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别董大. 暮江吟. 枫桥夜泊. 张继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  张继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中进士。他的诗在 《 全唐诗 》 中,只有四十余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据宋人叶梦得 《 石林诗话 》 记载,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多首。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 《 枫桥夜泊 》 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 《 中兴间气集 》 ,直到 《 唐诗三百首 》 ,使这首诗成为了唐诗三百名篇之一。. [ 注释 ] 1 、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泊:停船靠岸。

pear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古诗三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诗三首 别董大 暮江吟 枫桥夜泊

  2. 张继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  张继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中进士。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只有四十余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据宋人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多首。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了唐诗三百名篇之一。

  3.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泊:停船靠岸。 2、张继:生卒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一说南阳(今属湖南)人。他的诗大多数是写登高旅行的作品,虽没有精雕细刻,但意境深远。现存有《张祠部诗集》。 3、乌啼:乌鸦哀鸣。 4、霜满天:霜花布满天空。 5、江枫:江边的枫树。 6、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7、对愁眠:是说诗人面对着江枫、渔火而难于入睡。 8、姑苏:苏州的别名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寺院名,在枫桥西,因曾有叫寒山的寺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10、夜半:半夜。

  4. [题解]这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苏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满怀旅愁的客子,因此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四句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怀。[题解]这是一首著名的绝句。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泊舟姑苏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满怀旅愁的客子,因此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四句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怀。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 《枫桥夜泊》的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7.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千百年来让人们魂牵梦萦。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千百年来让人们魂牵梦萦。   近年来,寒山寺每年都有一百二十多万游客前来寻找那“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自1997年除夕开始举办以来,一年一度,已成为中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年年岁岁,海内外游人云集寒山寺内,聆听那除旧迎新的悠扬钟声。三十一日晚,寒山寺的枫桥景区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苏州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早早来到这座江南名刹,急切地等待世纪钟声的响起。当晚十一时四十分左右,寒山寺就敲响了年复一年的“夜半钟声”。   当祈祷祝福的一百零八声钟声撞完,人们开始欢呼,用难以抑制的喜悦,在钟声的余韵中铭记这历史的时刻。 诗情画意

  8.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9. [注释]1、董大:指当时著名琴客董庭兰,他在弟兄中排名第一,所以叫董大。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的赏识和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注释]1、董大:指当时著名琴客董庭兰,他在弟兄中排名第一,所以叫董大。董庭兰是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曾经得到宰相的赏识和宠信。据说董庭兰善古琴,当时盛行胡乐,董氏受到冷落,高适送别他,可能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2、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代沧州渤海莜(今河北景县)人。 3、白日:冬天的太阳。 4、曛:形容天色昏暗。 5、知己:知心的人。 [诗译]千里黄云遮天蔽日,使太阳暗淡无光,呼啸的北风赶走了大雁,又吹来了鹅毛大雪。现在你就要出发了,你千万不要担忧你前去的地方没有知心朋友,天下哪一个人不知道你的大名,不愿意与你交朋友呢?

  10. 诗中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有相似之处,后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更具一种豪杰气概诗中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有相似之处,后两句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更具一种豪杰气概

  1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送朋友到远处做官时写的。诗的前四句概括了两地相距之远,抒发了两人离别时的共同感慨。后四句说明了两人友情的深重,并且相互勉励,不要为分别而过分感伤。 返回

  12. 一道残阳铺水中,

  13. 半江瑟瑟半江红。

  14.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5. [注释]1、暮:傍晚。吟:歌唱。 2、残阳:夕阳,将要下山的太阳。这里指落日的余晖。 3、铺:铺展、铺设,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4、半江:大概的说法,并不是实指二分之一的江面。 5、瑟瑟:瑟是一种碧绿的玉石,这里用以比喻江水的碧绿色。 6、可怜:可爱。 7、九月初三:指农历,已是秋天,月芽儿开始出现的日子。 8、似:像。

  16. [题解]这首诗是白居易游长安曲江时所作,通过写深秋从夕阳西下到月亮初升时的江面和江边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的大自然风光无比陶醉的心情。[题解]这首诗是白居易游长安曲江时所作,通过写深秋从夕阳西下到月亮初升时的江面和江边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的大自然风光无比陶醉的心情。 [译诗]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江面上,一部分江水依然像宝石般碧绿,而另一部分江水因晚霞的映射而泛出红色。秋天的夜晚是多么的可爱,江边小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闪亮,一弯初升的新月像银色的弯弓悬挂在天边。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