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

《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Email: chun_chieh_huang@hotmail.com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展開 》. 第 十四 講. 儒家人文傳統在現代台灣: 發展與問題. 1. 引言. 1:1 本講主題. 儒家人文傳統在現代台灣的發展如何? 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關懷何在?所謂「儒家民主政治」的理論與實踐有何挑戰?.

pie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Email: chun_chieh_huang@hotmail.com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2.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展開》 第 十四 講 儒家人文傳統在現代台灣: 發展與問題

  3. 1. 引言

  4. 1:1 本講主題 • 儒家人文傳統在現代台灣的發展如何? • 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關懷何在?所謂「儒家民主政治」的理論與實踐有何挑戰?

  5. 1:2 台灣地理位置與人文風土 • 地理位置: • 太平洋與歐亞大陸交界 • 漢民族海外移民最大島嶼 • 東西文化交流的「世界島」“Ilha! Formosa”

  6. Ilha Formosa 交通部觀光局製作(2005年歐美宣傳短片)

  7. 荷蘭(1624-1661)  明鄭(1661-1683)  滿清(1683-1895)  日本(1895-1945)  中華民國(1945-) 台灣歷史發展階段 1:2 台灣地理位置與人文風土 • 人文風土: • 台灣是一曲交響曲

  8. 1:2 台灣地理位置與人文風土 • 台灣是一張羊皮紙(palimpsest) 歷代統治者均努力擦拭前一個統治者留下的歷史印記。 圖片來源:2007.12.9聯合報與中國時報 圖片來源:2007.12.9聯合報與中國時報

  9. 1:2 台灣地理位置與人文風土 3. 台灣文化的多元性: 1) 原住民文化 (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2) 漢民族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

  10. 短片:台灣文化的多元性 資料來源: 《眭皓平旅行影音採集》

  11. 1:3 臺灣文化的基調 • 臺灣文化的基調:漢文化及其價值理念。 • 臺灣人的基本價值系統:漢文化中的儒、釋、道思想。

  12. 1:4 從政治角度看 戰後臺灣教育與思想的發展深受政治力的滲透與支配。 二二八事件

  13. 1:5 從經濟角度看 戰後臺灣經濟快速發展,資本主義化趨勢日益明顯,導致思想文化領域的運作邏輯,深受經濟領域的支配與轉化。 「教育商品化」「知識市場化」

  14. 1:6 儒家人文傳統在臺灣的角色 • 在「傳統/現代」拉鋸下:儒學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 在「中原/臺灣」對照下:儒學深具中原文化之色彩。 • 在「本土/國際」文化中:儒學是源遠流長的本土人文思想體系。

  15. 1:7 儒家人文傳統在臺灣的歷史背景: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文化變遷

  16. 2. 儒家在戰後臺灣發展的三個面向

  17. 2:1 歷史的轉捩點(1)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宣布中共成立 民眾慶祝開國大典 中共在開國大典上閱兵

  18. 2:1 歷史的轉捩點(2) 1949.12.7 國府宣布遷都台北1950.3.1 蔣中正(1887-1975)在台北復行視事

  19. 短片:蔣介石在台復行視事談話 資料來源: 《一九四九大遷徙》,鳳凰衛視授權,含鈺國際實業有限公司發行。

  20. 2:2 第一個面向:儒學作為意識形態 • 日據時代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公會堂(中 山堂)講《論語》批判日本帝國主義 • 作為光復後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官方儒學。 “State Confucianism” (金耀基) 問題:1987年戒嚴令廢除後,台灣民主 化過程中,為什麼儒家缺席?

  21. 2:2-1 官方儒學代表刊物之一:《孔孟月刊》 • 內容:觀點保守,主要在歌頌當權政治人物。 • 肯定傳統之特殊性,以傳統文化作為反抗西方文明的工具,拒斥政治體制的改革等。 • 此與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一元論思維模式有關,更直接影響之因素則來自於當時政治權威的干預與指導。

  22. 2:2-2 官方儒學代表刊物之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 在當時一黨獨大的政治情境下,成為中學生必讀之教材。 • 為戰後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青年,奠定紮實的傳統文化知識,提昇他們的生命高度。  2012年起教育部恢復高中必選《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一學分/一學期

  23. 2:3 第二個面向:儒學作為學術思想 • 民間儒學: 以唐君毅 (1908-1978) 、徐復觀(1902-1982)、牟宗三(1909-1995)等為代表的當代新儒家,皆為「文化的民族主義者」(cultural nationalist) 。

  24. 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 熊十力 牟宗三 徐復觀 唐君毅

  25. 唐君毅墨跡 牟宗三墨跡 熊十力墨跡

  26. 2:3 第二個面向:儒學作為學術思想 • 共同特徵:「事實判斷」+「價值判斷」 • 對中國文化都有強烈的認同感,儒學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價值認同」。 • 對1949年後中國大陸的現實狀況懷抱強烈的關懷- - 「國族 無窮願無極,江山遼闊立多時」(徐復觀改梁任公詩)。

  27. 牟宗三講學片段

  28. 2:3-1 哲學的新儒家學者:唐、牟 廿世紀新儒家學者探取各種哲學途徑入手重建儒家哲學,其中貢獻最多影響最大的有: • 採取唯心論進路的唐君毅(1909-1978) • 援康德( Immanuel Kant,1724-1804) 哲學入儒家哲學的牟宗三(1909-1995)等。

