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70 Views
怎样撰写 案例、课例、教学论文. 肖 建 民. 教师专业学习的方式. 听(读)中学 做中学 把做的说出来 把说的写下来. 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案例、课例的基本特点:情景性 教学论文的基本特点:逻辑性 共同点:创新性. 一、怎样写案例. (一)案例的内涵. 所谓案例,是指 “ 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 所谓案例教学, “ 可以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 —— 郑金洲编著 《 案例教学指南 》 第 1 、 7 页
E N D
怎样撰写案例、课例、教学论文 肖 建 民
教师专业学习的方式 • 听(读)中学 • 做中学 • 把做的说出来 • 把说的写下来
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 案例、课例的基本特点:情景性 • 教学论文的基本特点:逻辑性 • 共同点:创新性
(一)案例的内涵 • 所谓案例,是指“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 所谓案例教学,“可以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第1、7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二)教学案例的内涵 • 教学案例就是对一个真实的教育活动情境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同时也有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案例具有情景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的特点。
(三)教学案例的价值 • 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当然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可或缺。 • 教师要有自己特点的教学理论表达方式,远离身边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的“ 研究”恐怕会“ 高原缺氧” • 案例知识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学案例外显了教师工作中的默会认识 • 教学案例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四)教学案例的类型 • 从案例提供的经验类型来划分,可将案例分为: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 • 从案例研制者与案例事件的亲疏关系来划分, 可将案例分为:当事人案例 旁观者案例 • 从案例反映的内容的特点来划分,可将案例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
(五)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 背景 • 主题 • 事件 • 分析
(六)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1 • 背景 • 问题 • 解决办法 • 讨论 参见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案例1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形式2 • 背景 背景 案例背景 • 情景描述 事件回放 案例描述 • 反思 分析 案例分析 ——大体须有 定体则无
(七)例解:浮力,我终于认识了它----基于“假设”筛选的一次尝试(七)例解:浮力,我终于认识了它----基于“假设”筛选的一次尝试 一、背景介绍 二、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故事 1、直觉产生的想法 2、已有物理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 三、教学策略:尝试“假设”筛选 1、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初步筛选 2、通过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尝试着对提出的众多“可能因素”进行归类 3、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剩余的假设作进一步的筛选,从而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结束语
(八)案例写作的基本要求 1、主题集中:有一个醒目、新颖的题目 2、过程生动:突出教学事件(教学故事) 3、反思到位:折射教学原理给人启示
(九)教学事件 • 教学事件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一个概念。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教学事件就是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个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作用是帮助或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获得和保持。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教学设计原理》
(十)教学关键事件的特点 • 对学生成长起特别重要的作用的,而又非常容易处理不好的事情——结构不良 • 这个事件与其他事件有着广泛的连锁关系的,事件不是孤立的——多元表征 • 对这个事件的处理特别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技能和水平等,是综合鉴定老师的教育智慧及思想水平的——场景理性
(一)课例的内涵 •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它以教师的实践知识为主,是教师叙述个人在专业生涯过程中经历的改变,包括知识、行为、态度、工作技巧、期望、关注、重要事件经验等。 • “课例研究”,是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提出的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形式与变式 基本形式: 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针对同一内容连续上三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 变 式: • 2、一位教师围绕主题,针对不同内容连续上三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分别(先后)上一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 4、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不同内容分别(先后)上一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
(三)课例研究的特点 • 主体性。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体验者。 • 问题性。问题来源于教学的真实情景,而不是来自某本教科书或某种现成的理论。 • 思辨性。涉及到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牵一发而动全 身”。 • 过程性。重在研究过程, 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 • 互助性。专业人员既与教师结为合作伙伴,又发挥着专业引领的作用。 • 叙事性。研究方法注重叙事研究,通过教与学经验的叙述折射其意义。 • 科学性。思维方式注重假设、归纳与演绎,又蕴含科学发现模式。
(三)课例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 叙述式取向 • 论文式取向
叙述式取向例解:“水雷”揭秘与金属钠 ——基于真实情景问题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 张国华 • 一、问题缘起 • 二、教学实践 1、第一轮教学实践——对真实情境预设讨论框架 2、第二轮教学实践——在真实情境中生成问题并引发讨论 • 三、课后反思 • 1、课堂教学中教师教色的变化 •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 四、结束语
论文式取向例解:体验“做中学”——“测量学校绿地面积”的项目学习 王洁 • 导言 • 与学生一起“做数学” • 生活情境的教学化处理 • 提供适当 的“脚手架 • “做数学”中教师的数学素养 • “做数学”之后 • “做数学”的几点启示
(四)课例写作的基本要求 • 背景交代清楚; • 问题具有普遍性; • 描述实践、反思、改进过程 • 突出教学事件及其冲突; • 揭示教学相关原理; • 语言表述清晰,篇幅适当
(五)课例研究例解:乡愁四韵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式 三、实践过程 1、第一轮教学实践 2、第二轮教学实践 …… 四、几点思考
(一)教学论文的内涵 • 教学论文是指站在一定的教育理论高度去观察和分析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内带有普遍学术价值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思考后,采用思辨方式将材料经过逻辑加工后所形成的反映自己新观点的文章。 • 广义的教学论文包括研究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个案研究报告等。
(二)教学论文的基本特点 • 创新性 • 逻辑性 1、揭示论题核心概念(逻辑起点)的内涵 2、论点鲜明,前后一致(观点是论文的灵魂) 3、论点和论据相统一(材料是论文的血肉) 4、结构严密(结构是论文的骨架) ——递进式 ——并列式 ——递进并列结合式
(三)教学论文的基本结构 • 绪论(开头)——提出问题 • 本论(主体)——分析问题 • 结论(结尾)——解决问题
例解:语文教学设计的细节艺术上海《语文学习》2005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3期例解:语文教学设计的细节艺术上海《语文学习》2005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3期
一个素材 两种写法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反馈
四、怎样撰写 案例、课例、教学论文
(一)精心选题,找准角度 (二)整理教学实录 (三)搜集材料(前测、后测、数据、学生访谈、参考文献等) (四)列出提纲,一气呵成 (五)“冷藏”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