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23 Views
高互動學習. 按按按系統在教學上的應用. 進行流程 ~ 全程均以按按按進行各項討論活動. 利用按按按進行問卷調查 ~ 老師們對按按按的了解狀況 認識高互動教室 利用按按按進行教學 ~ 實際體驗與討論各模式之應用 利用按按按進行班級經營 ~ 介紹應用方式 按按按的優勢與限制 ~ 教師的思考方向 問題與討論. 以按按按為主的高互動教室. 傳統→高互動. 利用按按按進行教學. 按按按各模式之應用. 評量模式 搶答模式 搶權模式 即時問答模式 發問模式. 評量模式. 評量模式. 學生實作與討論. 歸納學習重點. 隨堂評量. 補救教學. 闡明課堂目標.
E N D
高互動學習 按按按系統在教學上的應用
進行流程~全程均以按按按進行各項討論活動 • 利用按按按進行問卷調查~老師們對按按按的了解狀況 • 認識高互動教室 • 利用按按按進行教學~實際體驗與討論各模式之應用 • 利用按按按進行班級經營~介紹應用方式 • 按按按的優勢與限制~教師的思考方向 • 問題與討論
按按按各模式之應用 • 評量模式 • 搶答模式 • 搶權模式 • 即時問答模式 • 發問模式
評量模式 評量模式 學生實作與討論 歸納學習重點 隨堂評量 補救教學 闡明課堂目標 指導主要概念 討論 發表 回饋 評量模式的應用時機 提問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課後活動
目的 • 上課開始時 • 檢核先前學習成果,了解學生之先備經驗。 • 上課結束前 • 進行形成性評量,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以進行補救教學。
教師需注意的地方 • 掌握評量的目標 • 選題與編製題目時,針對教學目標進行評量。 • 掌握評量題目的層次 •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 了解學生的困難點 • 除了學生自行閱讀題目之外,教師應加上口頭誦讀題目,協助學生在固定時間內理解題目內容。 • 評量與檢討並重 • 評量後需加上檢討,以達到釐清迷思概念之目的
搶權 搶答 搶權 搶答 搶權 搶答 搶答與搶權模式的應用時機 提問 學生實作與討論 歸納學習重點 隨堂評量 補救教學 闡明課堂目標 指導主要概念 討論 發表 回饋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課後活動
目的 • 引起動機 • 設計可引導課程主要概念的題目,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並喚起學生之先備經驗。 • 討論主要概念 • 藉由題目的引導,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課程主要概念的討論。 • 歸納學習重點 • 藉由題目的引導,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搶答,教師一邊依據搶答內容,歸納學習重點。
教師需注意的地方 • 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比較適宜 • 以小組合作討論,再進行搶答的方式,讓較弱的學生得到同儕的支持與協助。 • 應逐題進行討論 • 除了利用競賽的刺激性提昇學習興趣外,過程中的討論是引導學習達到目標的關鍵。 • 掌握評量題目的層次 •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 留意合作的機制 • 教師應與學生共同訂定公平、有效的合作機制,如:代表制、抽籤制、圖體排棒制…等,以達到最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
即時問答 即時問答 即時問答 即時問答 學生實作與討論 歸納學習重點 隨堂評量 補救教學 闡明課堂目標 指導主要概念 討論 發表 回饋 即時問答模式的應用時機 提問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課後活動
目的 • 引起動機或簡易評量 • 本模式機動性大,教師可隨機使用,了解全班學生之學習情況。 • 討論主要概念 • 以開放性的問題為主,彙整全體意見,再進行深度討論。 • 歸納學習重點 • 以開放性的問題為主,彙整全體意見,再進行學習重點的歸納。 • 隨堂評量 • 教師針對課堂主要內容,隨機出題,了解學生理解狀況,亦可進行學習成果的互評。
教師需注意的地方 • 深度討論仍有賴教師的引導 • 彙整全體想法後,可善用翻牌功能,針對不同想法之學生,進行深度互動討論。 • 掌握評量題目的層次 •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 小組合作或個人作答可視課程難度調整 • 可小組討論後再進行個人回答,以全體答對為目標,教師需抽點學生詢問作答原因。
發問模式 發問模式 發問模式 發問模式 發問模式 學生實作與討論 歸納學習重點 隨堂評量 補救教學 闡明課堂目標 指導主要概念 討論 發表 回饋 發問模式的應用時機 提問 引起動機 發展活動 綜合活動 課後活動
目的 • 引起動機或簡易評量 • 本模式機動性大,教師可隨機使用,了解全班學生之情況。 • 討論主要概念 • 以開放性的問題為主,引導學生回答,再進行深度討論。 • 學生實作與討論 • 開放學生上台報告,利用發問模式與台下同儕互動 • 歸納學習重點 • 以開放性的問題為主,引導學生回答,再進行學習重點的歸納。 • 隨堂評量 • 教師針對課堂主要內容,隨機抽測,了解學生理解狀況。
教師需注意的地方 • 「自由發問」與「搶答」交替使用 • 讓學生不要產生極端的競爭心理 • 勿讓發問模式造成互動的死角 • 建立輪流的機制,讓不同使用速度的學生均有機會 • 將發問模式適當融入小組合作機制 • 利用組內輪流機制,形成小組更高的凝聚力
可應用的項目 • 投票與表決 • 效率高,可進行多層次的篩選表決 • 問卷調查 • 隨機進行意見的蒐集,有助教師了解學生想法 • 自評 • 每隔一段時間,針對班級經營項目進行自評,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努力狀況。 • 互評 • 可針對小組表現進行互評
變通性 小 發問模式 使用彈性 提問的限制 教學設計的限制 即時問答 搶權模式 搶答模式 評量 結構性 大
按按按的優勢 • 協助教師掌握互動的質與量 • 提供每一個學生參與的機會。 • 協助教師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 • 協助教師視狀況給予適當的回饋。 • 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媒介,觸發更深入的討論。
按按按的限制 • 無法取代教師,按按按不是互動的主體 • 少了教師的引導,按按按無法讓每一個學生有意義的參與學習活動。 • 少了教師的分析,按按按呈現的數據是沒有生命的。 • 少了教師的引導,按按按無法給予學生「深度的回饋」。 • 少了教師的引導,按按按無法觸發更深入的學習。
結語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 教室裡的學習因互動而有了意義 • 按按按給了教室高互動的機會 • 而 • 教師讓教室裡的高互動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