  29. 2:3-2 思想史的新儒家學者:徐復觀 (1904-1982) • 採取思想史研究進路的徐復觀強調:從中國文化中的儒學「主體性」的轉換 以及從農業傳統中自耕農的復興,開出現代民主政治的新格局。 • 徐復觀的人性論、政治經濟學,及「人民主體性」之經世儒學,皆使他堅信「抽象的價值」只能在「具體的生活」中尋覓。

  30. 黃俊傑:《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黃俊傑:《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 (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31. 2:3-3 從學者研究儒學取徑來看:(1) 思想史與哲學的研究取向 強調在東亞文化傳統或歷史脈絡中,探索儒家思想之內涵及其發展。 • 例如:臺灣大學《東亞儒學》研究計畫,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 • 出版:《東亞儒學研究叢書》、《東亞儒學研究資料叢書》、Humanism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等書。

  32. 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中、日、韓文版封面)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中、日、韓文版封面)

  33.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院長在「韓中儒家傳統文化與當今社會」國際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介紹本校「東亞儒學」研究成果。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院長在「韓中儒家傳統文化與當今社會」國際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介紹本校「東亞儒學」研究成果。

  34. 2:4 第三個面向:儒學作為日常生活方式 • 臺灣民間各宗教團體,推動儒家價值系統不遺餘力。 如:「一貫道」、中台禪寺、福智教育園區創辦人日常法師(1929-2004) 推動讀經;證嚴法師(1937-)推動「克己復禮」運動等。

  35. 福智 日常法師 (1929-2004) 2011年美國《時代》「time100」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人 中台 惟覺法師 (1927-) 慈濟 證嚴法師 (1937-)

  36. 一貫道萬人讀經大會 東森新聞報導2005.8

  37. 2:4 第三個面向:儒學作為日常生活方式 • 民間儒學著重「入乎其內」的方法。(『emic』approach)與學術界「出乎其外」的方法(『etic』approach)不同。

  38. 3. 當代新儒家的核心課題: 主體性的客觀化如何可能?

  39. 3:1 當代新儒家的關懷 「如何從儒學傳統中開創民主政治?」 唐君毅(1909-1978) 徐復觀(1904-1982) 牟宗三(1909-1995)

  40. 3:1 什麼是「儒家民主政治?」 1.傅斯年(1896-1950) 認為儒家思想與秦漢以降專制政治體制的發展頗為吻合。 2. 白魯恂(Lucian Pye, 1921-2008) 認為傳統中國社會在儒家影響下注重孝道,服從權威,助長中國政治中的威權主義。

  41. 3:1 什麼是「儒家民主政治?」 徐復觀,〈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我認為民主政治,今後只有進一步接受儒家的思想,民主政治才能穩根,才能發揮其最高的價值。因為民主之可貴,在於以爭而成不爭,以個體之私而成其共體的公,[…],是由互相限制之勢所逼成的,並非來自道德的自覺,[…]。儒家德與禮的思想,正可把由勢逼成與不爭,推上到道德的自覺。民主主義至此才真正有其根基。」

  42. 立法院打架片段

  43. 3:2 「儒家民主政治」所需的「主體性轉換」 • 徐復觀構想中的「儒家民主政治」的兩個問 • 題: • 1) 在建構「儒家民主政治」的過程中,「道德 • 主體性」(moral subjectivity)如何「客觀 • 化」(objectification)而開展民主政治? • 徐復觀指出:儒家的政治理論強調人生平等之獨立自主之精神,所以絕不能接受外在的政治權威,這種道德內在說可以通往民主政治。

  44. 3:2 「儒家民主政治」所需的「主體性轉換」 • 徐復觀構想中的「儒家民主政治」的兩個問題: • 2) 建構「儒家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何在? • 「二重主體性」(“dual subjectivity”)的矛盾 : • 1.「人民主體性」與「國君主體性」兩者之間形成 • 巨大的落差與矛盾。 • 2. 儒家論政也常從統治者主體性之立場出發思考, • 因而造成儒家理想中的「道德政治」(moral • politics)無法落實。

  45. 3:3 「主體性的轉換」:「儒家」與「民主政治」的結合 1. 徐復觀主張,儒家必須進行一種「主體性的轉換」的工作 「要將儒家的政治思想,由以統治者為起點的迎接到下面來,變為以被治者為起點,並補進我國歷史中所略去的個體之自覺的階段:則民主政治,可因儒家精神的復活而得其更高的依據;而儒家思想,亦可因民主政治的建立而得完成其真正客觀的構造。」

  46. 3:4 「儒家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 • 徐復觀認為「儒家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在於自耕農階級的復興及其與知識分子的結合,其手段則是經由土地改革而完成。 • 徐復觀想像的「儒家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在於自耕農階級,儒家的道德理念落實在以自耕農為基礎的農村社會之中。

  47. 3:5 理論的困境(1) • 徐復觀主張只要儒家思考政治問題的出發點,從國君轉向人民,「儒家民主政治」就可以建立。 • 只有「轉向人民」尚不是以保障人民之自由與人權。

  48. 3:5 理論的困境(1) 柏林(Isaiah Berlin, 1907-1997) 「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 「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 Isaiah Berlin, Four Essays on Liberty (Q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49. Isaiah Berlin廣播錄音

  50. 3:5 理論的困境(2) 2. 儒家倫理是一種以社群為中心的道德觀(community-centered morality),與近代西方以個人權利為中心的道德觀(right- centered morality)有其本質上的差異。 現代的複雜社會(complex society)之中,儒家與現代民主政治生活方式的結合,必須嚴肅面對「個人權利如何保護」這個問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