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新课程高考

新课程高考. 夏献平. 目标. 了解决考试背景 反思课改与高考 树立研究意识 探讨热点话题. 主要内容. 1 、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 《 考试大纲 》 解读(新课程高考与各版本教材的关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关系,考试大纲与课标和教材的关系)。 2 、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新课程知识深度把握;简议“超纲”现象。命题原则、思路、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变化的分析;高考试题应该遵循的特点。) 3 、新课程高考与教材的关系分析(教材若干具体问题的互动分析)。 4 、新课程高考备考依据与建议(高考若干具体问题的互动分析)。. 一、新课程的高考的特点 (一)总体分析.

ph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课程高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程高考 夏献平

  2. 目标 • 了解决考试背景 • 反思课改与高考 • 树立研究意识 • 探讨热点话题

  3. 主要内容 1、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考试大纲》解读(新课程高考与各版本教材的关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关系,考试大纲与课标和教材的关系)。 2、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新课程知识深度把握;简议“超纲”现象。命题原则、思路、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变化的分析;高考试题应该遵循的特点。) 3、新课程高考与教材的关系分析(教材若干具体问题的互动分析)。 4、新课程高考备考依据与建议(高考若干具体问题的互动分析)。

  4. 一、新课程的高考的特点(一)总体分析 1、 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侧重点有所变化——这也是命题的趋势 2.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依据发生变化——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5. 1、 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侧重点有所变化——这也是命题的趋势 不能简单地说“某道题是新课程的,而另一些题是属于旧课程的” 命题也是遗憾的技术。 新课程高考与老课程高考,许多地方都具有一致性。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6. 2.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依据发生变化——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2.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依据发生变化——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教材有变化 教材不同,对知识讲述的角度,深度,对知识的取舍存在差异,有的甚至是很大差异 例如,假说演绎法 见文章

  7. (2)大纲,说明,标准和教材谁说了算 考试大纲的前身是“考试说明”。 统一考试就是统一指导思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招生政策,统一考试时间等 考试大纲内容 还有“超纲现象”吗?

  8. 3、试图体现新课程理念 更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考查科学素养。考试思维方法,过程和能力,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验的考查。避免考查单纯靠记忆得分的试题。

  9. 4 困惑 (1)最大的困惑是:对不同教材区别与联系难以处理 (2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命题的公正性的 (3)中学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的不考,考的不学”

  10. (一)2009年高考试题十大特点 2009年新课程高考生物试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命题趋势是什么?对今后备考有何启示?试题存在哪些今后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下面从十个方面进行简析。

  11. 1、重视知识应用,引导考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1、重视知识应用,引导考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 2009年新课程高考题特别强调知识的应用,在对基本知识进行考查时,许多题目都是借助于实例和实验等背景素材引导考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而并非要求单纯的死记硬背。如广东卷和山东卷中几乎每道题都贯穿了这样的命题思路。 广东卷第5题,在考查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分布时,借助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这一实验。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12. 广东卷第22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时,要求考生解释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即新陈代谢变缓,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广东卷第22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时,要求考生解释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即新陈代谢变缓,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22.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山东卷的第2题 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血红蛋白基因 B.ATP合成酶基因 C.DNA解旋酶基因 D.核糖体蛋白基因)”

  13. 由于该题引入了“奢侈基因”这一概念,给试题营造了考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情境,要求考生通过对“选择性表达”的含义及各选项所涉及的基因的差异的理解来进行比较和判断。考生只有掌握了“A~D选项所涉及的基因在各类细胞中都存在,而B~D选项所涉及的基因在各类细胞中都进行表达,只有A选项中的基因在红细胞中表达”等知识才能答对。由于该题引入了“奢侈基因”这一概念,给试题营造了考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情境,要求考生通过对“选择性表达”的含义及各选项所涉及的基因的差异的理解来进行比较和判断。考生只有掌握了“A~D选项所涉及的基因在各类细胞中都存在,而B~D选项所涉及的基因在各类细胞中都进行表达,只有A选项中的基因在红细胞中表达”等知识才能答对。 • 将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基础知识融入具体实例中加以考查,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的水平,这是新课程高考生物学试题的重要特征和命题趋势之一。

