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60 Views
电阻. 电阻的认识. 电阻( Resistance ,通常用“ R” 表示),是一个物理量,在 物理学 中表示 导体 对 电流 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将会导致电子流通量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 超导体 则没有电阻. 电阻的变化因素.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 温度 , 材料 , 长度 ,还有 横截面积 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 物理量 是 温度系数 ,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 1℃ 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电阻的单位.
E N D
电阻的认识 • 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将会导致电子流通量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导体则没有电阻
电阻的变化因素 •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电阻的单位 •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 • KΩ(千欧), MΩ(兆欧), • 1TΩ=1000GΩ ,1GΩ=1000MΩ ,1MΩ=1000KΩ ,1KΩ=1000Ω
电容的定义 • 电容是指容纳电场的能力 ,任何静电场都是由许多个电容组成,有静电场就有电容,电容是用静电场描述 的,一般认为:孤立导体与无穷远处构成电容,导体接地等效于接到无穷远处,并与大地连接成整体 。 •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电容从物理学上讲,它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可能电荷会永久存在,这是它的特征,它的用途较广,它是电子、电力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 。
电容单位及转换 • 在电路学里,给定电势差,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称为电容(capacitance),标记为C 。采用国际单位制,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arad),标记为F 。 • 电容的符号是C 。 •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由于法拉这个单位太大,所以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等,换算关系是
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 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 ) 电容与电池容量的关系 : 1伏安时=1瓦时=3600焦耳
计算公式 •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拉,即:C=Q/U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电容的决定式为: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 。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定义式: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 : E=CU^2/2=QU/2=Q^2/ 2C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 :C=C1+C2+C3+…+ 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 :1/C=1/C1+1/C2+…+1/ Cn 三电容器串联: C=(C1*C2*C3)/(C1*C2+C2*C3+C1*C3 )
电感的定义 • 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即当通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时,会出现电动势来抵抗电流的改变 。这种电感称为自感(self-inductance),是闭合回路自己本身的属性 。假设一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改变,由于感应作用而产生电动势于另外一个闭合回路,这种电感称为互感(mutual inductance )。
分类 • 自感: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 。当线圈中电流发生变化时,其周围的磁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变化的磁场可使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电动势用以表示有源元件理想电源的端电压) • 互感:两个电感线圈相互靠近时,一个电感线圈的磁场变化将影响另一个电感线圈,这种影响就是互感 。互感的大小取决于电感线圈的自感与两个电感线圈耦合的程度,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元件叫做互感器
单位及换算 • 电感符号 :L • 电感单位 :亨(H)、毫亨(mH)、微亨(μH) ,换算关系为:1H=103mH=106μH=109n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