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634 Views
綠茵 紅瓦 中的童心樂園. 南投縣廣國小環境教育組織及計畫. 成立「環境教育保護小組」分層負責。積極推動學校環境保護工作。 加入綠色學校伙伴,積極展開將環境教育融入各領域課程教學。 結合社區家長成立環保志工隊,共同推動社區與學校環保工作。 透過計畫申請永續校園局部改造經費,營造綠校園綠建築的環境。. 省能源的竅門. 校園環境. 一、校園的透水面積達 60% 以上,全面種植誘蝶、誘鳥、誘蟲的原生植物,營造綠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有機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二、校園的軟硬體設施生態化、教材化,塑造環境共存型自然學習網系統. 水生植物區. 藥草植物園. 校園環境.
E N D
南投縣廣國小環境教育組織及計畫 • 成立「環境教育保護小組」分層負責。積極推動學校環境保護工作。 • 加入綠色學校伙伴,積極展開將環境教育融入各領域課程教學。 • 結合社區家長成立環保志工隊,共同推動社區與學校環保工作。 • 透過計畫申請永續校園局部改造經費,營造綠校園綠建築的環境。
校園環境 一、校園的透水面積達60%以上,全面種植誘蝶、誘鳥、誘蟲的原生植物,營造綠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有機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二、校園的軟硬體設施生態化、教材化,塑造環境共存型自然學習網系統 水生植物區 藥草植物園
校園環境 三、設置教學農園,讓學生能親自種植,從親近中去發現、探索、實作中學習活的知識。
資源利用 透過永續校園計畫申請改造水資源再利用設施,設置: 1.雨水、再生水再利用 2.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系統 3.生態景觀教學池 4.環水步道 5.透水性鋪面 6.免動力水泵蒲 7.水力發電 8.人力動能發電
地震紀念地標-水塔 • 位於香椿樹旁的水塔建於民國五十三年,當時是由地方士紳和家長們集資興建的,上頭還有一塊刻著「飲水思源」的紀念牌。地震後因有龜裂而功成身退,現在為見證學校歷史變遷的紀念物。
雨水 斜屋頂 天溝 落水管 溢流口 溢流口 陰井 淨化循環系統 加壓器 FRP製水池 雨水、再生水再利用示意圖
天溝 生物淨化(沉水、挺水、浮水等植物) 低年級教室 雨水 砂粒過濾 木炭過濾 石礫過濾 生態池 防水膜 陰井@8M 加壓器 FRP製水池 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示意圖
木喬 木炭過濾 石礫過濾 砂粒過濾 生物淨化(沉水、挺水、浮水等植物) 石板地坪觀賞步道 水生植物 木橋 枕木平台 生物棲息小丘 「生態景觀教學池」示意圖
水資源利用學習區 • 蒐集校園中的生活污水,及匯聚屋頂上流下的雨水,儲存在3口大陰井中,經過加壓輸送,透過生態池高程的過濾設施,中程進入植物淨化區,再流入水生動物池,構成一座自然淨化水循環系統。新園區栽植花卉,並增設木橋及一座人力水龍汲水設備,美麗的園區除了成為師生實施生態教育的園地,更可提供師生及社區民眾遊賞、休憩。
學校教育的願景 勤學 健康 自然 人文
依願景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人文 自然 勤學 健康
資源整合鐵三角 校務會議 教評會 課程發展委員會 行政三聯制 學校 九年一貫課程 輔導新體制 鄉公所 農會 導師責任制 學生 家長 社區 社區發展協會 新制家長會 E愛工作室 班級家長會
學校本位課程 • 建築的美學 • 校園空間美學 • 柿子季教學活動 • 茶文化教學活動 • 綠校園的教學活動
課程與教學 規劃繪製校園植物地圖,設置各類植物學習步道。
課程與教學 結合社區發展協會及農會、E愛工作室等單位進行環境生態調查及環境保護教育。
課程與教學 配合季節觀察社區的生態,如夏季的螢火蟲生態之旅。
