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k likes | 1.46k Views
运动保健与 养生. 主讲:景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男科学 博士 南京体育学院 副主任医师 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 国家二级健美运动员. 航天员重返太空与地球,面临重力再适应等生理问题. 神九面临 重力再适应 的问题。. 神十也面临重力再适应的问题。. 航天员选拔条件 极其苛刻,万里挑一 。. 载人航天引起的骨质疏松及其防护研究 沈羡云 ; 唐承革 中国航天 2005/02.
E N D
运动保健与养生 主讲:景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男科学 博士 南京体育学院 副主任医师 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 国家二级健美运动员
航天员重返太空与地球,面临重力再适应等生理问题航天员重返太空与地球,面临重力再适应等生理问题
载人航天引起的骨质疏松及其防护研究 沈羡云; 唐承革 中国航天 2005/02 • 【摘要】 在失重飞行引起的所有生理系统的变化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失重引起的骨质疏松。其他生理系统的变化在航天飞行中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它们的改变不再继续发展,在返回到地面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很快恢复。 • 但是,到目前为止,航天飞行中骨钙的丢失却持续地发展着,而且返回地面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今后载人航天的重点在于长期飞行,失重骨质疏松所引起的危害就更大了。因此,失重骨质丢失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航天医学研究的重点。
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
美国经常健身与极少运动人群流行病学统计(2005-2010年)美国经常健身与极少运动人群流行病学统计(2005-2010年)
世界各国男女性肥胖流行病学统计(2004-2008年)世界各国男女性肥胖流行病学统计(2004-2008年)
运动性猝死 超负荷运动是诱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肥厚性心脏病 (3)冠状动脉先天异常 (4)心肌炎 (5)瓣膜性心脏病。 (6)心脏传导异常
运动性猝死 • 紧急抢救:黄金4分钟 1、重视不适表现: 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 2、争分夺秒抢救: “猝死”后的4分钟, 抢救的黄金时间,若4-6分钟抢救不过来,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会死亡。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 运动负荷过小,刺激不能引起肌体效能反应,达不到强身壮体的作用;运动负荷过大,肌体负荷超载,又会伤害身体 。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 美国运动医学院对适度锻炼提出的指导方案是: 1.锻炼频度:每周3~5次。 2.锻炼强度:应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90%,或最大摄氧量的50%~85%。 3.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有氧锻炼15~60分钟,具体时间依强度大小而定。 4.运动内容:持续进行大肌肉群参加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体操、跳绳等。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 首先记住安静时的脉搏数 ,安静心率正常值=60-80。超出这个范围证明心肺功能可能不好。 • 运动时的最高心率(次/分)=(220-年龄)×(50%~100%) • 对照标准:50%以下为小负荷,50%~80%为中负荷,80%以上为大负荷。 • 对普通锻炼者来说,最大心率的65%~85%是合适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对老年人来说,最大心率的55%~65%就可以了。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 1、运动前的准备和禁忌(1)准备活动 (2)过分劳累 (3)感冒生病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 2 、运动中享受快乐 筋骨已舒展 呼吸能交谈 心脏跳得欢 全身微出汗。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 3 、运动后感到舒适 肢体有点酸 睡觉睡得酣 起床心跳缓 精神很饱满。
有 氧 运 动 持续较长时间的、有大肌肉群参与的中、低强度的运动都称为有氧运动。其标志为微微气喘,适当出汗,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交谈,目的是增强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的能力。 • 好处为:1.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2.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可以有效减肥。4.能调整心态,锻炼意志,增强毅力。 • 方法和原则:日常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体,即每天或每周有3~5天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步行、跑步、游泳、自行车、登山、健身操、太极拳、各种球类活动等大家喜欢的、较长时间的项目,都是有氧运动方式。