  14. 2、重视科学方法,引导考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重视科学方法,引导考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009年高考中有多道试题考查了科学方法。 • 例如广东卷第9题,考查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即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15. 又如广东理基卷第52题,要求考生科学确定准备用于处理某植物的批量扦插的生根粉的浓度,即采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的方法。又如广东理基卷第52题,要求考生科学确定准备用于处理某植物的批量扦插的生根粉的浓度,即采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的方法。 • 52.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 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16. 安徽卷第3题则是直接考查考生读取信息、利用表格信息建立数学模型(“J”型增长)和解释其数据原因的能力,其表格内容是有关奶瓶培养黑腹果蝇成虫数量变化的。安徽卷第3题则是直接考查考生读取信息、利用表格信息建立数学模型(“J”型增长)和解释其数据原因的能力,其表格内容是有关奶瓶培养黑腹果蝇成虫数量变化的。 • 3.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 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 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 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17. 江苏卷第7题考查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江苏卷第7题考查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 • 7.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白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18. 海南卷第14题通过不同的实验组合考查了“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海南卷第14题通过不同的实验组合考查了“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 14.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 实验组ⅠⅡⅢⅣ处理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25℃水浸泡24h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索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索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索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9. 宁夏卷第32题涉及吸虫器采集跳虫的方法, • 32.(11分) •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 请回答: •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 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20. 江苏卷第24题涉及用底泥采样器研究物种丰富度方面的内容。江苏卷第24题涉及用底泥采样器研究物种丰富度方面的内容。 • 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 X 50cm X 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 数,个体总数物种 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21. 天津第8题 • (6) 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下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 • 采用上图育种过程,需从______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植酸抗病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种。【杂交育种的筛选方法,概率推断】

  22. 直接考查研究方法和命题思路,是现行中学生物教学要求在高考中的反映。以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为例,其使用了大量的版面来阐述科学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对启迪考生的思维、培养考生的思维是非常有益的,如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构建模型法等。可见,在今后的备考中,不仅要关注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结论,还要关注相关的研究方法。直接考查研究方法和命题思路,是现行中学生物教学要求在高考中的反映。以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为例,其使用了大量的版面来阐述科学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对启迪考生的思维、培养考生的思维是非常有益的,如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构建模型法等。可见,在今后的备考中,不仅要关注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结论,还要关注相关的研究方法。

  23. 3、重视知识网和知识拓展,引导考生在知识系统中掌握知识3、重视知识网和知识拓展,引导考生在知识系统中掌握知识 •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这是考纲的要求之一。 • 例如广东卷第29题,通过人体体液免疫图解将DNA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内容以及分泌蛋白的合成与排出途径等联系起来加以考查,突出考查了知识的联系和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 29.(8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29.(8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图中②为细胞,④为细胞。 •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 •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 •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 • (4)过程③表示,过程⑤表示。

  25. 知识拓展方面的例子还有:广东卷第35题,涉及肾上腺素的分泌和调节方面的知识,这一知识是在教材课后练习题中提到的,而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容,则是教材中所没有讲到的,对于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或破伤风抗毒素),考生也只能利用知识的迁移加以解决。知识拓展方面的例子还有:广东卷第35题,涉及肾上腺素的分泌和调节方面的知识,这一知识是在教材课后练习题中提到的,而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容,则是教材中所没有讲到的,对于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或破伤风抗毒素),考生也只能利用知识的迁移加以解决。

  26. 35.(8分)如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35.(8分)如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①;②;③)。 • ⑵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及丘脑。 • ⑶图中此人肾上腺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分泌量也增加,使垂体的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 • ⑷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 35.(8分) • ⑴兴奋 ① ⑵脊髓、脑干、小脑、大脑皮层(2分) • 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⑷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破伤风杆菌抗体或破伤风抗毒素) B

