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台灣稅制改革的變遷

台灣稅制改革的變遷. A94260029 吳妍慧 A94260033 許理衍 A94260039 劉鶴霖 A94260065 季秉琛. ㄧ、前言. 在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中,稅賦改革是對國家影響相當深的政策,因為稅的高低會影響國庫的收入 ,而稅制的不公平也會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而最近景氣差,很多人就希望政府能夠進行稅改 ,而我們的報告中將會帶大家了解台灣過去及未來的稅改。. 二、過去稅制改革. 第一階段: 日治時期 (1896~1945) 1898 年時公佈了「台灣地方稅規則」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稅制改革的變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稅制改革的變遷 A94260029 吳妍慧 A94260033 許理衍 A94260039 劉鶴霖 A94260065 季秉琛

  2. ㄧ、前言 • 在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中,稅賦改革是對國家影響相當深的政策,因為稅的高低會影響國庫的收入 ,而稅制的不公平也會影響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而最近景氣差,很多人就希望政府能夠進行稅改 ,而我們的報告中將會帶大家了解台灣過去及未來的稅改。

  3. 二、過去稅制改革 • 第一階段: 日治時期(1896~1945) • 1898年時公佈了「台灣地方稅規則」 。 • 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停止了「補助金」制度,台灣正式建立起自己自足的財政體制 ,當時主要稅收來源是:地租與間接稅。 •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 ,日本為了支付戰爭的開銷決定增加租稅收入,主要是提高稅率及新增稅目。 而當年在中國的國民政府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財政改革,一方面整頓舊稅,另一方面創辦新稅 。當時主要以關稅、鹽稅、統稅等三大間接稅為主,但由於戰爭發生以致收入銳減,所以國民政府新設計了:過份所得稅、遺產稅、戰時消費稅等。

  4. 二、過去稅制改革 • 第二階段: 國民政府來台 • 1950年,國民政府進行稅制改革,通過了「戡亂時期台灣省稅制改革綱要草案」,並成立稅制改革委員會,主張建立「戶稅、綜合所得稅及分類所得稅三位一體」制。 • 1951年時公佈「台灣省內中央及地方各項稅捐統一稽徵條例」,主要在建立直接稅體系、加強統一發票制度、加重逃稅處罰等措施。 • 1953年開始,國民政府推行第一期四年經濟建設計畫 ,包括: • 1.關稅保護政策 • 2.外銷退稅 • 3.營利事業與所得減免 • 1956年時實施「新所得稅法」,將三位一體制改為單一式(綜合)所得稅 • 1960年行政院公佈「19點財經措施」,利用租稅制度的減免稅,鼓勵儲蓄,限制消費。

  5. 二、過去稅制改革 • 第一次稅制改革(1968) • 政府在1968年宣布當年為「賦稅改革年」,由行政院成立「稅賦改革委員會」,當時一方面持續配合經濟發展主義,另一方面則是因應職業結構從農業轉向工業部門。還有政府也將稅務考核與稅務稽徵技術的改進,是為稅改的重點計劃。 • 第二次稅制改革(1987) • 台灣在1987年進行了第二次稅賦改革,由財政部設立「賦稅改革委員會」,主要目的是對財稅政策與發展主義之間的配套措施進行檢討,並反思以獎勵投資方案為原則的租稅政策效率問題。提出的改革方案包括:研擬營利事業所得稅與個人綜合所得稅統合計畫、檢討金融保險營業稅制等

  6. 二、過去稅制改革 • 第三次稅改(2002?2007?) • 在第二次稅改後,台灣的稅制不斷的以「稅率低、稅基廣、稅政簡」的稅改基本原則上變動。在2007年時,政府宣佈啟動「第三次」賦稅改革,將稅改分為短、中、長期各項措施。短期措施以取消軍教免稅、調降土增稅最高邊際稅率至40%,以及改進未分配盈餘計算基準等為主。中期措施以綜所稅改採屬人兼屬地主義、取消保留盈餘加徵10%、調高營業稅率並與調降遺贈稅及取消部分銷售稅等配套改革,以及降低土增稅與提高地價稅之結構比重等為主。長期措施係以資本利得課稅問題以及促產條例民國九十八年落日後減免稅優惠條文的全面檢討等為主。

  7. 減稅廣告的真相

  8. 近日,電視媒體不斷出現一則由工總製作的「減稅救經濟」廣告,更砸下重金猛打宣傳,用似是而非的謬論,向全民進行疲勞轟炸式的洗腦,並藉以向賦改會及政府施壓。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近日,電視媒體不斷出現一則由工總製作的「減稅救經濟」廣告,更砸下重金猛打宣傳,用似是而非的謬論,向全民進行疲勞轟炸式的洗腦,並藉以向賦改會及政府施壓。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9. 這系列廣告的內容共分三段,「每段各三十秒,分別以消費力、經濟力、失業率等面向製作,以動畫搭配人聲配音方式呈現,內容強調美國八零年代大幅減稅,在五年內,創造一千七百萬個就業機會。

  10. 廣告引述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極右派經濟學家傅利曼名言,甚至香港、新加坡低稅率經濟大幅成長以及美國八零年代大幅減稅,在五年內,創造一千七百萬個就業機會等例子,目的在於社會大眾支持減稅訴求,乍看之下論點似乎正確背後卻隱含著許多問題。廣告引述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極右派經濟學家傅利曼名言,甚至香港、新加坡低稅率經濟大幅成長以及美國八零年代大幅減稅,在五年內,創造一千七百萬個就業機會等例子,目的在於社會大眾支持減稅訴求,乍看之下論點似乎正確背後卻隱含著許多問題。

