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49 Views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成员:姜朝晖、伍德明、吴森淼. 阮志强、梁嘉杰、陈运禹、梁家洪. 指导老师:范仲梅. 动漫发展 ing. 1、新名词点击 —— 动漫. 2、动漫发展史. 3、动漫 —— 精彩要素. 4、动漫产业之分析. 5、动漫产业之建议. 通过研究日本动漫的方方面面,找出日本动漫鼎盛发展为其带来的综合效益,及发展鼎盛的缘由. 研究目的. 将研究结果与动漫事业发展缓慢的中国作比较,分析原因,从而得出中国动漫欠缺的地方和振兴国产动漫的发展方向. 动漫!动漫?.
E N D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成员:姜朝晖、伍德明、吴森淼 阮志强、梁嘉杰、陈运禹、梁家洪 指导老师:范仲梅
1、新名词点击——动漫 2、动漫发展史 3、动漫——精彩要素 4、动漫产业之分析 5、动漫产业之建议
通过研究日本动漫的方方面面,找出日本动漫鼎盛发展为其带来的综合效益,及发展鼎盛的缘由通过研究日本动漫的方方面面,找出日本动漫鼎盛发展为其带来的综合效益,及发展鼎盛的缘由 研究目的 将研究结果与动漫事业发展缓慢的中国作比较,分析原因,从而得出中国动漫欠缺的地方和振兴国产动漫的发展方向
动漫!动漫? • 动漫是个新词语。对这个名词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动漫爱好者都知道,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源于日本,但其实至今日本没有(动漫)这个概念。他们用的是, 漫画 、动画 、甚至卡通一词 ,估计动漫这个词汇是中国创造的了 。 • 不过在中国动漫一词的含义不是日本漫画的翻版,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其含义广泛,不仅包括静态的漫画杂志、书籍、卡片、还包括动态的漫画音像制品。甚至还包括漫画的周边产品和COSPLAY之类 。其实这种风靡世界的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在不断的丰富内涵。
动画发展史 (中—日)
一、战前草创期 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为此类。但是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时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二、战后探索期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这种题材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颇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尝试不同的动画题材。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级的题材,应有尽有。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成为后来高水准动画的基础。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像1970年《无敌铁金刚》就是一部典型的烂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剧情很差,这带给了日本动画不良的影响。
三、题材确定期 • 题材确定期:(第一次动画热爆发)——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予置评。《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 • 该片在电视上播出后,造成"松本零士旋风"。后来并有《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及《宇宙战舰完结篇》等三部电影,寿命长达十年。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机动战士》在1979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该片后来的三部电影非常卖座。但自《机动战士》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
四、画技突破期 • 画技突破期(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Z》和《机动战士ZZ》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由于题材已确定,加上画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现。 • 如1982到1984年的《超时空要塞》;1984年《风之谷》;1985、1986年《机动战士Z GUNDAM》及《GUNDAM ZZ》;1986年《天空之城》及《亚利安》等多部好片。日本动画发展至本时期结束时(1987年),剧情、内容、画技皆已达到极高的水准。于是动画进入了成熟期
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便出现数部佳片。如《古灵精怪》;电影《机动战士GUNDAM-逆袭》及《王立宇宙军》;和日本电视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获得1988年日本动画优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该年排行第一是《圣斗士星矢》);另外还有《天空战记》,《机动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战记》曾获得1989年动画排行第一名)。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便出现数部佳片。如《古灵精怪》;电影《机动战士GUNDAM-逆袭》及《王立宇宙军》;和日本电视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获得1988年日本动画优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该年排行第一是《圣斗士星矢》);另外还有《天空战记》,《机动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战记》曾获得1989年动画排行第一名)。 五、路线分化期 • 当日本动画发展到此后,有人认为幼年观众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该考虑制作年龄路线。于是自1987年后半年以来,电视上的高年龄层动画逐渐减少,而转向动画电影。以致于造成目前日本电视上找不到几部好片,而电影几科部部精彩的情况
六、风格创新期 • 风格创新期--自1993年到现在。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完全摒弃以往动画明快轻松的风格,阴郁百压抑,冷酷带有对命运的困惑,与人类虽然身处高科技社会,但却无法摆脱不安的未来的彷徨与孤独相呼应。 由庵野秀明监制的电视《新世纪EVANGELION》则选择与以往的热血主角们完全不同的个性自闭少年真嗣为主人公,在看似普通的怪兽交战,保卫地球的情节中,通过真嗣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梦想被爱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屏障这种种矛盾与孤寂的心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人心理的折射。世纪末今天,人类对自身的思考也逐渐深刻,而同时日本的动画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贴近现实与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爱与友情的主题转为更加人性的刻画。各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日本动画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仍然在不断自我完善和突破,到底能有多大的成就,是我们无法预计的,还是让时间来决定吧!