有 氧 运 动 • 掌握好运动强度是影响有氧运动效果的关键,而判断运动强度的简单方法是测量运动时或运动结束时的脉搏:运动时脉搏应控制在每分钟170次范围内(年龄加心跳的次数)。 • 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有氧运动应每天练,也可以一周练3~5天。一天最少练30分钟,可以一次持续锻炼30分钟,也可以一天分两三次,每次10分钟以上,累计30分钟以上。对于减肥的人,最好是小强度地天天练,每次持续45分钟以上。身体好可多练一些,身体差可以少练一些,量力而行。
运动健身前后吃什么好? • 健身前:应食用少量食物 空腹和刚进食就开始运动,对人体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运动营养专家说,在运动前半小时食用少量食物,可以避免因为体力活动而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同时还可以增强运动效果。如果是晨练,早餐一定要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最好食用少量奶制品、谷类、水果、饮料。 • 健身中:应及时补充水分 运动专家提醒:如果运动时间少于1小时,每15分钟应喝水150毫升到300毫升;如果运动时间在1-3个小时,应及时给身体补充糖水以免出现低血糖。此外,运动时不宜喝冰水,会引起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
运动健身前后吃什么好? • 健身后:不宜吃酸性食物 营养与运动专家指出,运动后,人体内低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磷酸等酸性代谢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人体组织器官,使人感到肌肉、关节酸胀会精神疲乏。鱼肉等食品属于酸性物质,运动后即食用这些酸性食物,会使体液更加酸性化,不利肌肉、关节酸胀感和身体疲劳感等解除。专家建议,运动后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豆制品等碱性食物,以保持人体内酸碱平衡,从而达到消除运动疲劳、保持健康等目的。
除了步行,还有项值得提倡的运动,就是太极拳。太极拳这个运动特殊,它是柔中有刚,阴阳结合。太极拳,最大的用途是有利于神经系统和平衡功能的改善。除了步行,还有项值得提倡的运动,就是太极拳。太极拳这个运动特殊,它是柔中有刚,阴阳结合。太极拳,最大的用途是有利于神经系统和平衡功能的改善。 适可而止的文明麻将,能使手脑并用,也是一种有益有趣的活动。 ……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 1.以养精、炼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 2.注意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 意念专注;呼吸调节;形体运动。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行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 • 3.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传统运动养生的原则 1.强调动静结合 。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以意领气,以气动形。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整个机体可得到全面锻炼。 2.强调适度,不宜过量。西方一家保险公司调查了五千名已故运动员的生前健康状况后发现,其中有些人40~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许多人的寿命竟比普通人短。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3.提倡持之以恒 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运动养生要诀--体勤方能养生 1.三个半分钟——早晨起床时,清醒半分钟;床上坐半分钟;两腿垂于 床沿再坐半分钟。 2.三个半小时——早晨锻炼半小时,吃中饭后睡半小时,吃晚后到室外去走半小时。 3.三五七为度——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星期锻炼5次以上;每次锻炼到心跳次数为170减去自己的年龄为宜。
运动养生——散步法 1、普通散步法:速度每分钟60到90步,每次应走20到40分钟。此法适合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 2、快速行走法:其速度每分钟90到120步,每次应走30到60分钟。此法适合身体健康的老人和慢性关节炎、肠道疾病、高血压病恢复期的人。 3、后臂背向散步法:即行走时把两手的手背放在腰部,缓步背向行走50步,然后再向前走100步。这样一退一进反复走5次到10次。此法最适合患有老年轻微痴呆症、神经疾病的人。 4、摆臂散步法:走时两臂前后做较大的摆动。每分钟行走60到90步。这种走法适合有肩周炎、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人。 5、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摩腹部,每分钟30到60步,每走1步按摩1周。此法能增强肠胃道功能。
运动养生——十八法 1.发常梳 能防治高血压、头晕头痛、提高智力。 由前向后,由后向前;由左向右,由右向左。循环往复,数十或数百次。能疏通血脉改善血液循环;滋养头发,发根牢固,防止脱发和早生白发;明目缓解头痛;降血压,预防脑血管病;健脑提神,缓解疲劳 2.目常运 能防治眼病、提高视力。 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远眺;眨眼;虎视、顾盼。
运动养生——十八法 3.面常浴 能防治面部疮痘、消皱、美容。 4.鼻常揉 能防治鼻炎、感冒 5. 齿常叩 能防治牙病、提高智力。 晨起叩天钟,牙齿强健身体好 ,50次左右 6.舌常搅 能防治牙周炎、提高语言能力、增加唾液。 7.津常咽 能防治口腔炎、帮助食物消化吸收。
