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無線網路之發展 技術

無線網路之發展 技術. 講師 陳烱勳 Mail : mikemouse@is.cs.nthu.edu.tw mikemousenana@gmail.com 課程網頁 : http://140.114.78.121/~mikemouse/. I. 無線通訊網路簡介. 無線通訊的定義與簡單的分類. 無線通訊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電磁波 無線通訊網路 利用無線電波 (radio frequency: RF) 不需要實體纜線,所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無線 通訊簡單地分為兩大類:

pax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無線網路之發展 技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無線網路之發展技術 講師 陳烱勳 Mail:mikemouse@is.cs.nthu.edu.tw mikemousenana@gmail.com 課程網頁:http://140.114.78.121/~mikemouse/

  2. I.無線通訊網路簡介

  3. 無線通訊的定義與簡單的分類 • 無線通訊(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電磁波 • 無線通訊網路 • 利用無線電波(radio frequency: RF) • 不需要實體纜線,所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 無線通訊簡單地分為兩大類: • 行動式通訊(Mobile Communication)-使用者可處於快速移動的狀況 • 定點式通訊(Stationary Communication)-使用者的位置改變,必須限制在一定的範圍與速度之內

  4. 無線通訊網路的種類與應用 衛星網路 蜂巢網路 無線區域網路 個人通訊網路 無線感測網路 無線隨意網路 無線電封包廣播網路 無線通訊網路 傳真 語音、影像、視訊傳送 娛樂 電子郵件 遠程追蹤監控 遠端連線… 呼叫器 蜂巢式電話 智慧型手機 平板電腦 筆記型電腦… 裝置 服務

  5. 分類 的主要考慮因素 • 六項通訊的特性 • 通訊的方向性 • 單工 • 半雙工 • 全雙工 • TDD,Time-Division Duplexing • 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 • 傳輸資料的性質與種類 • 所使用的頻率區段 • 使用的範圍與限制 • 使用者的位移狀態 • 通訊時間的長短 • 例如呼叫器(Pager),其通訊是單向性,傳輸的是資料而非語音,使用的範圍限於國內,使用者的移動性不受限制,通訊時間短

  6. 從涵蓋範圍來看無線通訊網路 • 電腦網路用涵蓋範圍來分類 • 無線區域網路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無線個人網路 (WPAN) • 無線廣域網路 (WWAN,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 固定式的無線網路 (Fixed Wireless)

  7. 無線區域網路 (WLAN) • 範圍約辦公室或是一般校園的大小 • IEEE 802.11a(5GHz)-54Mbps • IEEE 802.11b(2.4GHz)-11Mbps • IEEE 802.11g(2.4GHz)-54Mbps • IEEE802.11n(20MHz/40MHz)-300Mbps~600Mbps • 使用多個發射和接收天線(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 ) • 歐洲發展的HiperLan/2也是WLAN的協定,使用5GHz的頻段,可支援54Mbps的傳輸速率

  8. 802.11i • 彌補802.11脆弱的安全加密功能(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 向前相容RC4的加密協議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 • 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

  9. 無線廣域網路 (WWAN) • 主要運用為蜂巢網路(Cellular Network)與衛星(Satellite) • WWAN的兩種運用方向 • 純粹資料傳送服務,例如CDPD(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網路可支援19.2Kbps的資料傳輸速率 • 包含各種通訊服務,如資料、語音與多媒體等

  10. 無線個人網路 (WPAN) • 無線個人網路涵蓋區域比WLAN或WWAN都來的小 • 要求的資料傳輸速率或是功率都不高 • 以藍芽(Bluetooth)技術建立的Bluetooth piconet為例,約能涵蓋一般住家範圍

  11. 固定式的無線網路(Fixed Wireless) • 指通訊器具之間以無線的方式通訊,但是器具本身的位置是固定的 •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是一種固定式的無線網路技術,以一對多架構在216MHz到600MHz的頻段上傳訊,速率可達155Kbps,涵蓋範圍達10Km的半徑

  12. 無線網路的主要媒介 • 無線網路的技術演進對於所形成的無線網路結構會有一定的影響 • 蜂巢網路要建置基地台並取得使用頻率的執照 • 無線區域網路可以自行架設,不經由電信業者 • 無線個人網路強調的是架構簡單、有彈性的極小區域的互連

  13. 無線網路的主要媒介 • 無線電頻率(radio frequency) • 無線電的使用受到管制,某些頻率的使用必須有執照 • 雷射 (laser) • 雷射技術的使用成本較高 • 通常架設在建築物之間傳訊,再以光纖連接建築物內部網路 • 紅外線 (Infrared) • 1993年標準化 • 紅外線傳輸的有效距離為30呎,傳訊時設備之間必須無視線障礙(clear line of sight)

  14. 無線網路的主要媒介 • 微波 (Microwave) • 作為遠距離通訊之用,需要建置中繼站 • 使用頻率在2GHz到40GHz • 藍芽(Bluetooth)技術 • 適用於小區域的無線通訊,可節省一般週邊設備連接線的使用與數量 • 例如電腦與數位相機、手機之間的資料傳輸 • 衛星通訊技術 • 衛星通訊可以提供語音、資料與定位服務,當地面通訊受到破壞時,衛星通訊通常還能保持通訊能力 • 分為三大類,低軌道、中軌道與同步軌道

  15. 無線網路的主要媒介 • 低軌道(LEOs, Low Earth Orbits) • 衛星距地表約100-300英哩,繞行地球一圈約90分鐘 • 中軌道(MEOs, Medium Earth Orbits) • 衛星距地表約6000-12000英哩 • 同步軌道(GEOs, Geostationary Orbits) • 衛星距地表約22282英哩

