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984 Views
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需求、供给与价格的决定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理 论的出发点,本章将着重分析需求、供给及它们如 何共同决定价格的形成。 第一节 :需求 第二节 :供给 第三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四节 :市场均衡 *第五节 :蛛网模型. 第一节 需求. 一 . 需求的定义 需求 ( demand) 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的两个条件:( 1 )有购买欲望 ( 2 )有购买能力. 二 . 需求函数
E N D
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需求、供给与价格的决定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理 论的出发点,本章将着重分析需求、供给及它们如 何共同决定价格的形成。 第一节 :需求 第二节 :供给 第三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四节 :市场均衡 *第五节 :蛛网模型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的两个条件:(1)有购买欲望 (2)有购买能力
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需求量和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Qd = f (P, Pr, Pe, M, F, t, ...) 影响因素:产品价格(P) ,有关产品价格(Pr) ,预期价格(Pe) ,家庭收入(M) ,个人偏好(F) , 时间变化(t)等。 三.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是表示和反映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的函数曲线。 需求方程: Qd=a—bP (其中a表示当P=0时的需求量, 系数-b表示当P发生微小变动时所引起的Qd的反向变动,即需求曲线的斜率。 )
需求规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 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四.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 1.需求量的变化: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2.需求的变化:指在决定需求量的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P D O Qd 需求量的变化 (点的移动) P 1.0 D1 O D2 D Qd 7 8 9 需求的变化 (线的移动) 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的图示
五.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即所有的个人或家庭对某种产品的需求的总和。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的定义 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供给的两个条件:(1)有出售欲望 (2)有供应能力
二.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Qs=(P,Pr,Pe,C,N,…) 影响因素:产品价格(P) ,有关产品价格(Pr) ,预期价格(Pe) ,生产成本(C) , 自然条件(N)等。 三.供给曲线与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是表示和反映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正向关系的函数曲线。 供给方程: Qs=-C+dP (其中-C表示价格P=0的时候的供给量, d表示供给曲线的斜率,它表示当P发生微小变动时引起的Qs的微小变化 )
供给规律: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厂商或生产供给规律: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厂商或生产 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 会减少; 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厂商或生 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就会增加。 四.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 1.供给量的变化:是指除了销售价格以外,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情况下,只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供给者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2.供给的变化:指在决定供给量的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如生产技术、要素价格等)而引起的供给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P S O Qs 供给量的变化 (点的移动) P S2 S S1 O Qs 供给的变化 (线的移动) 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的图示
第三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一般性定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的概念 。需求弹性一般为负数,其绝对值体现变动的程度大小 。
(二)点弹性:即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表示当价格发生微小相对变化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 = 图形表示法: 1.当需求曲线为直线时(如教材图1-6): Ed=
2.当需求曲线为曲线时(如教材图1-7) Ed=该点的切线以下线段/该点的切线以上线段 = (三)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两点之间的一段弧的弹性,当价格变动较大时,则用弧弹性。 弧弹性的计算方法: 1.中点公式:取两点的算术平均数,实际上是测定两点的中点的点弹性。 =
2.低点公式:采用价格变动前后P和Q的较低值来计算。比如在A,B两中,PB>PA,QA>QB,便采用PA,QB的数值引入公式: Ed= (四)需求弹性的分类
(五)需求弹性与消费支出、生产收入的关系 1.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价格↓,收益↓ ; 价格↑,收益↑ 2.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价格↓,收益↑ ; 价格↑,收益↓ 3.需求具有单位弹性:商品价格一定程度的变 化对生产的收益影响不大。
案例1 七宝古镇的收费教训 上海近郊的七宝古镇以物美价廉的各色小吃见长,且交通便利,吸引了大批游客,客流滚滚带来了财源滚滚。但有关方面却动起了圈起古镇卖门票的念头,尽管反对者众多,还是要“试收费半年”,结果实际门票收入与预期相去甚远,游客减少让镇上商户叫苦连天。管理者只好在2005年春节黄金周到来之际,叫停试行了半年的10元门票收费。放弃收费之后的七宝古镇又恢复了收费前的人流如织。这说明七宝古镇门票的需求弹性是很大的。 (资料来源:《新民晚报》2005.2.18.)
案例2 航空客运与铁路客运的需求弹性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年,我国的航空客运票价与铁路 客运票价成为媒体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之一。过去,各大航 空公司根据航空客运市场的情况,实际上都对机票实行不同 程度的折价出售。后来,民航总局为了整顿航空客运市场的 票价秩序,强制性统一规定机票一律按全价出售,不得折价 出售。这样,机票实际上相当于涨价了。于是,人们纷纷改 乘火车等其它交通工具,飞机乘客大幅度减少。那时,一架 波音777航班上只坐着十几位乘客的现象并不少见。航空公 司普遍性亏损。在航空公司的呼吁和现实市场压力下,民航 总局后又对机票折价出售采取默许态度,飞机乘客量马上明 显反弹,航空公司的销售收入也相应地明显增加。
与航空客运的较大需求弹性相反,我国铁路客运市场的与航空客运的较大需求弹性相反,我国铁路客运市场的 需求弹性很小,尤其是在春运期间。铁道部为了减轻铁路客 运压力,提高了春运期间的列车客运票价,实际上为列车客 运经营部门增加了可观的收入。许多消费者对于铁道部的提 价行为表示不满,有的消费者甚至于对铁道部的提价行为提 起了诉讼。 讨论: (1)为什么我国航空客运的需求弹性大而铁路客运的需求 弹性小? (2)非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价适度降低能否增加客运收入?
