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629 Views
第 7 章 卤代烃. 第二部分. 五、消除反应. 卤代烷分子中消除 HX 生成烯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烃的消除反应,也称 E 反应 ( E limination ) 。. 又因消除的是 β - H 和卤原子,故又称 β - 消除反应。. 六、消除反应机理. 1. E2 机制. C-H 键和 C-X 键的断裂、 键的形成协同进行,经过渡态一步完成。底物与试剂参与形成过渡态。双分子消除。. 反应速率 = [RX][B - ]. 2. E1 机制. 反应速率 = [RX]. 反应经历碳正离子中间体,伴有重排发生。. 七、消除反应的取向.
E N D
第7章 卤代烃 第二部分
五、消除反应 卤代烷分子中消除HX生成烯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烃的消除反应,也称 E 反应(Elimination )。 又因消除的是β- H 和卤原子,故又称β- 消除反应。
六、消除反应机理 1. E2机制 C-H键和C-X键的断裂、键的形成协同进行,经过渡态一步完成。底物与试剂参与形成过渡态。双分子消除。 反应速率=[RX][B-]
2. E1机制 反应速率=[RX] 反应经历碳正离子中间体,伴有重排发生。
七、消除反应的取向 1. E1消除: 在通常情况下将遵循Saytzeff规则
然而,当消除的β- H所处位置有明显的空间位阻或碱的体积很大时,其主要产物将是Hofmann产物。 例如:
另外,卤代烯烃脱卤化氢时,消除方向倾向于生成稳定的共轭二烯。另外,卤代烯烃脱卤化氢时,消除方向倾向于生成稳定的共轭二烯。
八、取代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1. 双分子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β- 消除反应
2. 单分子反应 讨论: 烃基结构的影响 α-C上烃基↑,因空间位阻增大,故对SN2反应不利而对SN1、E1反应有利。 α-C上烃基↑,虽然对进攻α-C不利,但对进攻β- H的影响不大,相对而言,对E2反应有利。
β-H数目 9 6 3 叔卤烷易于消除
β-C上烃基↑,对SN2、 E2都不利,而对SN1、 E1有 利,但对E1更有利。这是因为:
2. 亲核试剂的影响 • 亲核试剂对SN1和E1反应影响不大,但对SN2和E2反应影响很大。其一般规律是: • 试剂的亲核性↑,碱性↓(不易夺H),对SN2反应有利。 • 试剂的亲核性↓,碱性↑ (易夺H),对E2反应有利。 • 试剂的体积↑,不利于对α-C的进攻,故对消除反应有利。 • 试剂的浓度↑,对SN2、 E2都有利。
实例: 25℃ H2O 81% 19% 25℃ 7% 93%
结论: 由此可见,溶剂的极性↑,有利于SN1、E1反应有利。因为极性↑,溶剂化作用↑,有利于C―X键的解离。 溶剂的极性↑,对电荷分散的反应不利,即对SN2、E2反应均不利,但对E2反应更不利。因为在E2反应中,过渡状态的电荷分散程度更大。
4. 反应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对SN反应和E反应均有利,但更有利于E反应。因为消除反应要拉长C -H键,温度增加有利于过渡态形成。
总结: (1)一级卤代烃倾向于发生取代反应,只有在强碱条件下才以消除为主。反应常按双分子机理进行。 取代为主 消除为主
(2)某些含活泼β-H的一级卤代烃以消除为主。如(2)某些含活泼β-H的一级卤代烃以消除为主。如
△ (3)三级卤代烃倾向于发生消除反应,即使在弱碱(如Na2CO3水溶液)条件下,也以消除为主。只有在纯水或乙醇中发生溶剂解,才以取代为主。如
(4)二级卤代烃在强碱(NaOH,乙醇)作用下主要发生消除。在弱碱(NaOH,水)作用下主要发生消除与伯卤一样,β-C上连有支链的仲卤代烃消除倾向增大。(4)二级卤代烃在强碱(NaOH,乙醇)作用下主要发生消除。在弱碱(NaOH,水)作用下主要发生消除与伯卤一样,β-C上连有支链的仲卤代烃消除倾向增大。
九、卤代烷与金属的反应 卤代烷可与某些金属元素作用,生成一类由碳原子和金属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统称为金属有机化合物。 在这类化合物中,碳金属键中的碳原子(C-―M+)是以带负电荷的形态存在的,因而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烃基具有很强的亲核性和碱性。
1.有机镁化合物 法国有机化学家Grignard(格利雅)于1901年发现的。 卤代烷与金属镁反应的活性顺序是: 例如:
2.有机锂化合物 烷基锂与卤化亚铜作用生成二烃基铜锂。二烃基铜锂是重要的烃基化试剂,它可与多种有机化合物反应。如: 用于制备烷烃的一种方法。
十、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1. 分类 根据卤素和双键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三类 (1)乙烯型卤代烃: (2)烯丙型卤代烃: (3)孤立型卤代烃
2.化学性质 其化学性质与卤代烷相似,但反应活性差异较大。 室
卤代烃的化学活性为: • 不同烃基: CH2=CHCH2-X > R2CH-X > CH2=CH-X 3°R-X > 2°R-X > 1°R-X • 不同卤素: R-I > R-Br > R-Cl
3.活性差异的原因 乙烯型卤代烃 乙烯型中的典型化合物就是氯乙烯,其结构特点: 由此证明:氯乙烯分子中的C―Cl键结合的比较牢固,因而Cl原子不活泼,表现在:
3.烯丙型卤代烃 烯丙基氯容易亲核试剂作用,且主要按SN1历程进行,其亲核取代反应速度要比正丙基氯快大约80倍左右。
烯丙型卤代烃按SN2历程进行反应,也因双键的π轨道与正在形成和断裂的键轨道从侧面相互 交盖,使过渡状态的负电荷更加分散,过渡状态能量降低而容易生成,从而有利于SN2反应的进行。
练 习: A. 卤代烷与氢氧化钠在水和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指出那些属于SN1历程?那些属于SN2历程? 1.产物构型完全转化 2.有重排产物 3.碱性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4.叔卤代烷大于仲卤代烷 5.反应不分阶段,一步完成 6.试剂亲核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SN2. SN1. SN2. SN1. SN2. S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