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634 Views
教育部“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黔西南地区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主持人:安龙一中 刘光书. “ 有效的教学”理念的含义 何谓“有效”?它是一个高弹性的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无效”而言的。在 《 现代汉语词典 》 中,“有效”意为有效果。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的教学。正如美国教育家加涅所言,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素分析
E N D
教育部“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黔西南地区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主持人:安龙一中 刘光书
“有效的教学”理念的含义 • 何谓“有效”?它是一个高弹性的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无效”而言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效”意为有效果。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的教学。正如美国教育家加涅所言,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素分析 • “有效教学”关键词是“有效”,“教”与“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即教师教学的实效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演绎教学技艺,学生在课堂上倾情绽放生命色彩,最终实现师生共生双赢。
(1)教学的有效性 •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 •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这些,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一节课是否有效,从教师而言主要看下列几个要素:一节课是否有效,从教师而言主要看下列几个要素: • ①、有思想 • 有思想的教学,就是老师怎么教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结果,是他自己的追求。优质教学的关键就是老师有思想,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 ②、有智慧 • 有智慧的老师在课堂上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从而做到亲切自然、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序渐进、触类旁通,使课堂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达到以灵性启迪学生悟性的最高境界。
③、有激情 • 激情课堂的气氛营造来自于教师的激情发挥。教师的教学激情带动、感染学生的学习激情,让课堂激情洋溢。 • ④、有个性 • 教育呼唤着个性的张扬,呼唤着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学生喜欢的老师。语文教学的本质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一个有教学个性的教师,必定有独立的思想、丰厚的语文素养,又能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拥有个性的语文老师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一个独特的世界,带来一个新发现、新体验的世界。
⑤、有文化 • 如一节语文课,蕴涵丰富的文化,如让学生在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等学科中游走,抑或让学生纵横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学史中,沉浸在文学名家的逸事趣谈里,沉醉在古今中外经典作家的绝句妙语中……这样的课堂定能宏博富丽,生动增色。 • ⑥语言美 •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美的教学语言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和熏陶,引导学生去求真、获得善、享受美,从而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
学习的有效性 •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举了一个隐喻: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 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 • 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 • 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基本要素考量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基本要素考量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 七要素中,重在会想,用心想了才会爱听、愿讲、去做,做时要动起来,想时要静下来,动静结合,充分调动人的学习几大要素,发挥到极致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新授课基本环节 •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3、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4、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基本环节 •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1、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 (1)、按照考试大纲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 • (2)、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2、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 (1)、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3、知识梳理、点拨归纳 • (1)、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 (2)、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4、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 (1)、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 。 •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 •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4)、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 •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典型的问题要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三)、讲评课基本环节 • 基本环节: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1、自查自纠 • (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 (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合作交流 • (1)、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 • 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3、问题汇报 • (1).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 • (2).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教师点拨 • 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5、梳理巩固 • (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的新模式 • 发动式超市式教学 • 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创造了这样的教学经验: • 由注入式到发动式;由接受式到超市式;由纯知识型到知能知情型。 • 何谓“发动式”教学? • 就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师导,学生演。就是发动学生阅读、讲解、演示、表演、练习等。