  16. 無線通訊網路的歷史 • MTS (Mobile Telephone Service) • 由貝爾電話實驗室發展,是美國最早的公眾行動通訊系統(public mobile system) • MTS僅支援半雙工通訊 • IMTS(Improved Mobile Telephone Service) • 貝爾公司於1965年推出IMTS,支援全雙工通訊 • 在30MHz~30MHz頻段內分配19個30KHz的頻道 • 在450MHz頻段內分配26各25KHz的頻道 • 無線電塔必須建立在高處,涵蓋範圍廣達50英哩

  17. 無線通訊網路的歷史 • 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 早期AT&T的工程師想到將無線電訊號的發射台分佈在通訊區域內,當使用者移動時,這些發射台進行轉接(handoff)的功能,使通訊不中斷,如此可以讓更多使用者同時進行通訊 • AMPS是美國早期類比蜂巢技術的標準 •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決定每一個市場中必須有兩個業者平均分配666個頻道,因此產生所謂的A頻段業者(A band carrier)與B頻段業者(B band carrier)的觀念

  18. 無線通訊網路的歷史 • MSAs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與RSAs(rural service areas) • FCC把美國分成734個蜂巢市場(cellular market) • 大型的都會型市場稱為MSA ,預期的地理範圍涵蓋150,000以上的人口,全美國有306個MSA • 比較小型的鄉村與郊外區域稱為RSA,預期的地理範圍涵蓋150,000以下的人口,全美有428個RSA

  19. 行動無線通訊系統的分類 • 由上到下的發展為類比進化到數位通訊的歷程

  20. 蜂巢的概念與設計 • 早期的行動無線電系統 • 涵蓋較大的區域 • 將高功率的發射器架設在高塔上 • 所使用的頻段無法再使用(reuse) • 干擾(interference) • 影響用戶數量的擴增, • 高功率電磁波有危害人體的疑慮 • 蜂巢網路 • 同樣涵蓋範圍達到更高的容量(capacity), • 不增加使用的頻寬

  21. 蜂巢式無線通訊系統的主要組成

  22. 蜂巢式無線通訊系統的主要組成 • 蜂巢式無線通訊系統 • 行動裝置(mobile station) • 基地台(base station) • 涵蓋範圍細胞(cell) • 細胞聚集在一起類似蜂巢,所以將其稱為蜂巢網路 • 基地台會與行動交換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透過固定網路(fixed network)連接在一起 • 細胞涵蓋範圍較小發射器功率低 • 非鄰近的基地台可以再用頻率

  23. 蜂巢設計中頻率再用的觀念

  24. 蜂巢網路工作的原理 • 行動電話(cell phone)開機後,會和最近的基地台聯絡,建立連接,稱之為登錄/註冊(registration)程序 • 一般基地台由天線、放大器(amplifier)、接收器與發送器組成,行動電話也有類似裝置,軟硬體具有轉換語音訊號與無線電訊號的功能

  25. 蜂巢網路工作的原理 • 基地台與行動交換中心(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之間有上傳連接(uplink),可能是光纖線路或無線通道(例如微波連線) • MSC是蜂巢網路的神經中樞, 一個蜂巢網路中有好幾個MSC,每個MSC負責數個細胞區域與基地台的通訊作業 • MSC也執行通話的路由引導(call routing),傳送指令給基地台 • MSC也稱為MTSC(mobile telephone switching office)、MSC(mobile-service switching center)或MTX(mobile telephone exchange)

  26. 轉接(handoff)的觀念 • 蜂巢電話網路是由許多重疊的細胞組成,每一個細胞內都有一個基地台,雖然我們將細胞畫成六角形,但實際上細胞像是重疊的圓形區域 • 一個蜂巢網路擁有有限數目的可用頻率,也稱為頻道(channel) • 蜂巢電話透過這些頻道來收送資料,為有效利用所分配到的頻道,蜂巢電話運用所謂的頻率再用(frequency reuse)的技術,提升使用效能

  27. 基地台天線

  28. 無線通訊相關的標準 • 一般辦公室的無線服務 • 無線區域網路(WLAN)與無線交換機(wireless PBX) • 行動用戶蜂巢式的無線通訊服務 • GSM資料傳輸速率可達100Kbps • TDMA資料傳輸速率可達30Kbps • SMR(Specialized Mobile Radio)用於警務、消防救難、計程車等行業

  29. 無線網路中的私密(privacy)與安全(security)問題 • 私密(privacy)與安全(security)問題 • 無線病毒(wireless viruses)的作用 • 蜂巢手機(cell phone)的危機 • 網路安全相關的協定 • IPSec協定 • SSL (Secure Sockets Layer)

  30. 3G技術 • WCDMA • 基於現有的GSM網路亞洲2G容易過渡到3G • 其他電信 • FDD • CDMA2000 • 基於CDMA One • 日、韓和北美區域 • 亞太電信 • FDD • TD-SCDMA • 中國大陸獨自制訂的3G標準 • TDD

  31. 無線隨意網路 • 例如,老師和一群學生可以在戶外形成一個「隨意教室」,交換上課資料(如投影片、講義等),甚至可以進行線上即時考試。

  32. 無線感測器網路 • 無線微型感測器網路 • 為感測器,收集壓力、溫度、溼度等。 • 透過感測器,於感應範圍內偵測週遭環境或特定目標,並回傳偵測數據給網路監控者 • 無線傳輸之方式 • 自我調整與維護或提供所設計之進階系統服務,如野外生態監測系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