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01 Views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概述. 第二节 现金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 应收账款的成本.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但同时也会因销售增加而产生一定的收益。 (一)机会成本 (二)管理成本 (三)坏账成本. 二、 信用政策的制定. (一)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日到付款日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
E N D
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第一节 营运资金概述 第二节 现金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成本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 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但同时也会因销售增加而产生一定的收益。 (一)机会成本 (二)管理成本 (三)坏账成本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 (一)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日到付款日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 【例7-5】某公司现在采用3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 用政策,拟将信用期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额付款即 不给折扣,该公司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其他有关 的数据见表7-3。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 表7-3 信用期间备选方案表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应否改变信用期。在分析时,先 计算放宽信用期得到的收益,然后计算增加的成本,最后 根据两者比较的结果做出判断。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 (1)收益的增加: 销售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200 000-150 000)× (5-4)=50 000(元)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应计利息增加=20 000-7 500=12 500(元)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6 000-5 000=1 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lO 000-6 000=4 000(元) (4)改变信用期的净损益: 收益增加一成本费用增加=50 000-(12 500+1 000+ 4 000)=32 500(元) 由于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增加,故应采用60天的信用期。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 (二)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客户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 “5C”系统 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通常决定于五个方面,即客户的信用品质(Character)、偿付能力(Capacity)、 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济状况 (Conditions)等,简称“5C”系统。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折扣的表示常采用如5/10、3/20、N/30这样一些符号形式。这三种符号的含义为:5/10表示10天内付款,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5%;3/20表示20天内付款,可享受3%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7%;N/30表示付款的最后期限为30天,此时付款无优惠。 (三)现金折扣政策
三、收账政策的制定 【例7-6】某公司是一个商业企业。由于目前的收账政策过于严厉,不利于扩大销售,且收账费用较高,该公司正在研究修改现行的收账政策。现有甲和乙两个放宽收账政策的备选方案.有关数据如下表,已知A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20%,应收账款投资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5%。坏账损失率是指预计年度坏账损失和销售额的百分比。假设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表7-4 收账政策备选方案表
三、收账政策的制定 表7-5 收账政策分析评价表 单位:万元 通过计算分析,应该改变现行的收账政策,采用甲方案。
四、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一)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三)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 (四)坏账准备金制度
第四节 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分类与功能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企业持有存货的主要功能是: (1)防止停工待料; (2)适应市场变化; (3)降低进货成本; (4)维持均衡生产。
二、存货的成本 (一)进货成本 进货成本是指存货的取得成本,主要由存货进价和进货费用两个方面构成。 (二)储存成本 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即为存货的储存成本,主要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费或机会成本、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存货残损霉变损失等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由于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成品供应中断导致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三、存货的控制方法 经济进货批量: 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总成本: 年度最佳进货批次: 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 (一)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经济进货批量的基本模型:
三、存货的控制方法 ABC分类管理法亦称作重点管理法,是一种体现重要性原则的方法,即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存货分类的标准主要是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最基本的是金额标准。 三类存货金额比为70% :20% : 10%; 三类存货数量比为10% : 20% : 70%; 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后,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二)存货ABC分类法
三、存货的控制方法 只有在使用之前才从供应商处进货,从而将原材料或配件的库存数量减少到最小;只有在出现需求或接到订单时才开始生产,从而避免产成品的库存。 优点是降低库存成本。但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要求企业内外部全面协调和配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经营风险加大 。 (三)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 原理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