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526 Views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 小學 家長 學堂. 主題: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主講 者 : 雷 韻悠主任 ( 本校課程發展主任 ) 黃少明主任 ( 本校德育及公民教育 負責人 ) 16/5/2014. 主題: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程序 1. 解釋「港童」的一些普遍 現象 2. 從兩個角度去 探討 「港童」現象及提供解決方法 : ( i ) 日常生活的 規矩 ( 禮貌 ) (ii) 學習 態度 3. 答問時間.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由一張相片說起.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E N D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家長學堂 主題: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主講者:雷韻悠主任(本校課程發展主任) 黃少明主任(本校德育及公民教育負責人) 16/5/2014
主題: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程序 1.解釋「港童」的一些普遍現象 2.從兩個角度去探討「港童」現象及提供解決方法: (i)日常生活的規矩(禮貌) (ii)學習態度 3.答問時間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由一張相片說起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看到以上的相片,你有什麼感受呢? 以下是一些網民的反應節錄: •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有網民甚至形容三位小童為「十足野童」! • 「未來主人翁……可惜!」 • 「果然係社會?……棟樑」 • 「以後……我們坐地鐵不怕沒位坐了!大家以後一上車全部睡在地上吧!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無修養都唔係咁呀……小朋友嚟,一開門一腳踏落去點算?」 • 「捉佢哋父母罰吧」 • 但仍有網民相信:「香港是有希望的!」 • 「細路係咁㗎啦」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究竟什麼是「港童」呢? • 港童並不是指一般的香港兒童,而是指被父母過度溺愛寵縱的香港兒童。 • 港童自小受到家中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溺愛,把他們視為家中的公主或王子,情況有如溫室內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 • 其實父母溺愛子女,世界各地皆有,即使各地文化各有差異,只要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有問題,隨時都會出現與港童一樣性質的人。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港童的特徵: 1.社交能力低:不懂基本的用餐禮儀,有些甚至連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與尊重也不會。 2.缺乏生存技能︰不懂自己煮飯、洗澡、燒水,有些甚至連穿衣都不會。 3.依賴性強︰做任何事都依賴別人完成,或者需要有人陪伴或從旁協助。 4.要求多多︰想得到什麼,就要父母買什麼,但從不反省這些要求是否合理。 5.自我中心︰不懂與其他人溝通,任何事情都認為自己是最重要,不為別人設想。 6.自制能力低︰不懂得克制自己,容易暴怒,且不尊重他人。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港童」的成因: 1.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香港許多家庭的收入已經大增, 許多物質及資訊都可以容易購買或取得,因而有部份父母 基於補償心態而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物無所缺,子女可以 較容易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容易令他們以為無須努力便可 以得到心中所想,凡事是理所當然,不懂珍惜。 2.部份家庭可能因為時間問題或者過份擔心子女而聘請家庭 傭工照顧子女,造成子女在生活上有所依賴。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港童」的成因(續): 3.有一些父母沒有教導子女尊重他人,因而令子女不懂得為人設想;又有部份父 母將管教的責任交給學校或傭工,認為「收得錢就應該教好孩子」,傭工又 多「臣服」於小僱主而不敢言明,父母又不加管教,導致子女儼如小皇帝橫 行無忌。 4.港童的出現,部份成因可歸咎於現代兒童教育的提倡及改變及家長的性格和生 活習慣。部份家長聽從所謂的專家意見︰「不進行體罰」、「對待子女有如朋 友對待」等這種無階級觀念的教育方式對其子女進行教育,然而卻從沒有想過 這種教育方法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港童」的影響: 1.由於港童的種種不良習慣及性格,他日港童長大後,很有可能出現眾多毛病,包括不尊重他人、自我中心等。 2.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協調,難以合作。 3.自己的生活容易受到挫折,受挫後又難以復完。 4.影響到下一代,自己的孩子有樣學樣,變成惡性循環,週而復始等等。 5.由於港童的目中無人,長大後也有可能成為人見人憎的人,從而令社會充滿著不和諧及互不信任的氣氛。
港童無禮現象 (一) • 當街鬧父母 • 講粗口 • 搶父母東西 (電話) • 鬧路人
港童無禮現象 (二) 調查由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與新城市廣場合作,以問卷訪問298 名家長及315 名小一至中三學童,調查「港童禮貌表現」。 明報 (2012年4月5日)