中国动漫发展历程 • 其实在中国,早在“动漫”这个词引入前就出现了许多类似于动漫的作品。那时的漫画多数用于讽刺、反映现阶段的社会情形或一些人物的动作表现,这和现在所说的“漫画”有所不同;当时我国的“动画”出现了许多精品(像是《猴子捞月》这样的),这些作品以国画、泥塑、木偶、橡皮等为制作工具,是中国十分有特色的动画形式。中国的动漫产业一直以民间的方式发展,其发展时间比日本同期同类产业发展的时间早得多,也精得多。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动漫产业进入停滞状态。在上辈掌控广电后对动画作品进行封杀。就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动漫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动漫产业渐渐发展为其国内标志性的产业之一。日本因动漫产业的发展而带来的商机十分巨大,并为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强劲的推动力。据去年日本国内个人纳税公榜数据显示,在其纳税榜单前十位中就有四位是从事动漫产业的工作,其中动画音乐制作人久石让荣登第二。中国在文革后动漫产业的成绩由停滞不前转为急速下降。尽管现在国家广电给予中国动漫产业一定的“保护政策”,但我国与日本的差距仍越来越大。
画技对一部动画来说非常重要。在自然界的描写和动物的动作表现上,美国动画的技术是首屈一指的。美国动画强调自然、柔和,而日本动画则强调时暗对比、远近焦距分别,以及速度感、跃动感,甚至使用电影上的蒙太奇手法。也许有人会说? 现在电视上的美国动画画得也很有速度感!"我曾看过这些动画的确画的不错,但再看制作群,就发现负责作画部分的都是日本人。这又是日本动画侵入美国市场的另一个例子。 画技 动车中速度感表现得最好的大概是《超音战士》了。它利用加强视觉残留现象的画法。在每秒三十二张的限制下,达到爆炸性的动感效果。另外如《机动战士--逆袭》中用每秒八十张的空前魄力作画来表现战斗画面的速度感,也是一种特殊技术。而《风之谷》、《天空之城》、《王立宇宙军》及《机动警察》的精密写实背景,亦为美国所望尘莫及。使用了四万五千张油画,动用十数位艺术家制作十二年的世界第一部油绘动画《英雄时代》,看起来别有一番风格。该片在日本放映后好评不断,被公认是世界动画史上的顶尖作品。
配乐 • 动画的精彩处,不但在于画面和技巧,优秀的配乐也是一直以来伴随动画成长,并不断为人们所关注的。一部好的动画,不但要有深刻的内涵,精湛的画面制作,其主题歌和配乐也必须很优秀,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电影中! • 1985年的电影《福星小子》"Remember My Love"的主题曲。很多人听了之后不相信这是动画主题曲。固有的旧观念令他们认为只要是动画主题曲就很幼稚,不过是给小孩子听的儿歌罢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刚开始时,日本动画主题曲的确很幼稚,但是自第一次动画热之后,松本零士一系列凄怨激壮的主题曲,受到爱乐者的肯定。到《超时空要塞》上演时,由于剧中林明美是一个歌星,所以片中有多首插曲,其中主题曲《爱还记得吗?》唱片销售量更突破五十万张,并获得金唱片的荣誉,亦成为主唱人饭岛真理进入演艺之成名曲。 • 到了1986年底,歌星齐藤由贵演唱《相聚一刻》片头曲《对悲伤说早安》,造成动画界邀请大明星演唱主题曲的风潮。该片亦被认为是动画主题曲正式脱离动画而独立成为流行歌曲的第一部动画。1987年三月,《古灵精怪》播出后,被动画界公认为主题曲最动听,且全面西化的动画。自此以后,除了一些例外,大部分动画主题曲都已和欧美主题曲都已和欧美流行歌曲相差不多了。遗憾的是现在国内很少正式出版发行动画片歌曲的磁带或CD,所以国内的观众不是很有机会买到动画片歌曲的专辑。希望随着更多人的喜欢和接受,这种情况能够有所改变。 • 动画在日本流行的结果,连带造成日本社会现象的改变。如1983年《超埋空要塞》流行时,街头随外可见林明美的海报,就好像真有这个歌星存在似的。另外有许多团体每年举办的各种动画排行榜及类似小规模的动画欣赏会。电视上也会随时以影片形式播放过去的优良动画作品。
剧情 生活需要激情,作为新番热血动画代表《天元突破》有着豪爽、粗旷的人物造型配搭鲜明的配角,只以基本的爽快战斗唤醒久违的热血。 对于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搞笑的剧情及对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旋风管家》表面是叙述命途不幸的超人少年和御宅族大小姐的恋爱故事,实际上边边角角充满了令人捧腹的恶搞元素。 生活中总存在这样那样感人的故事,也许它们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被誉为“神作”的动画《AIR——鸟之诗》就向我们倾诉了人们之间的各种珍贵的情感。