  11. 疑點一: 香港、新加坡與台灣的的經濟體系有相當大之差異,減稅廣告一再強調台灣稅率要和香港、新加坡等地區一樣,事實上香港屬於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並沒有國防、外交等支出,而新加波則是因規模較小,只能當作是一個城市來看待,甚至是個沒有言論自由的集權國家,所得不均程度更是台灣兩倍以上,因此要想完全轉移香港和新加坡的減稅政策到台灣,就層面上並不是很適當。

  12. 疑點二: 一九八一至一九九二年,美國在雷根和老布希執政時,採取供給面經濟派學者的「減稅政策」,初期的刺激帶來經濟復甦,但貧富差距亦隨之擴大;之後,政府赤字倍增,利息支出快速成長,高居預算第二位,大量舉債成了經濟發展的大包袱,直到柯林頓執政採「增稅政策」,向富人課稅,才終結了赤字,但仍無法處理龐大的債務餘額。

  13. 台灣的總賦稅是否比其他國家重 • 各國國家稅收占GDP比重:

  14. 財經官員強調,從台灣的低賦稅負擔率可以看出,台灣富人所繳交的實質稅率相對較低,反而多數稅負的壓力都落在薪資所得者的身上,依財政部統計,近年綜合所得稅收中有四分之三是來自勞動所得,來自資本利得者僅四分之一。財經官員強調,從台灣的低賦稅負擔率可以看出,台灣富人所繳交的實質稅率相對較低,反而多數稅負的壓力都落在薪資所得者的身上,依財政部統計,近年綜合所得稅收中有四分之三是來自勞動所得,來自資本利得者僅四分之一。

  15. 傅利曼支持減稅? 在1976年獲頒諾貝爾經濟獎 自由企業的忠實信徒 自由市場是最佳策略 經濟學家最好少干預家庭經濟,就如政府要少干預經濟活動一樣

  16. 1950年代期間提出負所得稅 • 負所得稅的概念是社會福利制度的一環,在對中低收入戶的補助方面,負所得稅補助的對象是有工作的貧戶,一方面可以鼓勵工作,另方面又可以確保其所得收入水準。負所得稅可提高中低收入戶的恆常所得,對促進消費的增加是有幫助的。

  17. 引述傅利曼一段話「在任何可能情況下,管他什麼藉口什麼理由,我都支持減稅。」 • 打出傅利曼的名子,告訴大家他是支持用「減稅」來刺激經濟的。 →由此可知廣告內容為有心人士斷章取義所下之結論。

  18. 未來的稅制改革

  19. 賦改會將以達成「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國際競爭力」及「永續環境」為總目標,透過「增效率」、「廣稅基」及「簡稅政」等改革重點,逐步加以落實,總計初步規劃的研究議題計有下列17項:賦改會將以達成「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國際競爭力」及「永續環境」為總目標,透過「增效率」、「廣稅基」及「簡稅政」等改革重點,逐步加以落實,總計初步規劃的研究議題計有下列17項:

  20. 一、促產條例租稅減免落日所得稅制改革方案之研究。二、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之檢討。三、取消軍教薪資所得免稅配套方案之檢討。四、保險課稅問題之檢討。五、遺產及贈與稅制之檢討。六、土地稅及房屋稅減免規定之檢討。七、能源稅建制之研究。八、營業稅相關問題之檢討。九、實施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之研究。十、所得稅反避稅制度之研究。十一、實施噸位稅之研究。十二、經濟特區課稅問題之研究。十三、綜合所得稅簡化稅政之研究。十四、營利事業所得稅簡化稅政之研究。十五、營業稅簡化稅政之研究。十六、疏減訟源之研究。十七、納稅人權利保護之研究。一、促產條例租稅減免落日所得稅制改革方案之研究。二、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及各項扣除額之檢討。三、取消軍教薪資所得免稅配套方案之檢討。四、保險課稅問題之檢討。五、遺產及贈與稅制之檢討。六、土地稅及房屋稅減免規定之檢討。七、能源稅建制之研究。八、營業稅相關問題之檢討。九、實施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之研究。十、所得稅反避稅制度之研究。十一、實施噸位稅之研究。十二、經濟特區課稅問題之研究。十三、綜合所得稅簡化稅政之研究。十四、營利事業所得稅簡化稅政之研究。十五、營業稅簡化稅政之研究。十六、疏減訟源之研究。十七、納稅人權利保護之研究。

  21. 結論 • 從過去到現在,台灣稅制都是一個比較偏凱因斯學派的政府。而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未來稅制改革上的目標是要穩固稅基、促進稅制公平、簡化稅制避免重複課稅來增加國民的稅賦負擔,最後以促進經濟發展。

  22. 資料來源 • 1.『財政體制的歷史轉型:國家財政與財政改革』----魏少君 • 2.財政部賦稅署 • http://www.dot.gov.tw/display/show.asp?id=2376&lang=1&expand=4&thisitem=25&modify=1 • 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 http://www.npf.org.tw/particle-4656-1.html • http://www.npf.org.tw/particle-2993-1.html • 4.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 http://www.mediawatch.org.tw/civicmedia/?cat=8 • 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0531&ex=&ic= • 6.工商時報---------------------------------------12/14 •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8121400230,00.html • 7.陳菁瑤老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