(六)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的质量和数量 2.用途的大小 3.必需程度的强弱 4.消费支出的比重 5.产品的耐用程度 二.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就是表示在影响商品X需求量的各因素包括该商品的价格(Px)都是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另一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变动引起的X的需求量(Qx)的变动程度,一般用Exy表示。
Exy= 或 Exy= • 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在消费中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它们就是互替的相关商品或叫替代 品。如大米和白面,猪肉和牛肉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正值 ,即Exy>0 2. 互补品: 如果两种商品在消费中存在互相补充的关系,它们就是互补的相关商品或叫互补品。如球和球拍,钢笔和墨水等。 替代品交叉弹性系数必定是负值 ,即Exy<0
案例 美国司法部与杜邦公司的官司 1947年,美国司法部指控杜邦公司生产的玻璃纸是垄断商品。但杜邦公司辩称:塑胶纸、腊纸、锡箔纸等都可以代替玻璃纸用作包装材料,玻璃纸具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不是垄断商品。这个案件缠讼多年。1953年,联邦法院只好接受杜邦公司的观点,无法根据反托拉斯法制裁杜邦公司。 (资料来源: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P45.)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和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M)的变动将引起商品需求量(Q)的变动。 EM= = 根据EM的大小,可以将各种产品分为以下两类: 1.正常品: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即需求量与收入成正向变动。 2.劣等品: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提高反而减少,即需求量与收入成反向变动。
奢侈品EM>1 ,如黄金、钻石等 正常品 产品 必需品0<EM<1 ,如盐、粮食等 劣等品 EM<0,如黑白电视机、胶鞋等 四.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测量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大小。 (一)弹性系数的计算 Es= = =
弧弹性的公式: Es= (Q=供给量,Q=供给增量 ) (二)供给弹性的分类
(三)供给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1.自然因素 2.固定资产 3.原材料 4.生产周期 5.生产成本 五.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 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根据时间跨度的大小是有差异的,从时间角度上可以区分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这两者孰大孰小不能一概而论。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亦如此。 而就供给弹性而言,大多数产品的长期弹性都大于短期弹性。
第四节 市场均衡 一.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P2时:需求>供给,价格会上升 P3时:供给>需求,价格会下跌 P S P3 P1 P2 D O Q1 Q
资料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只有当价格为P1时,需求正好等于供给。此时需求曲线与 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价格(P1)与产量(Q1)为均衡价格与均 衡产量。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 定价格,同时价格反过来又自动地影响和调节供给与需求, 使市场趋于均衡。这种调节功能就是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 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施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制, 全社会的经济资源是通过行政管理部门的指令性计划来配置 的。例如,投资或追加投资生产什么产品,产品生产多少,
产品的价格定为多少等等,均由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必须产品的价格定为多少等等,均由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必须 执行。产品的价格往往被计划部门定得很离谱,且经常长期 不变。这种定价方式割裂了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的经济联系, 使得有些产品长期、大量积压,有些社会需要的产品又长期 短缺,以致于依赖布票、粮票、油票、肉票、烟票、糖票等 众多票证来强制性平衡供求矛盾。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常 常呈现出质量低劣、式样陈旧、功能落后的特点。 传统体制下,集权程度最高的时期,许多菜场旁边都有 一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负责菜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负责制止“菜贩子”将低价地区的菜贩运到菜价较高地区卖。 当时的菜场,品种太少且又不够新鲜,与这种不考虑市场供 求的僵化管理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实际上逐步还原、理顺 了市场供求与产品价格之间应有的经济联系,带来了产品供 应丰富、产品积压减少、产品质量提高的市场繁荣局面。
P 二.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O Q1 Q2 Q3 Q 均衡价格的变动 S1 S2 E2 P2 E1 S3 P1 P3 D2 D1
结论: 1.需求↑,供给↑ → 均衡产量↑,均衡价格不定 2.需求↑,供给↓ → 均衡产量不定,均衡价格↑ 3.需求↓,供给↑ → 均衡产量不定,均衡价格↓ 4.需求↓,供给↓ → 均衡产量↓ ,均衡价格不定 三.政策对价格与产量的影响 (一)税收的影响 税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承担的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一般地说,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承担比例越小;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承担的比例越小。 P D ST’ 80 S’ 70 60 ST S D’ O 5000 Q
(二)确定最低价格的影响 政府对商品规定一种最低价格,就是把价格确定在均衡价格以上,避免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太低损害到生产者的利益。 P S p1 p E D O qd q qs q
(三)确定最高价格的影响 政府对商品规定一种最高价格,就是把价格确定在均衡价格以下,避免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太高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P S P E P1 D O qs q qd
*第五节 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是用于市场均衡动态分析的一种理论模型。 在蛛网模型中,供给量被假设为上一期的价格的函 数,即Qdt=f(pt),Qst=g(pt-1)。 (一)封闭式模型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斜度(或斜率的绝对值)是一样的。 价 价 格格 D S’ P1 P2 S D’ O Q3 Q2产量 0 1 2 3 年份
(二)收敛式模型 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陡峭,价格和产量以越来越小的幅度上下波动,在达到均衡时停止。 价 价 格 格 S’ P1 P3 D P2 S D’ O Q3 Q2 产量0 1 2 3 年份
(三)发散式模型 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峭,价格和产量以越来越大的幅 度波动,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价 价 格 格 D S’ P3 P1 P2 S D’ O Q3 Q2 Q4 产量 0 1 2 3 4 年份
判断题 1、经济学上对某产品的需求意味着人们希望拥有市场上的该产品。 ( )
7、若产品一定幅度(百分比)的价格下降会导致该产品同等幅度(百分比)的销售量增长,则生产该产品的厂商的收益不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