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58 Views
第一議題:結合人文科技,提升生活品質. 第八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北部預備會議. 子 題 1.2 : 在地生活系統之規劃與設計 題 綱 1.2.2 :結合資訊科技優勢,建置並推廣因地制宜之健康醫療照護創新服務體系,以因應高齡少子女化社會的來臨 主辦機關:衛生署 協辦機關:經濟部、內政部 報 告 人:黃衍文教授 / 台北護理學院資訊管理系. 中華民國 97 年 12 月 2 日. 大綱. 壹、前言 貳、現況檢討 一、問題說明 二、問題檢討 参、未來展望
E N D
第一議題:結合人文科技,提升生活品質 第八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北部預備會議 子 題 1.2: 在地生活系統之規劃與設計 題 綱 1.2.2:結合資訊科技優勢,建置並推廣因地制宜之健康醫療照護創新服務體系,以因應高齡少子女化社會的來臨 主辦機關:衛生署 協辦機關:經濟部、內政部 報 告 人:黃衍文教授/台北護理學院資訊管理系 中華民國 97 年 12 月 2 日
大綱 壹、前言 貳、現況檢討 一、問題說明 二、問題檢討 参、未來展望 肆、建議可行方案
壹、前言 • 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又由於生育率逐年降低,造成人口結構的改變,也衍生了許多社會問題,對於未來的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影響 • 應用我國資訊科技的優勢,可以協助建置並推廣在地之健康照護創新服務系統,建構適合老年人居家安養之優質生活環境與照護品質
貳、現況檢討 • 問題說明: • 高齡與少子女化社會 • 2006年我國總生育率1.12人,已遠低於2.1人的自然遞補水準 • 截至2007年底,65歲以上人口數達234萬3,092人,占總人口比率的10.21% • 青壯人口扶養65歲以上高齡人口的比率,將自2006為7.2;2026降為3.3;2051為1.5
問題檢討(1) • 醫療照護與生活支援服務之整合性、選擇性不足 • 城鄉及山地離島間的醫療照護資源分佈不均 • 缺乏科技化健康照護之整體政策與配套措施 • 跨部會橫向資源整合與連結不足 • 缺乏績效評估、給付與補助機制 • 現行法規對於科技化健康照護之發展推動有所限制
問題檢討(2) • 遠距照護商業營運模式有待建立,異業合作動能不足,無法因應行動化、智慧化、多元化健康生活需求 • 操作便利、可攜式的智慧終端與電子醫療器材需求 • 自我健康管理、數位生活、視訊關懷之全人健康生活照護需求 • 缺乏標準化資訊介接與服務整合環境,無法提供連續性照護與個人化健康資訊應用與服務 • 遠距照護係高度整合之新興服務領域,跨領域専業人力不足,亟需加強人才培育
参、未來展望 • 長程展望 • 人文與科技整合,建構適合老年居家安養的生活環境 • 整合醫療照護與社會福利資源,建立遠距照護整備基礎環境,有效達成在地老化政策 • 採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提供多元、整合的連續性照護服務 • 降低醫療成本,提升醫療照護的服務品質,增進全民健康 • 短程目標 • 建立在地化健康照護服務系統,發展人性化遠距照護服務模式 • 透過資訊及通訊科技,解決醫療照護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 制訂遠距照護資訊傳輸標準,建立安全及保障隱私的健康資訊交換環境 • 檢討醫療保險制度,建議健康照護服務的產業經營模式 • 鼓勵投入應用科技協助健康照護之研發,發展智慧化、行動化健康照護服務 • 建立遠距照護跨領域人才培訓機制,厚植科技化健康照護人力
肆、建議方案 • 因應在地環境對健康照護需求之不同,發展多元化遠距照護服務模式 • 結合資通訊、醫療、照護、醫療器材等跨領域專業,發展創新之智慧化、行動化照護服務 • 制定電子照護相關的鼓勵及補助措施,推動全人健康服務 • 遠距照護基礎架構整備 • 建立遠距照護跨領域人才培訓機制
方案一 • 因應在地環境對健康照護需求之不同,發展多元化照護服務模式 • 因應在地環境(如:都會、鄉村、山地離島) 對健康照護需求之不同,建置與推廣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遠距照護服務 • 建立可行之服務營運模式,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訂定服務收費方式或補助機制 • 建立示範社區,帶動資訊及醫療相關產業共同投入遠距電子照護服務,促進多樣化在地社區資源開發以及照護資源整合 • 建立相關醫療保險制度或國民健康年金,發展遠距照護永續經營模式
方案二 • 結合資通訊、醫療、照護、醫療器材等跨領域專業,發展創新之智慧化、行動化照護服務 • 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健康資訊分析,提供決策支援輔助判斷、風險評估、提升照護服務品質 • 應用無線寬頻 (如3.5G、WiMAX)、無線辨識(RFID)、衛星定位(GPS) 等資通訊技術,結合可攜式智慧裝置,研發行動化照護服務 • 成立國家級科技化照護推動單位,推動跨部會合作,以結合各單位研發能量,產生更佳綜效 • 建立跨國性(如美國、英國、日本)產官學研合作管道,共同發展科技化照護技術與服務
方案三 • 制定電子照護相關的鼓勵及補助措施,推動全人健康服務 • 制定定租稅減免措施,鼓勵資訊及儀器業者投入電子照護儀器及系統之研發,讓系統更加普及,減少民眾負擔 • 制定經營融資與補助辦法,鼓勵醫療照護機構、資通訊業者、醫療器材廠商投入服務之創新,共同建立異業合作平台與服務價值鏈 • 鼓勵地方民眾申請或參與遠距電子照護相關活動,提供健保部分負擔及轉診掛號費優惠 • 宣導民間保險機構結合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將電子照護服務納入醫療及人壽保險的給付範圍
方案四 • 遠距照護基礎架構整備 • 制定開放式遠距照護資訊交換標準,包括:電子照護記錄、生理資訊傳輸、服務轉介,建立整合性、連續性照護之資訊介接環境 • 建立遠距照護設備、系統之資訊介接測試與驗證平台,帶動產業發展 • 制定遠距照護服務之標準作業流程 • 研議遠距照護相關醫療法規的合適性 • 建立國民電子健康帳戶、發展個人健康記錄服務平台(PHR Platform),串連在地健康管理系統,推動個人化健康資訊應用與服務
方案五 • 建立遠距照護跨領域人才培訓與建立遠距照護服務推廣管道 • 結合醫療照護、資通訊、商業、法律等領域專家學者,設計照護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 • 規劃相關證書,結合縣市政府,辦理師資訓練與養成,厚植地方科技化健康照護人力 • 鼓勵學界和業界共同投入遠距照護相關系統的研發,建立產學合作機制 • 結合當地教學資源,推廣遠距照護服務觀念,降低民眾使用的障礙。 • 鼓勵高等教育體系設立科技化健康照護學程和課程設計 • 將遠距照護服務成效納入醫療照護單位評鑑範圍,透過定期監控,確保照護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