运动养生——十八法 8.耳常弹:有防治耳病,提高听力。 口腔微闭,将两手掌心捂住两侧外耳道,十个手指放在后脑部,用示指指面压在中指指背上,轻轻地滑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 9.头常抬 能防治颈椎病、头晕头痛。 头部由前向后慢慢抬起,反复做24次 10.胸常撸 能防治咳喘症、心脏病、忧郁症。 两手掌面在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撸胸24次。
运动养生——十八法 11.腹常摩 能防治肝、胆、胃、肠、胰、盆腔诸病. 12.腰常转 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肾脏病。 将两手掌心轻轻地放在两侧腰部的肾俞穴上,指尖朝下,慢慢地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3次,随后以脊柱为轴,再向左侧和右侧各转腰3次 13.丹常养 能提高人体精力、体力、智力、免疫力、活力。 两目轻闭,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下方小腹部,意念轻轻地集中在小腹部约5分钟。 14.肛常提 能防治痔疮、尿频尿急、小便失禁、大便失禁。 吸气时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肛,反复做20次。
运动养生——十八法 15.肩常摇 能防治肩周炎、上肢酸痛麻木。 两手臂由下,向后、向上、向前,再向下摇动做20次。 16.膝常蹲 能防治膝关节炎、增强下肢力。 两膝稍屈、伸直,上下蹲膝反复做20次 17.腿常跷 能防治下肢肌肉萎缩、增强下肢活动力量。 一侧下肢着地,另一侧下肢伸直上跷,固定在一定高度,约5分钟,两腿交替。 18.跟常颠 能防治多种慢性病、提高体力、智力。 两脚跟慢慢踮起后用力下颠,反复做7~10次。
运动养生——运动五戒 1.戒久视——久视伤血 2. 戒久行——久行伤筋 3.戒久坐——久坐伤肉 4.戒久立——久立伤骨 5.戒久卧——久卧伤气
运动养生——日常生活 陆游有《扫地》诗:“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 还有种植花草的劳作,既活动筋骨,又陶冶情操,其《种花》诗写道:“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白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耄耋之年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其《书几戏诗》:“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区区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是吾师。”果真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运动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运动养生——传统运动项目 一、五禽戏 虎、鹿、熊、猿、鸟 二、八段锦 •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 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运动养生——传统运动项目 三、坐式八段锦 叩齿宁神 微摇天柱 赤龙搅海 双关辘轳 摩运肾堂(精门) 单关辘轳 双手按顶 手足钩攀 四、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五大派系 。
运动养生法 • 运用传统的导引、吐纳、武术等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通过活动筋骨关节,调节气息,宁心安神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法,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运动养生机理 •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 • ①调意识以养神,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乃是身体健康的根本,这与西方观点有所不同(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 • ②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 • ③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 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运动养生的原则 (一)动静结合 1.动功与静功结合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二)练养相兼 指锻炼与合理修养并重,与一味注重强度,不顾休息相对而言,对体弱者尤其重要。 (三)循序渐进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四)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运动养生的特点 •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 无论哪一种传统的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所以,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特点 • (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 (四)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而养生 •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界的各种规律性变化对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只有顺应四时变化而进行各种运动健身活动,才能真正保养好人体的生机而祛病强身,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