,创造汉字。 甲2916 甲644 乙3650 合303

  32. 3.绘形联义法 描画事物形象,表达与描画的事物相关的含义,创造汉字。 铁151·2 合3100 菁5 甲2940 4.衬托绘形法 描画事物形象,并加与之相关的事物形象衬托,以代表所描画的事物,创造汉字。 乙2081 合10144 合19174 乙4293

  33. 5.同形组合法 将同一事物形象组合在一起,表达与此事物相关的含义,创造汉字。 粹726 铁18·1 合36493 合27151 6.异形组合法 将几个不同的事物形象描画在一起,表达一个复杂或深层的含义,创造汉字。 合28863 合30000 乙8716 合6350

  34. 7.抽象符号法 描画抽象符号,靠抽象符号的数量、形状或位置关系等表达意义,创造汉字。 凸 合102 甲504 合138 8.绘形指示法 描画事物形象,并在其形体上加注指示性符号表达意义,创造汉字。 加896 合8002 合13375 合8155

  35. 9.绘形改造法 描画事物形象,并对所描画的形象加以改造表达意义,创造汉字。 合2585 前6·40·5 说文 甲806 10.绘形突出法 描画事物形象,突出其形体的某一部位,表达与该部位有关的意义,创造汉字。 合18918 铁121·3 甲3729 粹1173

  36. 11.组字联义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汉字组合在一起,汇合它们的意义来表达新的意义,创造汉字。 劣 楞 辟大夫虎符 合5476 12.音义组合法 用能表义的字作形旁,加一个能表音的字作声旁,创造汉字。 桃 鹉 合6220 前3·23·3

  37. 13.加音形声法 用原来的字作形旁,加一个表音的偏旁,仍表达原来的意义,创造汉字。 鬦 叉尊 合3523 说文 后下8·8 合9425 古玺 乙6988 14.加义形声法 用原来的字作声旁,加一个表义的偏旁,仍表达原来的意义,创造汉字。 召卣二 说文 睡虎地简 说文 昌鼎 说文 合6589 说文

  38. 15.音转改造法 根据汉字读音演变分化的现实,添加新的声符或改造原字的声符,仍表达原来的意义,创造汉字。 老 考 父 爸 舟 船 腹 肚 王念孙《广雅疏证》:“爸者,父声之转。”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 《玉篇》:“肚,腹肚。” 16.义变改造法 根据汉字意义演变分化的现实,添加新的义符或改造原字的义符,表达新的意义,创造汉字。 被 披 取 娶 蛾 峨 他 她

  39. 17.借形表义法 根据读音相同相近的原则,借已有的汉字形体,表达新的意义,创造旧形新义的汉字。 翁 新 合12812 合499 18.借形改造法 根据读音相同相近的原则,借已有的汉字形体并加以改造,表达新的意义,创造汉字。 乒 刁 毋 耶

  40. 覅 jiào fiào 19.合音合义法 将两个已有的汉字写在一起,合其音义表达新的意义,创造汉字。 旃 甭 20.联绵推演法 仿联绵词前一个字的形体,经过变化改造,创造联绵词的第二个字。 旯 乓 孓 孑孓 旮旯 乒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