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299 Views
新中国的外交 ( 一 ). ( 1949-1979 ). 惠安三中 历史组 陈云真. 2007 年 9 月 30 日,参加六方会谈的六国代表团团长在媒体见面会上一起握手。中方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宣读会议发表的共同文件 。. 2007 年 1 月 12 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想一想: 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E N D
新中国的外交(一) (1949-1979) 惠安三中 历史组 陈云真
2007年9月30日,参加六方会谈的六国代表团团长在媒体见面会上一起握手。中方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宣读会议发表的共同文件 。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不承认;1950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全面禁运;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 美苏两极对峙 美国遏止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外交 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三大政策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展 图一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图二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展 图二 1954年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场 图三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949——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想一想:60年代末—70年代,我国又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想一想:60年代末—70年代,我国又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 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一 1970年 美苏实力对比 材料三 60年代美国反对越南战争的游行
材料四 1969年3月,中苏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的严重的边境武装冲突。 材料五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此后第一颗氢弹也成功爆炸 材料六 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想一想:60年代末—70年代,我国又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想一想:60年代末—70年代,我国又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 1.苏美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2.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3.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外交策略: 一条线,一大片 4.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5.中国国力增强 6.亚非拉国家作用大大加强,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 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 切合法权利。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图一 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图二 197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图三 1979年1月1日 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月,周恩来和来华访问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3. 中日关系正常化
学以致用 合作讨论 1.结合新中国的外交(1949——1979),你认为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 2.联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演变,谈谈你的看法。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课堂练习 1、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和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联合国大会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C、中日邦交正常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B A
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③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④中日邦交正常化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③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5、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A、不断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C、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D、美、日对华关系的改变 6.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到七十年代末我国的外交政策、实施外交政策的原因及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