課程與教學 推動校園植物認養活動,並透過教學讓學生親近、觀察、發現、探索、自己找答案。
課程與教學 現在校園內的昆蟲或動植物正在展開的生命歷程隨時作成紀錄,並作成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課程與教學 結合城鄉交流活動及各領域教學了解社區環境並宣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課程與教學 校園、生態池解說手冊製作
綠校園導覽圖─學校本位課程教材 課程與教學
永續校園教學活動紀錄與省思 帶領小朋友認識水生植物、動物,觀察生態之間的關係和動物生態行為,希望小朋友能在認識這些知識之後,能培養喜愛自然的情感,在孩子心中埋入愛護自然、土地的種子。 查詢資料對小朋友來說並不是問題,初步的查詢資料讓孩子知道原來水生植物是這麼多、且在溼地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布袋蓮雖繁殖力强,可能成為水池中的惡勢力,但卻能吸收污水中的化學廢料,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每種生物在生態中各有其生存的價值,不能完全以人類的觀點來論定。 認識水生動物後,小朋友會在下課時間往生態池奔去,看看在水中游泳的蝌蚪和小青蛙。有小朋友捉了青蛙說要養,在老師動之以情的說服後,放回了青蛙。孩子對小生物是感興趣的,在廣興常常可以與生物互動,而在老師適當的引導下,孩子不再因為好奇或害怕而傷害動物。 生態池的完工、植物的種植、小動物因生態形成而慢慢駐入,大人和孩子都在這之間感受到生命的奧妙,這個地方也成為目前學校最熱門的景點,除了在此上課、寫生,更可看到師生一同在此散步喔。
永續校園教學活動紀錄與省思 小朋友訪問長輩後發現,沒自來水可用時所使用的水資源大部分都是來自自然的水。討論時,小朋友對於用水得走很遠才能取得,或者得到外面取用,覺得很不方便,現在有自來水可用的我們真的要珍惜。另外,小朋友對於以前的人會利用溪水、雨水來食用、洗滌……,都覺得很驚訝,原來以前根本沒有酸雨、河水污染的嚴重問題。 小朋友很珍惜自己住的地方污染問題較不嚴重,至少淋雨不用怕禿頭。對於雨水的使用,小朋友都能提出自己的利用方式:將盆栽拿出來淋雨就不用澆水;將雨水集中起來可以用來沖馬桶或洗地板。 學校屋頂設計成可以收集雨水的方式,並且有集水道將水集中製儲水槽,小朋友覺得這是很聰明的方法。 最吸引小朋友注意的設施是以前人取井水用的,小朋友下課最喜歡到此處玩。 經過此課程,小朋友對雨水有了一份感情,小朋友會覺得下雨真好,是上天給的禮物。
南投縣鹿谷鄉廣興國小綠校園課程發展教案設計南投縣鹿谷鄉廣興國小綠校園課程發展教案設計 廣興國小—人工溼地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教學活動設計
永續校園教學活動紀錄與省思 小朋友對河川、排水溝被污染的圖片感到很震驚,討論後,小朋友可以知道河水污染的原因,也知道河川污染對生態造成很嚴重的影響,但是討論到台灣對於河川污染卻不重視,也沒有改善的措施,大家都感到很失望。 上網查詢資料後分享,知道原來台灣水資源正嚴重的流失,且已嚴重的污染,也因此台灣這幾年一直有不斷的天災—水災、土石流……。對於這些似乎無法馬上改變的問題,與小朋友分享:只要每個人都能有愛惜台灣土地、資源的心,慢慢的台灣這些污染的問題一定可以慢慢得到改善。 經過課程,小朋友知道原來有用人工溼地來淨化水這樣的方法,但如果要使用這種方法需要更多知識和技術來克服遇到的問題,鼓勵孩子,要努力學習,將來她們一定有能力讓這樣的技術更成熟。
環水步道的綠色小精靈 我是_______國小____年____班的______________親愛的小朋友,學校的水循環過濾系統可將一般民生用的廢水或雨水變乾淨喔!你知道這些幕後功臣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
環境價值與認知 營造綠校園的環境,透過教學建立永續校園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