  27.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高考题中,广东卷第29题和海南卷第23题在考查“T细胞的功能”时都采用了新课标新人教版教材中删去的旧教材中的观点,即认为T细胞有呈递抗原的作用。人教版课标教材的观点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分化”,也就是说T细胞没有呈递抗原的作用。对此,部分师生感到很迷惑,虽然这样的问题在阅卷时可以解决,但相信今后高考中不会出现。需要指出的是,今年高考题中,广东卷第29题和海南卷第23题在考查“T细胞的功能”时都采用了新课标新人教版教材中删去的旧教材中的观点,即认为T细胞有呈递抗原的作用。人教版课标教材的观点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分化”,也就是说T细胞没有呈递抗原的作用。对此,部分师生感到很迷惑,虽然这样的问题在阅卷时可以解决,但相信今后高考中不会出现。

  28. 4、重视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和社会热点4、重视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和社会热点 •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来考查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将部分科技热点问题作为新情境呈现于试卷中,以考查考生对身边的生物学现象的洞悉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是今年试题的显著特点之一。 • 例如安徽卷第4题和广东理基卷第45题,都引用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有关“水母绿色荧光蛋白”这一内容。安徽卷考查了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而广东理基卷则是结合此背景材料,考查了基因表达的检测。江苏卷第9题涉及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与根生长的关系等问题,山东卷第26题涉及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29. 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分布 • 45.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 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30. 5、重视图文转换,引导考生提高信息转化能力  •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图表方式呈现实验结果,要求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新课程高考卷的重要特点。今年广东卷的必做题(140分)中涉及图表类的题占75分,尤其是非选择题中的必做题(76分)中有60分涉及图(表)。

  31. 例如广东卷第1题通过原核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例如广东卷第1题通过原核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 1.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 A.酵母细胞 B.原核细胞 • C.动武细胞 D.植物细胞

  32. 第17题则是通过尿生成速率与饮用生理盐水和清水的关系曲线图考查考生利用图中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第17题则是通过尿生成速率与饮用生理盐水和清水的关系曲线图考查考生利用图中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第23题虽然没有出现图,但考生要答对此题需要熟悉教材上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相关图中核的变化情况; 23.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值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33. 同样,第11题考查了有关种群空间特征与数量特征的区别,其中属于空间特征的两个选项,即“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所涉及的知识就隐含在人教版教材的图中。同样,第11题考查了有关种群空间特征与数量特征的区别,其中属于空间特征的两个选项,即“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所涉及的知识就隐含在人教版教材的图中。 • 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 此外,江苏卷(120分)中有80分的题目涉及图表。宁夏卷必做的4道非选择题中,每道题都涉及图。

  34. 6、重视环境问题,引导考生自觉提高环保意识6、重视环境问题,引导考生自觉提高环保意识 例如广东卷第13题,结合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方面的内容考查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即臭氧层破坏。 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35. 广东卷第32题联系人工湿地考查了重金属污染问题。广东卷第32题联系人工湿地考查了重金属污染问题。 • 32.(8分)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 • 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36. 32.(8分) • 呼吸作用 • 分解作用 • ⑴(4分) • 可溶性有机碳---------→好氧细菌, 好氧细菌-------------→无机碳, • 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 • 无机碳---------→黑藻等沉水植物, 无机碳←---------黑藻等沉水植物。 • ⑵绿藻→轮虫→鱼 黑藻→鱼→鸭 • ⑶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2分)

  37. 物的抗营养因子”的特点和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等内容。物的抗营养因子”的特点和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等内容。 • 8. (30分)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 • (1) 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______________分子或结构中(多选)。【膜、核糖体的组成化合物,磷脂、核酸的组成元素,ATP的结构简式】 • A. 核糖 B. ATP C. 核糖体 D. 核膜

