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稀有動物

稀有動物. 櫻花鉤吻鮭 50113 陳健傑. 櫻花鉤吻鮭.

perry-p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稀有動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稀有動物 櫻花鉤吻鮭 50113 陳健傑

  2. 櫻花鉤吻鮭 • 於1917年發現,又稱台灣鱒、梨山鱒或次高山鱒,泰雅族稱「本邦」,屬鮭目鮭科,為台灣特有亞種淡水魚類。櫻花 吻鮭原本和其他鮭鱒類一樣是洄游性魚類,但由於台灣歷經多次劇烈的地殼活動,洄游不易,逐漸成為陸封型鱒魚。牠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生物,也是台灣唯一的寒帶魚類,不僅是探索生物演化的重要體材,也是台灣與亞洲大陸地塊連接的地質史證據之一,因此在學術上價值非凡。1940年代,櫻花 吻鮭遍布大甲溪上游的主流與支流,但由於大甲溪上游集水區的農業開發、農藥污染、水質優養化、攔砂壩興建等,破壞了生存環境,目前只剩下七家灣溪上游五公里的區域內有櫻花 吻鮭活動。政府於1984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櫻花 吻鮭列為珍貴稀有動物,後又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保育類動物,且也將棲息地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同時,並投入許多經費與人力,進行研究與復育工作,但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才能使這種被稱為「國寶魚」的物種永遠繁衍不息。

  3. 櫻花鉤吻鮭 •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近期與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汪靜明教授合作,出版「IFISH BOOK國寶魚書-台灣櫻花鉤吻鮭」一書,透過「探索」、「瞭解」、「保育」、「教育」、「迴響」與「連結」等單元,演繹出台灣櫻花鉤吻鮭與溪流、森林、人文生態系統交集連結的環境教育故事。  台灣櫻花鉤吻鮭的發現,是演化古生物地理學的重要指標,一般鮭鱒科魚類只有集中分布在中緯度地區的河海地區,但位處亞熱帶的台灣,卻在山區裡發現這個冰河時期遺留的魚種,可證實台灣在新生代的冰河時期是鮭魚的重要庇護所,更具有冰河孑遺生物的特殊意義。台灣櫻花鉤吻鮭是亞熱帶台灣地區發現鮭鱒科魚類的重要文獻記錄,然而曾經在過去人為的經濟開發和興建防砂壩,阻斷了牠的洄游習性,現今僅生存於大甲溪流域上游七家灣溪水系。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期復育和保育台灣櫻花鉤吻鮭,積極保護其生存環境,並保存其遺傳多樣性,延續生活習性。歷年來與相關政府單位為復育台灣櫻花鉤吻鮭及改善其棲地,均投入相當多的資源,然而並非為塑造一個明星物種,而是為保存武陵地區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之真正價值。台灣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的推廣,除了能讓全民瞭解鮭魚的特性及其棲地環境外,藉由鮭魚之珍貴稀有身分來進行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工作,並可推及保育其他台灣珍貴野生物種,進而喚醒民眾對於生態環境的重視與尊重。  「IFISHBOOK國寶魚書」創新研發了許多櫻花鉤吻鮭相關的icon數位意象概念,並連結許多數位多媒體的動畫、影片、影像、摺頁,這正是國家公園推動資訊通訊科技ICT首先整合運用於數位典藏與環境教育的創新典範。配合即將實施的環境教育法,民眾關心環境就從了解櫻花鉤吻鮭開始,進而關心並加入守護的行列,雪霸處期望這本專書的出版發行,對於今後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的推動,奠下重要的里程碑,更期盼在環境教育平台的基礎上,有助於民眾對於鮭魚及其整體生態環境產生關懷,並具體落實生態保育行動,讓台灣櫻花鉤吻鮭在台灣溪流裡永續長存。

  4. 櫻花鉤吻鮭 • 櫻花鉤吻鮭是冷水性的鮭鱒科魚類,只分布在北半球緯度四十度以北的海洋與河流。因此台灣鮭是冰河孑遺生物,使得櫻花鉤吻鮭成為台灣保育工作的象徵,研究所得大量而完整的櫻花鉤吻鮭資料並且是生態教學的最佳材料。牠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生物,也是台灣唯一的寒帶魚類,不僅是探索生物演化的重要體材,也是台灣與大陸地塊連接的地質史證據之一,因此在學術上價值非凡。 • 據目前研究推測,在第三世紀冰河時代末期,由於地殼變動,使台灣地形隆起,平緩的河川變得陡峭湍急,而河川環境變遷和溫度上升等原因,也將洄游性鮭魚封住在台灣高山溪流中。這些冷水性鮭魚能存活在大甲溪上游,主要由於該區域溪流還維持著較為平緩的河川地形,在夏季能仍然能保有低於16度的溪水。因此,台灣櫻花鉤吻鮭是在冰河時期環境巨變下,所遺留的生物,經歷百萬年的演化,成為罕見珍貴的冰河孑生物,牠們的存在說明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也曾有過寒冷時期,有其歷史意義。

  5. 櫻花鉤吻鮭 • 櫻花鉤吻鮭的棲息環境較為嚴苛,需有適當之蔽蔭、冷冽清淨之溪水,且有淺灘、及急灘及深潭之多樣性河床與礫石底質,和豐富的水生昆蟲等條件,對水溫的要求亦十分嚴格,許多研究顯示,當水溫超過攝氏十八度時,該水域即無櫻花鉤吻鮭的蹤跡。二.目前狀況:十多年來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工作、保育,仍無力挽回魚群數每況愈下的趨勢.河川兩岸棲地破壞與攔砂壩造成鮭魚減少的重大原因仍未完全排除,加上櫻花鉤吻鮭基因多樣性的喪失及全球溫度升高均不利櫻花鉤吻鮭的生存,因此有關台灣淡水魚類的保育研究策略與行動,應要有長期的規劃。由於人為與自然因素之影響(水質污染、不當捕獲、河川優養化、颱風豪雨),櫻花鉤吻鮭棲息之環境日益惡化,原先廣布於大甲溪上游合歡溪、雪山溪 (亦名武陵溪)、南湖溪、司界蘭溪、有勝溪與七家灣溪等支流,現在只剩下七家灣溪及雪山溪下游約7 公里長的溪段,可見其蹤跡,更嚴重的是其族群量也銳減,約僅剩數百尾。鑑於此珍貴之自然資產有滅絕之危機。 • 三.瀕臨絕種的原因:保 護區內對櫻花鉤吻鮭生存有直接或間接危害之環境災害,大致包括颱風、森林火災、林木砍伐、坡地的崩坍與人類的活動。颱風方面,因為櫻花鉤吻鮭對生殖地的特 殊需求,因颱風而帶來的洪水,攜帶大量的泥沙,對櫻花鉤吻鮭的棲地有不良的影響。本區的森林火災頻率非常高,森林火災則是對保護區內植被覆蓋造成重大的干 擾。山坡的崩坍則是造成溪水混濁的原因之一,而混濁的溪水對櫻花鉤吻鮭的生存直接造成影響。颱風帶來之洪水、溪水的含沙量、山坡地的崩坍、森林火災的發 生,除了彼此之間互相的影響外,也跟人類活動的頻度有關,而人為的開發、攔沙壩的建造、遊憩的壓力所可能造成的各種污染,對櫻花鉤吻鮭的生存更有不利的影 響。此外,由於族群量小,近親交配亦是危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