何谓“超市式”教学? • 就是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材料,学习方式,让学生挑选、组合、展现兴趣与个性。超市式教学,尊重人的个性,追求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评价,学会做事。
具体的操作有: • 学生可以自己随便上黑板展示; • 学生可以随时评判黑板上的内容与答案; • 学生可以对题目有选择的攻克; • 学生对教材的解读是多元的;
课堂实录 • 地点:山东聊城市杜郎口中学 • 时间:十一月中旬 • 班级:初三4班 • 课题:《醉翁亭记》过程: •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阶段。 • 学生准备学练展示,学生分成6组,面对面,每个同学都在交流,都在说话。
第二阶段:展示阶段 • 6个学习小组中选一位为小组长,把本组设计的试题及答案写在黑板上。写完之后,每个小组的一个成员,来一一地讲解每一道试题。 • 题目有基础题,如拼音、字词、实词虚词的含义,句子的翻译;也有拔高联想题,如春夏秋冬的诗句链接;有“快乐”的心得体会等等。 • 在讲解试题答案时,学生可以随时起来回答,甚至质疑,例如春夏秋冬诗句的联想,一共有6名同学主动站起来介绍,汇总起来可以达到六七十句,有一位学生还想到了毛泽东的诗句。 • 在让学生介绍“与人同乐”的体会时,有五名同学主动站起来发言,介绍自己在合作学习、家庭交流等方面的快乐。
第三阶段:教师提问并总结 • 教师提问“醉翁之意不在酒”中“之”的含义如何?文中有这种 “之” 的用法吗?以前有没有学过?这句话在当今社会的含义如何? • 学生都一一作了回答。 • 最后,教师说,请你围绕“快乐”发言,或读短文,或谈体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 于是,有的学生谈体会,有的学生介绍快乐的文章,有一个女生还给大家献了一支歌《快乐老家》。有的认为自己快乐的同时,还应把快乐带给别人;有的认为只有以快乐的心境调整自己,自己才会更快乐。
杜郎口的几何课 • 三面黑板,没有讲桌。一个班48名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学生面对面就座。学生都在黑板上演示,找不到教师。——这就是山东聊城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
上课前,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教师分别让8名同学,把8个几何题抄在黑板上。 • 然后教师说,本节课是展示课。先提问了几个定理,学生都抢着站起来回答。然后做前6个小题。每个小题题型、问法、图形都不一样。然后,一个小组8个人迅速地跑到黑板前,讨论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一时,前面后面的黑板前站满了48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在想,都在说,每一组推荐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做。“因为、所以”书写的井井有序。
学生都做完了,教师就让学生把本组的题讲一遍。先读题,再读解题思路,一个同学讲完,接着说:“下面请我组同学讲本题使用的定理、公式。”然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讲定理公式,也有的同学在做补充。第二小组学生讲题也是这个思路,只不过老师说:“还有别的解法吗?”这一问,全体同学进入了思考状态,一会儿有4名同学拿着教杆在此题前讲了4种解法。学生都做完了,教师就让学生把本组的题讲一遍。先读题,再读解题思路,一个同学讲完,接着说:“下面请我组同学讲本题使用的定理、公式。”然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讲定理公式,也有的同学在做补充。第二小组学生讲题也是这个思路,只不过老师说:“还有别的解法吗?”这一问,全体同学进入了思考状态,一会儿有4名同学拿着教杆在此题前讲了4种解法。 • 第3、4、5、6题依次进行,每组一个学生先讲,然后一个学生讲定理,然后教师适时把重点点拨一下。
学生全部把6个小题讲完了。老师说:“还没听懂的同学抓紧回去,再让各小组长给你讲一遍,会了的同学集中看最后的7、8题,这两个题是拔高题。给大家5分钟时间。”于是前6题还不太懂的同学纷纷行动起来,有些题前面人多,有的小组长就拿出了课桌下的小黑板给同学讲解,表面有点乱,但乱而有序。学生全部把6个小题讲完了。老师说:“还没听懂的同学抓紧回去,再让各小组长给你讲一遍,会了的同学集中看最后的7、8题,这两个题是拔高题。给大家5分钟时间。”于是前6题还不太懂的同学纷纷行动起来,有些题前面人多,有的小组长就拿出了课桌下的小黑板给同学讲解,表面有点乱,但乱而有序。 • 在7、8题前有六七个同学,老师与他们一起切磋。5分钟之后,学生们都来到了7、8题前。老师说,下面让课代表给大家讲一讲7、8题。于是前面的学生蹲着,后面站着,再后面的站在凳子上,都在认真地听课代表讲。
一堂课下来了,老师解决了8个几何题,不同类型,不同方式,有基础题,也有拔高题。全体学生都在参与中,思考中,活动中。学生在座位上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教师点拨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在自主研讨、合作交流、积极思维、陈述展示之中。一堂课下来了,老师解决了8个几何题,不同类型,不同方式,有基础题,也有拔高题。全体学生都在参与中,思考中,活动中。学生在座位上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教师点拨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在自主研讨、合作交流、积极思维、陈述展示之中。 • 这真是原生态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 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现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慢生"、"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慢生"、"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安龙一中迎接“申示”第二次评估上课建议:(按每节课40分钟设计)安龙一中迎接“申示”第二次评估上课建议:(按每节课40分钟设计) • 1、3 分钟左右:导语(引入),建议趣味性、哲理性、故事性等方法引入。 • 2、15-20分钟左右:新课教学,切忌犯科学性错误。 • 3、5-7分钟左右:师生、生生互动(讨论、辩论、游戏、对话、故事等等)。 • 4、3-5分钟左右:结合2、3步辅以实验、投影等手段进行,也可以采用课件展示、课堂练习等。 • 5、1-3分钟左右:小结和作业布置等。 • 6、2分钟左右:结束语,建议哲理性、可持续性、设疑式、反问式结束,尽可能让人回味无穷,其乐融融。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 成功得失在己,好坏评价在人; • 付出着,努力着,就一定收获着; • 无爱的课堂,犹如无水的沙滩; • 快乐课堂,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始点; • 学习全开放,同学心飞翔; • 课堂精彩,由我主宰; • 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 张扬你的个性,描绘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