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602 Views
国民经济核算. 主讲教师 陈丽虹. 电话: 68602257 、 68612678 电子邮件: chenlihong@cqdd.cq.cn. 第 一 章.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的 基 本 理 论. 第一节 国 民 经济核算 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核算. 微观经济核算. 宏观经济核算. 从纵向运行看. 国民经济. 从横向结构看.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 国民核算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 . 克利夫于 1941 年提出了国民核算一词。.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E N D
国民经济核算 主讲教师 陈丽虹 电话:68602257、68612678 电子邮件:chenlihong@cqdd.cq.cn
第 一 章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的 基 本 理 论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核算 微观经济核算 宏观经济核算 从纵向运行看 国民经济 从横向结构看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 • 国民核算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于1941年提出了国民核算一词。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 1968年联合国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称新SNA)。 • 1993年联合国修订SNA,从而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 第一阶段:1950年__1984年 • 第二阶段:1985年__1992年 • 第三阶段:1993年以后。1993年我国提出了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行方案,并在1998年正式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资料。
四、国民经济核算与 其 他 学 科 的 关 系 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且核算资料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
A B C E 例题1: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 )。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 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 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 D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相同 E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存在差别
第 二 节 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一、国民经济 核算目的 从总体上说 从内容上说 从方法上说 从发展上说
二、国民经济活动部门 (一)机构单位: 1、概念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机构单位有两大类一类是住户;另一类是法人或社会实体。
2、机构单位的分类 (1)按机构单位经济 活动的市场特征不同 营利性机构单位 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常住机构单位 (2)按是否从一国或地 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 非常住机构单位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非常住单位: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
经济领土:是指该国政府控制的领土、领海和具有捕捞与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还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即驻外使馆和领事馆用地,但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事馆用地。经济领土:是指该国政府控制的领土、领海和具有捕捞与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还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即驻外使馆和领事馆用地,但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事馆用地。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常住单位在该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准)。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常住单位在该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准)。
例题2: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包括( )例题2: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包括( )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 C)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D)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ABD
(二)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企业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 (6)国外
(三)基层单位 1、概念 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而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2、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 (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 (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四)产业部门 • 第一产业:农业 •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
AEGH 例题3: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 A)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 B)自来水和电力 C)伐木 D)机器设备制造 E)国家机关 F)渔业 G)保险业 H)房地产管理
三、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1. 货物和服务交易 2. 分配交易 3. 金融交易 4. 内部交易
(一)经济流量 (二)经济存量 四、经济流量与存量
五、市场价格 1. 要素价格 2. 基本价格 =要素价格+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净额 3. 生产者价格 =要素价格+生产税净额 =基本价格+产品税 4. 购买者价格 =生产者价格+商业流通费+运输费用
例题4:内部交易按交易发生时的( ) A)要素价格估计 B)生产者价格估计 C)购买者价格估计 D)当时同类市场交易的市场 价格核算 D
一、国民经济运行 第 三 节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就是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
二、国民经济核 算 总 量 描 述(见教材第17页图1-1)
期初资产负债 进出口 国外 资本转移金融负债和投资 要素收入 经常转移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原始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 金融投资 最终消费支出 储蓄 金融负债 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 出 为居民服务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 其他资产负债数量变化 资本形成 其他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 固定资本形成 库存投资 重估价 实物社会转移消费 公共消费 居民消费 积累 期末资产负债 消费 最终产品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示意图: 生产阶段 ——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分配阶段 ——国民原始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 最终使用阶段 ——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见教材第20页图1-2)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见教材第20页图1-2)
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 生产 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 产品分类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对外经常项目分类 收入形式分类 政府目的分类 进 出 口产品分类 消费 消费目的分类 对外资本项目分类 积累 最终产品 固定资产类型分配 储 备类型分配 金融资产和负债分配 期初期末资产负债存量分类 表示经济活动领域
例题5: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例题5: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A
一、市场原则 即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来确定国民经济核算范围、分类、帐户划分等。 第 四 节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 即国民经济核算把资产界定为 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能够行使所有权的统计范围,负债与资产相对应。
三、三等价原则 生产 分配 支出 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示意图
四、核算统计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2)现行价格核算原则 注意: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会计核算原则的区别。
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 第 五 节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二、国民经济帐户方法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本章小结: 1、掌握国民经济的概念。 2、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目的,机构单位、常住单位、经济领土、经济利益中心、基层单位等概念,机构部门、产业部门的分类。
3、理解交易、经济流量、存量的概念及内容,市场价格的基本形式。3、理解交易、经济流量、存量的概念及内容,市场价格的基本形式。 4、掌握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相关指标。 5、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的特点。
1、 账户中所设置的科目 2、账户设置的体系 3、账户需设置平衡项 4、账户及账户体系的作用 5、实施四式记账核算
生产 产品 流通 收入 分配 消费
从总体上说: 是为经济运行检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从内容上说: 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
从方法上说: 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的目的。
从发展上说: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是国家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要强化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监测、反馈与预警的系统功能,从而更好地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