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69 Views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用于微生物培养的混合基质。 培养基的制备是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基础的实验项目。 有关微生物学的实验工作均开始于相关培养基的制备。 1. 了解微生物培养基及其制备原理和培养基的种类。 2. 掌握 培养基制备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步骤。.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二、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以渗透吸收方式获取营养的特性,人工配制的可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营养需求的混合养料。
E N D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 •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用于微生物培养的混合基质。 • 培养基的制备是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基础的实验项目。 • 有关微生物学的实验工作均开始于相关培养基的制备。 • 1.了解微生物培养基及其制备原理和培养基的种类。 • 2.掌握培养基制备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步骤。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二、基本原理: • 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以渗透吸收方式获取营养的特性,人工配制的可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营养需求的混合养料。 • 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六大营养要素,即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 • 培养基中的六大营养要素可根据具体的微生物的特性和试验工作的目的要求,决定加入与否。如:培养自生固氮菌时,培养基中就无需加入氮源。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在不同的试验工作中,选用不同的培养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 选用选择性培养基可以从混合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中分离出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 • 选用鉴别性培养基,可以对形态上相似,但属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做出鉴别、判断; • 分离、筛选微生物时,常用固体培养基; • 微生物的大规模发酵生产中,常用液体培养基等。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制备各种培养基的程序大致相同: • 即按照选定的培养基配方,称取各营养物(药品),先用少于总量的水将其溶解(一般需加热,并应不时搅拌,以防烧焦或溢出。配置固体培养基溶解凝固剂时要特别注意此点), • 溶解后补足所需水分,调整pH值,分装到合适的容器中, • 加塞,包扎,标记,及时灭菌。灭菌后,经灭菌效果检验正常即可待用。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1. 根据选定的培养基选用相应的药品(各类营养物);以常用的分别培养细菌、放线菌和土壤真菌的培养基为例: • 1.1 用于细菌培养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营养琼脂):属天然培养基。 • 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NaCI: 5g; 琼脂:15~20g; • 蒸馏水:1000ml; pH:7.0~7.2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1.2 用于放线菌培养的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属合成培养基。 • 可溶性淀粉: 20g; NaCI: 0.5g; KNO3:1g; K2HPO4·3H2O: 0.5g; MgSO4·7H2O: 0.5g; FeSO4·7H2O: 0.1g; 琼脂: 15~20g; • 水: 1000ml ; pH:7.4~7.6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1.3 用于分离、培养土壤真菌的马丁氏培养基:属选择性合成培养基。 • KH2PO4:1g; MgSO4·7H2O:0.5g; 蛋白胨:5g; 葡萄糖:10g; 孟加拉红:33mg 琼脂: 15~20g; • 蒸馏水: 1000ml; pH:自然 • 临用时,以无菌操作向100ml培养基中加入1%链霉素0.3ml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四、实验步骤: • 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的要求及配制培养基的总量称取药品(各营养物)置于量杯中; • 2.溶解:取少于培养基总量的水于量杯中,加热溶解,不时搅拌;待药品均溶解后,补足水分,调整pH值;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3.过滤、分装:按要求过滤后(无特殊要求的此步可省略),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 • 试管:液体培养基分装试管的量约为试管高度的1/4左右;半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3左右;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左右; • 三角瓶:根据实验的要求分装。做液体培养时,一般在250ml三角瓶中装50~100ml或适量的培养基;用于存放固体培养基时,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1/2;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4.加(棉)塞:装有培养基的容器均需加塞,其作用是防止杂菌侵入和有利于气体交换。常用自制的棉塞制作方法见下页。做液体培养的三角瓶口使用八层纱布制成的通气塞。 • 5.包扎:试管每7~10只捆成一捆,在棉塞上包两层报纸(废报纸应裁成适当的大小),并做好标记!标记内容:培养基名称、制备日期、制作组别等。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棉塞制作塞方法: 棉塞: A正确 B、C不正确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纱布塞制作方法: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6.灭菌:一般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时应根据培养基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灭菌温度。 • 本实验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培养基采用121℃,灭菌20分钟;马丁氏培养基采用113℃,灭菌30分钟。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7.搁置斜面:灭菌完成后,将需要制成斜面的固体培养基试管在未凝固前(约60℃左右时),斜放在实验台面上,搁置成斜面,斜面的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2,待凝。 • 8.灭菌效果检验:培养基冷却后,随机取出少量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中,24小时,观察有无杂菌生长,无杂菌生长说明灭菌效果良好。贮存,待用。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 培 养 基 的 制 备 • 五、实验结果: • 1.记录你制备的培养基的种类、名称、数量等; • 2.实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分析原因。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