  38. 7、重视科学史,引导考生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怀7、重视科学史,引导考生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 例如广东卷第9题,考查了遗传物质的探究史,第26题考查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 • 26.《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 广东理基卷第38题考查了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这一知识。 • 38.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 A.细胞学说 B.分离定律 • C.进化学说 D.中心法则

  39. 江苏卷第7题考查了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有关知识。江苏卷第7题考查了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有关知识。 • 天津卷第2题涉及著名科学家包括虎克(R.Hooke)、坎农(W.B.Cannon)、摩尔根(T.H.Morgan)和韦尔穆特(I.Wilmut)等的研究成果。 • 2. 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科学史】 • A. 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 B. 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 • C. 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D. 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40. 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这是考纲的要求之一,也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考生学习科学史,重温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考生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怀。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这是考纲的要求之一,也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考生学习科学史,重温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考生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41. 8、重视探究能力,引导中学积极开展探究活动8、重视探究能力,引导中学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 将实验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进行考查,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试题的题干及解题过程中,以及注重对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的考查是考纲的基本要求之一。部分试题直接呈现探究过程,同时将图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今年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例如广东卷中有56分与实验有关,其中第36题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安徽卷第29题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广东卷第31题是对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的实验结果的解释;第12题要求考生对用图呈现的实验结果做出判断;第27题是借助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照片考查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江苏卷第6题是有关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要求考生能根据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解答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42. 9、重视人类健康,引导考生树立健康观念 • 将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新情境呈现于试卷中,以考查考生对身边的生物学现象的洞悉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考生关注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这是生物新课标的整体要求。例如广东卷第28题借助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重庆卷也用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一素材),考查基因突变和免疫的有关知识;第34题要求考生根据某位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筛检报告,简述康复后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山东卷第5题借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正确治疗措施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海南卷第4题考查“癌细胞”的有关知识。在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引导在今后的中学教学中注重健康意识的培养。天津卷第7题采用了“母婴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有关素材。此外,多套试卷涉及了遗传病的有关知识。

  43. 10、重视当地实际,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 •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这是考纲对高考命题的要求。今年的各类生物试题几乎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活气息。例如广东文基卷第72题,借助炒肉过程中何时加入嫩肉粉的实例考查蛋白酶的特征。广东卷第4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中的应用;第32题关于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的人工湿地问题等,体现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或当地实际的联系。

  44.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不同试题的命题思路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导致今年部分试题在选材和考查目标上出现了一些相似之处,除了上文提到的安徽卷第4题和广东理基卷第45题、重庆卷第4题和广东卷第28题所用的材料相似外,海南卷第7题与广东卷第17题也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两道题都是要求考生根据相关图形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如,福建卷第5题和广东卷第12题不约而同地考查了生长素与胚芽鞘弯曲度的关系。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不同试题的命题思路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导致今年部分试题在选材和考查目标上出现了一些相似之处,除了上文提到的安徽卷第4题和广东理基卷第45题、重庆卷第4题和广东卷第28题所用的材料相似外,海南卷第7题与广东卷第17题也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两道题都是要求考生根据相关图形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如,福建卷第5题和广东卷第12题不约而同地考查了生长素与胚芽鞘弯曲度的关系。

  45. 4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4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 28.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46. 7.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7.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17.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 • 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47. 5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12.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48. 总体上看,2009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关注了生物学科知识与社会经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反映了生物新课标的整体要求。当然,也存在个别题与新课标要求有不吻合之处,但相信这一现象,今后定会克服。总体上看,2009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关注了生物学科知识与社会经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反映了生物新课标的整体要求。当然,也存在个别题与新课标要求有不吻合之处,但相信这一现象,今后定会克服。

  49. 三、好试题的标准 高考命题必须考虑考生人数和录取率,以确保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命题主要考虑的问题?对试题的评价主要考虑什么?

  50. 2003年高考5,2007江苏生物17: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2003年高考5,2007江苏生物17: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D.细胞死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答案】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