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10 Views
组织胚胎学 CAI 课件. +. 第三篇 软体动物的发生. 软体动物分为 7 个纲,即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经济种类主要在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一、生殖习性 二、生殖细胞 三、受精 四、卵裂 五、囊胚 六、原肠胚的形成 七、幼虫发育. 一、生殖习性. (一)性别 (二)产卵和发育方式 (三)产卵量. (一)性别 1 、一般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现象常见 2 、多数种类外观分辨雌雄。腹足类交接器、性腺颜色差异 3 、有性反转现象. (二)产卵和发育方式
E N D
第三篇 软体动物的发生 软体动物分为7个纲,即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经济种类主要在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
第一节 软体动物发生概述 一、生殖习性 二、生殖细胞 三、受精 四、卵裂 五、囊胚 六、原肠胚的形成 七、幼虫发育
一、生殖习性 (一)性别 (二)产卵和发育方式 (三)产卵量
(一)性别 1、一般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现象常见 2、多数种类外观分辨雌雄。腹足类交接器、性腺颜色差异 3、有性反转现象
(二)产卵和发育方式 1、卵囊和卵块内发育 2、水中发育 3、鳃腔和外套腔中发育
(三)产卵量 与个体大小、生殖方式、环境条件有关。
二、生殖细胞 1、精子 鞭毛型,偶尔也形成非鞭毛型精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2、卵子 瓣鳃纲、无板纲、多板纲和掘板纲的卵子—均黄卵—初级卵膜; 腹足纲的卵子—间黄卵—三级卵膜; 头足类的卵子—端黄卵。
三 受精 1、受精时间 第一次成熟分裂之前和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2、受精的方式 ① 体内受精,如头足类和大多数腹足类 ② 水中受精,如瓣鳃类、掘足类和低等腹足类 ③ 雌体的鳃腔受精,如密鳞牡蛎、河蚌
四 卵裂 双壳类、瓣鳃类——螺旋卵裂;极叶 头足类——盘状卵裂; 细胞宗系是应用系谱学方法将各分裂球加以命名,并就其生成和分化过程作出的系统记述。
五 囊胚 有腔囊胚,如牡蛎、扇贝等。 实心囊胚,如红螺、荔枝螺等。
六 原肠胚的形成 内陷或外包两种运动方式,形成原肠胚, 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
七 幼虫发育 1、担轮幼虫(trochophore): 体呈圆锥形,有顶纤毛束,顶板,眼点和神经组织构成,有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消化道简单,分为口、食道、胃、肠和肛门。 2、面盘幼虫(Veliger):由口前纤毛轮和顶纤毛束形成面盘,是幼虫的运动器官,壳腺分泌幼虫壳,在瓣鳃类中称D形幼虫或直线绞合幼虫,当幼虫进入底栖生活时,面盘等浮游性运动器官消失。
第二节 鲍的发生 一、生殖习性 二、早期胚胎发育 三、幼虫 四、幼鲍
序:工厂化育苗工艺 刺激亲贝——收集成熟精、卵——人工受精——孵化 附着波纹板上——以底栖硅藻为食 剥离——以配合饵料为食
一、 生殖习性 1、体外受精和发育,不形成卵袋或卵囊 2、产卵量比较大,一般在80-120万粒 3、繁殖季节是7-10月 4、雌雄异体,精巢乳白色,卵巢褐绿色
