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516 Views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测 量 学. 第一章:绪论. §1.1 测量学概述 §1.2 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1.3 坐标系及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 §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5 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 §1.1 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 一. 测量学含义 测量学 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球表面(含空中、地表、地下和海洋)物体的空间位置,并对这些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储存、管理的科学 。 二.测量学任务 1 .测绘 2 .测设. §1.1 测量学概述.
E N D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测 量 学 surveying
第一章:绪论 §1.1 测量学概述 §1.2 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1.3 坐标系及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方法 §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5 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 surveying
§1.1 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 • 一.测量学含义 • 测量学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球表面(含空中、地表、地下和海洋)物体的空间位置,并对这些空间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储存、管理的科学。 • 二.测量学任务 • 1.测绘 • 2.测设 surveying
§1.1测量学概述 三.测量学的分科 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工程测量学 4.测量学 5.海洋测量学 6.制图学 四.测量学在各领域中的作用 1.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国防建设中的作用 surveying
§1.2 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 国际: • 国内: surveying
§1.3 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 1.3.1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 1.测量外业的工作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基准线是铅垂线。 • 2.测量内业计算工作基准线是法线,基准面是旋转椭球面。 surveying
测量工作依据:基准面基准线 • 一.水准面 • 二.大地水准面 • 三.铅垂线 • 四.旋转椭球体 地球自然表面 大地水准面 surveying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于1975年重新确定旋转椭球体元素: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于1975年重新确定旋转椭球体元素: • 长半轴:a=6378.137km • 短半轴:b=6356.752km • 扁率 : α=1/298.257 • 旋转椭球体的扁率很小,当测区面积不大时,在某些测量工作的计算中,可以把地球当作圆球看待,取半径R=6371km。 旋转椭球体 surveying
§1.3.2测量坐标系及地面上点位的表示方法 一.坐标系以及地面上点位的表示方法 1、地理坐标系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3、平面直角坐标系 4、地心坐标系 5、国家坐标系 surveying
大地地理坐标系 坐标系特点 • 地面上D沿法线投影到旋转椭球体上,D点的点位用(L,B,H)来表示。大地经度L、纬度B,大地高(H)表示一点位置。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地球形体,L 、B投影基本面为椭球面,包含法线及南北极的大地子午面。依据的基准线为椭球面的法线。 大地地理坐标系 surveying
大地经纬度概念 • 大地经度L:某点的大地经度是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首子午面所夹的两面角。 • 大地纬度B:某点的大地纬度是过某点的椭球面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我国以设立在陕西泾阳县的大地原点为大地坐标的起算点。原点的经纬度是用天文方法获得的 ,与天文经纬度一致,其他大地坐标由原点按大地测量所得的数据推算而得。 surveying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我国采用高斯投影方法建立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因高斯投影是保角投影,能使球面上的角度与投影平面上的角度保持不变)。 如右图1-4所示 高斯投影方法 surveying
2. 分带 • 高斯投影平面上的中央投影为直线,其余子午线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直线投影后长度不变,曲线投影后投影在平面上长度大于球面长度,而且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为了将长度变到限制在测量精度允许范围之内,进行投影带的划分,将地球按经纬线划分为6°、3°、1.5°投影带 。 分带 surveying
投影带划分方法 • 为了将长度变型限制在测量精度允许范围之内, 我国规定采用六度带和三度带进行投影带的划分,将地球按经纬线划分为6°、3°、1.5°投影带 。(6°、3°是全球分带,1.5°是为某项工程防止变形来用). surveying
投影带划分方法 • ⑴6°投影带 • 我国位于6°带所在范围13带-23带带号从首子午线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称为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第一个6°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3°,任意一个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可按下式计算.n为投影带号。例题:某一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 n=(L。+3)/6≈20.先求带号n • 则L。=6×20-3=117°第20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7°。 surveying
分带 • ⑵ 3°投影带 • 从东经0°子午线的1°30′开始每隔经差3°划分一个投影带,其第一带的中央子午线是东经3°,第二带中央子午线是东经6°,3°带的范围25带-45带。 surveying
建立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右图1-6所示 • ⑴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系有区别; • ⑵为保证y为正值,y加500km; • Ya=500000+148680.54 Yb=500000-134240.69, • ⑶区分各带 • ⑷地面点位用(x,y,h)来表示。 • ⑸投影带的选择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surveying
3、独立平面直角坐标如图1-7所示 • 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西南角,使测区全部落在第一象限内,Y坐标值为正值,以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为x轴方向,建立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 系 surveying
4、国家大地坐标系 •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 大地原点在现在俄罗斯的普尔科沃 • 2)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IGA-75椭球,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按局部密切条件重新定位。 surveying
二高程系以及地面上点位的表示方法 • 1、国家高程系 • 1)1956年黄海高程系 • 水准原点其高程为H72.289m。 • 2)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 水准原点的高程为H72.260m。 surveying
二.地面点的高程 • 如图1-8所示 • 绝对高程起算点的高程为H72.260m。 • 相对高程起算点的高程为任意假设,H100,H200一般依地区高程假设。 • 高差概念 • 定义:⑴地面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 ⑵两个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相同。 高程与高差 surveying
1.4.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 如图1-9所示 • P代表球面,代表水平面,两面在A点相切。 • 球面弧长为D,水平距离为D`。两面所产生的长度误差: • 将tgβ按级数展开,并略去高次项,整理代入式. • 则两点间距离差 • 用相对误差表示: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影响 surveying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距离误差和相对误差表 • 取R=6371km,以不同 D值代入式(1—5)可得表1-1 •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距离误差和相对误差.距离D(km) surveying
结论: • 当距离10km时,以平面代替曲面所产生的距离相对误差1:125万.这样微小的误差,就是在地面上进行最精密的距离测量也是 • 容许的,对于制图,这更是容许。因此,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即面积约300KM2内,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surveying
对高程的影响 • 即为水平面代替水准面产生的高程误差,设 • 则由图形可看 • 展开: • 则 • 上式中,用代替,与相比可略而不计,则得下式,高程误差 (1—6) • 以不同距离代入上式,得相应的高程误差值列于 surveying
以不同距离代入上式,得相应的高程误差值列于以不同距离代入上式,得相应的高程误差值列于 • 表1—2 surveying
结论:由表1—2可知,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在1km的距离内,高程误差就有8cm,因此,当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结论:由表1—2可知,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在1km的距离内,高程误差就有8cm,因此,当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 surveying
§1.5测量工作的程序和原则 • 一、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 • (1)地球表面的外形复杂多样,在测量工作中,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 • 地形:地物,地貌 • 测量工作须遵循的原则: • 即测量工作在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 测量次序:先控制后碎部 • 测量精度:从高级到低级 • 步步有检核 surveying
测量工作基本内容 1.控制测量 • (1).平面控制网 (2)高程控制测量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同时测定控制点 的坐标和高程,是控制测量发展方向 surveying
碎部测量 • 2.碎部测量: surveying
3.基本观测量 基本观测量用几何元素表示为: 1)距离 2)角度 3)高差 两点间沿铅垂线方向距离。 surve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