国内动漫发展 • 国内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从80年代最早有日本动画的引进开始,十几年来只有少量日本动画片在国内电视台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几部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国内公映过,市面上极少看到动画的CD、录影带、VCD、及有其它周边产品,仅有的一些产品也种类单一,毫无选择余地,是否动画片对国内观众没有吸引力呢?显然不是这样,好的动画片所引起的反应强烈,如近年在国内各电视台播放的《灌篮高手》,在黄金时间播放并创下收视高峰,一时间出现了《灌篮高手》周边产品在市场上大卖的情形!磁带、VCD、海报、拼图、T恤、钥匙扣等等,说明国内不是缺少发展的条件,而是缺少思想观念的彻底更新,将动画当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和市场来看待。
日本动漫发展 日本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其第三大产业。日本国内的动画市场不断扩张,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日元,国际市场上日本动漫亦是风生水起展露异彩,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动漫作品广泛的社会基础、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拥有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制作机构、政府的支持等。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ACG”时代。所谓“ACG”,是Animation(卡通动画)、Comnics(漫画)、Game(游戏)的简称,它的三位一体,拼凑出的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沙盘。日本是“ACG”这个新时代的领跑者。近年来,当日本在制造业遭遇众多强大对手、不再能一枝独秀于世界舞台时,日本致力于用新技术打造新文化产品,使得它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业输出大国。目前,日本的动漫内容产业市场的总体规模,包括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诸如动画人物的使用授权、动画人物的玩具制造等,据估计已经达到2兆多日元,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十多个百分点,它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我国动漫产业为何如此落后? 仔细分析,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First:是观念上的错误 • 从我国动画作品和相关电视节目中不难看出,我国的动漫制作人对于动漫的定义是:低龄儿童观看。从《中华传统美德》、《蓝猫系列》的说教到《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天眼》的消遣,中国动画无不针对“小孩子”。十年前的《熊猫家族》到十年后的《红猫蓝兔》,中国动画始终无法跳出“动物拟人化”的主角偏向,动画内容肤浅、幼稚。而日本早期用十年的时间从《西游记》发展到《铁臂阿童木》,后者更是日本动漫界的经典。漫画教父手冢治虫借助这部作品,利用独特的想象,表达了自身对于战争、人性、和生命独到的见解,更使得日本国民意识到动漫并不是小儿科的作业,其可表达的、可包含的思想和精神可以等同于一本好书,甚至可以超越名著。 正由于中国时时抱着“动漫幼稚”的观点,国内的动画即使做得再好也很少有青少年的追捧者。中国动漫的制作者(尤其是央视的动漫制作人)应改正自己的观点,像样地做出适合青少年的好作品,赢回我国青少年这个市场。