港童無禮現象 (二) 學童十大無禮行為 甚少向提供幫忙的家傭或長輩說「唔該」(80%) 當巴士或列車到站時,會第一時間衝入車廂為自己霸位 (70%) 家人送禮時甚少主動說「多謝」 甚少向父母說「早安」或「晚安」 間中駁斥或責罵長輩 (80%) 甚少在進膳前叫「大家吃飯」 經常打斷別人說話 甚少以雙手接過老師所分派的功課 間中在社交平台恥笑或辱罵同學 在公眾場所不排隊或打尖
港童無禮現象 (三) • 不主動向老師說「早安」 • 不主動說「多謝」、 「唔該」 • 不主動先打招呼,後說話 • 不會問「可不可以… …?」 • 講話不直視對方
立即行動莫遲疑: (一)以身作則 • 調查發現同樣有多達74%家長不會向他人或家傭說「唔該」,亦有家長經常或間中駁斥及責罵長輩,或打斷別人講話。除了乘交通工具會馬上霸位,也有73%家長會在公眾場所打尖或不排隊。 • 有樣學樣 • 時刻警惕個人一言一行
立即行動莫遲疑: (二)即時指正無禮行為 • 調查發現只有30%家長會即時指正子女行為,有66%父母在子女因無禮令入學試碰釘後,才自責管教無方。 • 60%父母更將禮教責任推及校方,非即時指正子女態度 • 有41%港童卻認為不懂禮貌,是因過往無人指正遂從未知道自己行為不當 • 緊記語氣(嚴肅) • 用字得當(講你想點?要點講?) • 用愛解釋
立即行動莫遲疑: (三)家中練習 • 5個魔術語: 「多謝」、 「唔該」 、 「唔好意思」、「對唔住」、 「請問」 • 角色扮演 • 日常事故
立即行動莫遲疑: (四)持之以恆 • 培養成習慣 • 獎勵計劃 • 耐性
要點重溫:培養有禮的子女 (一)以身作則 (二)即時指正無禮行為 (三)家中練習 (四)持之以恆 立即行動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從「學習態度」看這問題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港童」的一些普遍學習態度: • 1.出現「3LOW港童」現象 • 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學習能力低 • 2.不懂尊重他人,遇到不稱其心意時,更會大發雷霆 • 3.自我形象高,不懂與其他同學合作,不懂平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懂 • 欣賞其他同學的優點而學習之 • 4.過分依賴父母的幫助,欠缺獨立的思考能力 • 5.遇到不懂做的問題或成績差便想放棄,欠缺堅毅不屈的精神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如何改善「港童」的學習態度: • (一)家長方面 • 1.懂得適時地放手 • 2.堅守認為正確的管教方式,持之以恆,勿朝令夕改 • 3.不將自己的子女與其他人作比較,只欣賞自己子女的優點 • 4.要肯付出時間,要有耐性地引導子女改正學習態度 • 5.找出子女所長,盡量加以鼓勵、栽培;找出子女的弱點, • 盡量協助他們改正 • 6.找出適合子女的良好學習方法,協助他們掌握此等方法 • 7.想辦法培養子女閱讀課外書的習慣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如何改善「港童」的學習態度: • (二)學生方面 • 1.避免工作拖到最後一天才完成:工作時間愈充裕,則工作進度愈緩慢。換言 • 之,工作總會拖到最後一天才完成。因此,避免此種現象,在為自己工作定 • 期限時,宜比所要求的最後期限提早一些時日完成。 • 2.善用零碎時間:人們每天都有許多被切割的零碎時間,例如等車、等人或活 • 動未開始時間。我們可以善用這些零碎時間,如看報紙、背英文單字或看課 • 外書等。 • 3.在固定的地方讀書來温習,養成專注習慣,比較不會分心。 • 4.將書桌整理乾淨,重要東西擺在桌子中央,容易培養讀書氣氛。 • 5.每樣東西都要整理歸類,放在固定位置,可以不必浪費時間找東西。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6.將相關工作一氣呵成地完成,可節省時間。 • 7.做功課或温習時盡量離開手提電話或電腦,避免干擾。 • 8.學會拒絕的藝術,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動,節省時間。 • 9.隨時檢視時間是怎麼被浪費掉的。 • 10.面對壓力,學習身心鬆弛技術,藉以提高學習效果。 • 11.有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 • 12.有摘記大綱和記錄重點的習慣,會以自己的話作課本 • 筆記。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13.遇到疑難問題,有追根究底的習慣。 • 14.喜歡與人討論功課。聆聽不同人的看法,不但能集思廣益, • 更能培養從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 15.在課堂上,喜歡發問或請教。 • 16.平時用功,不會臨時抱佛腳。 • 17.自動看書或做作業,不必他人催促,能安排自習時間表。 • 18.看書時抓住重點。 • 19.先求理解,再背誦。也有人相反(如古人以背誦為主), • 都有成效。 • 20.會使用各種工具書(如字典、參考書、歷史書、地圖等)。
學習小貼士 • 1.我們習慣學習知識的方式,常是考記憶的工夫,卻不經意忽視這是個網 • 絡暢行的年代,反而是具有「歸納、分析、創意、發展、靈活運用」的 • 高階能力才是人們活下去與學習的主流。而具有思考力、自律、學習態 • 度佳的孩子,正能在未來擁有優勢。 • 2.温習時段的安排,以一小時為原則,太長易造成疲乏,太短則只夠暖身, • 無法發揮最大的效果。 • 3.時刻表上的各項活動的安排要適當平衡。除了温習外,允許自己有自由 • 的時間運動及休閒。 • 4.訂定讀書計劃時刻表時,嘗試建立自我獎賞系統,例如在每天温習一至 • 二小時之後,有五至十分鐘的自由時間獎賞自己,增進學習效率。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結語 • 1.珍惜共同用餐的時間,可以促進親子的溝通 • 2.鼓勵孩子主動打招呼,可以培養孩子的勇氣 • 3.家長要多多讚美孩子,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 • 4.暢通親師間溝通管道,可以讓孩子積極學習 • 5.不只有一種標準答案,培養活用型的學習力 • 6.學校跟地方互相合作,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 • 7.多參加地方社區活動,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 《日本秋田學生全國學力第一的秘密》 • 作者:阿部昇 • (秋田大學教育文化學部的教授、秋田大學教育文化學部附屬小學的校長)
你的子女是「港童」嗎? •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