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10 Views
《 教育学 》——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内容提要: 1 .教育的定义、词源和有关起源学说。 2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 .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4 .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及体系. 目 录. 一、什么是教育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教育创新.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 “外铄” 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 “内发” 的传统.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一)从教育的词源看 甲骨文中的教育 《 孟子 · 尽心上 》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E N D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内容提要: 1.教育的定义、词源和有关起源学说。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4.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及体系
目 录 一、什么是教育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教育创新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一)从教育的词源看 • 甲骨文中的教育 •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的意思是“引导”,合为“引出”。 甲骨文中的“教”“学”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二)从教育的起源看 • 生物起源论 • 心理起源论 • 劳动起源论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一、教育的含义 (三)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 •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教育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1. 2. 受教育者 3. 教育中介
3.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教育内容 • 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 • 教育手段
教育的基本要素的关系 (教育活动的主体) 使 学 习 者 发 生 合 乎 目 的 的 变 化 教育内容 按一定目的和要求施加影响 教育者 学习者 发挥能 动作用 (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制度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非形式化教育 三、教育的形态 教育在形态上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 原始社会的教育 • 古代社会的教育 • 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三节 教育创新 • 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 教育创新的内涵 • 教育创新体系
一、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 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呼唤 • 教育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教育创新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教育创新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创新 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价值的推陈出新的活动。创新的本质就是产生新形象、新观点、新事物、新发现,即创造“新”的产品。这里的“新”包含两层意思: 1.是指前所未有的,这是创新的一般意义; 2.是指对个体来说,是他的心理生活中第一次出现的东西,这是创新教育中“创新”的特定意义。
2.什么是教育创新 • 教育创新是指教育上第一次推行一种新的观念和制度或方法,促使教育发生进步性结果的过程。 • 教育创新的目的 • 教育创新的主体 • 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 •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教育变革的关系
3.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潜能,只是有大小程度差异而已,只要通过适宜的教育措施便可唤起儿童的创造潜能。创造力与智力呈现出下列关系: 1.智力与创造力只有某种程度的正相关; 2.智力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3.智力高的人中,有些创造力很高,有些创造力一般; 4.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5.创造力高的人,必须有一般水平的智商。
2.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特点 2.1 创造力发展的曲线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对一年级至成年人的创造力进行了大量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从儿童至成年人创造力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呈大齿形曲线变化。即从幼儿园到三年级这一时期,创造力发展很快;从三年级到四年级,创造力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在五、六年级,速度又增快;到了七年级,又降下来;而到了八、九、十、十一年级,又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个体的创造力发展上的波动可能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2.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特点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阶段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现或发明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通过对观念的重新组织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即以前不存在的,或者至少在思维者的头脑中以前不存在的东西。 参考观点: a.吉尔福特b.华莱士c.约翰福·罗斯曼
五种主要观点 2.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其特点 2.3 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 梅克凯南 • 威廉斯 • 弗兰克·巴伦 • 恩田彰 • 其他学者观点
3.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 影响创造力的一般因素 • 学校中妨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因素
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 群体组织因素 3.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3.1 影响创造力的一般因素
3.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3.2 学校中妨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因素 1.过分强调追求成功; 2. 以同龄人的行为作为楷模; 3. 禁止随便提问; 4.教师难于容忍学生游戏般的学习态度; 5.对创造性活动抱有偏见; 6.强大的世俗压力; 7. 按照钟点在不断的时间压力下工作; 8.师生之间的“畏惧”关系; 9.要求学生顺从。
4.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研究 • 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 •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 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 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4.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研究 4.1 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
4.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研究 4.2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应注意 的问题
加强 创新 思维 训练 4.有关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研究 4.3 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1. 头脑风暴 2. 开设思维训练课程 3. DO—IT 法
思考与讨论 • 结合你的经历和所学,谈谈什么是教育。 • 为什么教育创新对于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 你认为如何进行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