Second:国内的动漫作品内容 单调、老旧,少有创新。 从《大闹天宫》到《西游记》,从《哪吒闹海》到《哪吒传奇》国内动画大多无法摆脱名著,总把名著改了又改编了又编,结果浪费时间又无长进。为什么不去大胆创新呢?中国并不缺敢想象的人才,问题在央视让不让用。广电管制得太死,思想放不开(关键也是对于动漫的认识问题),加上对央视规定了对国内动画作品的“保护政策”(即一日之内的播放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导致许多烂剧本在电视上狂轰乱炸。不同的是日本漫画家峰仓和也在作品《最游记》(已动化)中巧妙应用了《西游记》的人物,故事情节则是完全原创,加上突出的人物性格和深奥的理论观点,使其脱离名著且大放异彩,神受国内青少年喜欢。 如果中国动漫的思想稍开放些,贴近些青少年的思想,要获得青少年的喜欢并不困难。国内动画总当心有点“黑”,觉得日本动漫里总充斥着暴力、色情、凶杀,其实并不是所有日本动漫都如此,有些也只是可以接受的内容,但这些不过是花边。有句话说得好,要“揭开现象看本质”,对待动漫也是如此。有时一部动漫作品可以表现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气质和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并不总是一看就可以明白,而是需要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每一个细节仔细的品味得出的。 对于中国动漫,创新是必须的。只要敢于想象,中国可创新的领域其实相当广阔
Third:国内动漫的制作技术 (包括2D和3D技术)不成熟 作品的篇幅过长 • 国内动漫产业正式发展的时期晚,因此技术不成熟是可以理解的。有人这么说过:“国外用3D技术来弥补画面的不足,中国用3D技术栽自己跟头”,其实这句话说得没错。国内动画总喜欢使用3D技术——在2D技术还十分不成熟的情况下滥用3D技术,使得作品出现人物脱节、比例失调等等的问题,加上3D制作的成本高,这对于国内动化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 央视动化的故事情节老套、低龄化,却总喜欢作长篇大论。《哪吒传奇》五十二集不说,《天眼》更是上了数百集,这过程中需耗费的人力财力可想而知。可惜的一部作品《我为歌狂》,其无论是内容还是人物都相当贴近青少年,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资金的缺乏,动画画面粗糙,动作缺乏连贯,多次出现重复画面,使得其追捧者远小于原作。 糟糕的画面可以抹杀一部动漫作品的一切优点。要做出好作品,成熟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是十分重要的。其实国内动漫可先尝试从短篇作品入手,慢慢提高制作技术的水平,节省资金,再一步一步投入高难度、高水准的长篇动画制作。如此的磨练,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Fourth:音乐制作水平和声优质量 也是国内动画的弱点 • 《我为歌狂》可说是音乐、声优和作品画面都相当配合的作品,但在国内的动漫史上也只是昙花一现。调查统计,约三分之二的网友都提出国内(尤其是央视)动画的音乐制作水平和声优质量相当低,甚至到无法忍受的地步。确实,央视对于作品的音乐和声优要求很低。在国外,动画的音乐制作人都是顶级的,声优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才能出道。动画的配音需要的是专门从事声优工作的人,目前央视的声优工作多数是被主持人作为“兼职”。声优其实是一个有不错发展前途的职业,如果央视重视其在动漫中的地位,声优就不会再成为国内动画发展的弱点。其实国内动漫完全可以让流行歌手来创作、演绎动漫歌曲,这样提高音乐质量的同时也能给动画作品带来一定的人气。
启示and建议 1、中国动漫的制作者应改正自己的观点,像样地做出适合青少年的好作品,赢回我国青少年这个市场。 2、对于中国动漫,创新是必须的。 只要敢于想象,中国可创新的领域其实相当广阔 3、糟糕的画面可以抹杀一部动漫作品的一切优点。 要做出好作品,成熟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是十分重要的。 4、国内动漫完全可以让流行歌手来创作、演绎动漫歌曲。 这样提高音乐质量的同时也能给动画作品带来一定的人气。 5、 “明星离不开媒体”,其实动漫作品也是一样的,适当的宣传可以提高人气。 但如果作品没有什么内涵而大肆宣传,只会造成反效果。
中国要正视日本动漫的发展, 并虚心学习其优点,取其精华 去其槽粕,努力克服自身的 弱点,有恒心有毅力,就定能将 我们的动漫产业搞起来,搞上去。 让我们摒弃偏见,更新观念, 让动画走进我们的生活,给青 少年更多的梦想和空间吧!
希望在将来 我国的动漫产业能成为 我国赋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感谢大家对研究的支持 烂赌小屋荣誉出品 如有雷同 纯属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