二、早期胚胎发育 1、生殖细胞 2、受精 3、卵裂 4、囊胚 5、原肠胚
1、生殖细胞 1、精子 鞭毛型,全长约60微米,头部呈圆锥或子弹状,具顶体,尾部细长,约50微米。 2、卵子 圆球形,绿色,沉性,无粘性,在水中分散分布。卵粒肉眼可见。卵径0.2-0.3mm,在卵巢中,成熟的卵细胞外有一层较厚的胶膜,产卵后,胶膜脱落,不成熟卵相互粘连不易散开。
2、受精 体外受精和体外发育。精子入卵的时间是在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2.5℃条件下,受精后10-15min放出第一极体,20-25min放出第二极体。
3、卵裂 完全不均等卵裂,受精后40-50min,进行第一次卵裂,约80min进行第二次卵裂,螺旋卵裂。
4、囊胚 受精后3h15min,形成实心囊胚,外表有纤毛,在受精膜内转动。
5、原肠胚 6h行外包法原肠作用; 胚体稍拉长,呈淡绿色。
三、幼虫发育 1、担轮幼虫 2、面盘幼虫 3、匍匐幼虫 4、围口壳幼虫 5、上足触角分化幼虫
1、担轮幼虫 受精后7h30min。 出现口前纤毛环和顶纤毛束; 身体背部可见壳腺; 消化道没有打通; 在卵膜中缓慢转动至10-12 h时破膜而出; 幼虫具有趋光性——选优。
2、面盘幼虫 受精后15 h进入面盘幼虫。 口前纤毛轮前区下陷,形成面盘,以后形成眼点、足和厣; 壳腺开始分泌薄而透明的幼虫壳; 消化道形成; 16 h30 min,形成扭转后的面盘幼虫。 幼虫营浮游生活,逐渐转变为半浮游半匍匐生活。
3、匍匐幼虫 受精后72-96 h。 面盘萎缩,纤毛脱落,失去游泳能力,完全营底栖生活。
4、围口壳幼虫 受精后6d。 幼虫壳口成喇叭状向外扩张,壳的前缘增厚出现围口壳; 形成纤毛叶; 厣消失; 吻发达可伸缩活动,舔食; 头部生出触角,眼柄。
5、上足触角分化幼虫 受精后19 d。 贝壳明显增大、增厚; 上足触角生出; 足更发达; 头部触角伸长,突起增多。
四、幼鲍 受精后34 d,出现呼吸孔,平均壳长2.35mm,壳宽1.97 mm,上足触角增至10对,长短不一。
第三节 扇贝的发生 一、生殖习性 二、胚胎发育 三、幼虫
一、生殖习性 1.多数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的种类,如海湾扇贝; 2、体外受精和发育; 3、产卵季节在5-6月。
二、胚胎发育 1、生殖细胞 2、受精 3、早期胚胎发育
1、生殖细胞 精子: 精子为 鞭毛型 卵子: 多为球形,直径为69-72微米,具不明显的胶膜,呈橘黄色,沉性卵。刚产出时,形状多不规则。
2、受精 体外受精,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在水温18℃下,受精后15-20min放出第一极体,21-27min出现第二极体。受精后58-62min,植物极向外突出形成第一卵黄叶。
3、早期胚胎发育 螺旋卵裂,在第一、二次卵裂时伴随着极叶的形成。受精后1h20min,完成第一次卵裂,受精后2h20min,完成第二次卵裂。6-8h发育至囊胚期,10-12h发育至原肠胚,外胚层小细胞外包,植物极细胞内陷形成胚孔。
三、幼虫 1、担轮幼虫 2、面盘幼虫
1、担轮幼虫 受精后22h到达担轮幼虫。 口前纤毛轮,顶鞭毛,在卵膜中转动,最后破膜而出; 消化道没有打通; 壳腺向左右两侧分泌幼虫壳。
2、面盘幼虫 直线铰合幼虫(D形幼虫) 早期壳顶期幼虫 晚期壳顶期幼虫
直线铰合幼虫(D形幼虫) 具有2片透明的幼虫壳,绞合线直而短,壳的前后缘略呈半圆形; 具发达的面盘,在面盘的基部有两条面盘收缩肌与壳绞合线相连; 消化道形成,开始摄食。
早期壳顶期幼虫 双壳稍凸出,壳顶也凸出,绞合线被壳顶遮住,幼虫呈卵圆形; 棕黑色的“眼点”生出; 鳃原基出现; 消化道进一步完善; 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