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383 Views
图表类主观题 解题技巧探究. 试一试. 我们一起来读图. 你能分辨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例一 : 图 1 :近几年江苏省 GDP 总量变化 图 2 :近几年江苏省单位 GDP 能耗走势 注: ① 2005-07 年我省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 14 . 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单位 GDP 能耗是反映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并列关系. (补充性的). (解释性的).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 材料反映从 2005-07 年江苏省 GDP 出现高增长,单位 GDP 能耗 呈现下降趋势,
E N D
试一试 我们一起来读图 你能分辨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例一: 图1:近几年江苏省GDP总量变化图2:近几年江苏省单位GDP能耗走势 注:①2005-07年我省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并列关系 (补充性的) (解释性的)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反映从2005-07年江苏省GDP出现高增长,单位GDP能耗呈现下降趋势, 材料反映从2005-07年江苏省GDP出现高增长,单位GDP能耗呈现下降趋势, 说明江苏经济 “又好又快”地发展。 (材料直接呈现的信息) (由此及彼的信息)
例二:2007年我国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情况 注:2007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80%,世界平均水平为60%. (补充性的)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反映了投资、消费、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主要靠投资拉动。 材料反映了投资、消费、出口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主要靠投资拉动。 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贡献率所占比重严重偏低。 (材料直接呈现的信息) (由此及彼的信息)
图表表明: ①A、B两市改革开放30年来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呈现高速增长之势,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两地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苏南A市与苏北B市地区发展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③江苏还需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直接呈现的信息) (由此及彼的信息) (材料想说明的)
例四: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注:2006-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分别是11.6%、11.9%、9% (补充性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表明: ① 2006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②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就业率先升后降; ③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答案①②是材料的直接呈现, ③存在隐藏的信息。 )
图表类主观题审题方法 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审标题(表格名称) 审图表、审关键词(图表内的项目和数据,同时注意纵读和横读) 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 审联系(不同表格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注意时间范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60周年) 注意直读和意读,直读时还要注意分时段读。
图表类主观题通常设问有: 1、分析经济现象,说明存在问题。 (是什么?) ①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②图一、图二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图一、图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怎样解决图表中所揭示的问题,提出建议或措施。 (怎么办?) 3、这样做有何积极意义?(为什么?)
有效信息: 材料直接呈现的信息 隐藏的信息 由此及彼的信息
真题回访 1、(2008江苏卷34)材料一 2004-2007年江苏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答:①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材料直接呈现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材料想说明的问题)。 ②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 ③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 ④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答案② ③ ④都是材料的直接呈现。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答:①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②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 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措施类)
材料一 : 下图为2007—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变化情况。 现实扫描 备注: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1、材料一中主要包含哪些经济信息?
1、材料一中主要包含哪些经济信息? 答案:①2007年1月到2008年初,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状态,经济发展偏快甚至过热,呈现出通货膨胀趋势;2008年4月以后,居民消费价格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经济增速出现下滑。 (材料直接呈现的)
②从07年1月到2008年上半年,国家不断提高存款利率。2008年下半年以后国家不断降低存款利率。②从07年1月到2008年上半年,国家不断提高存款利率。2008年下半年以后国家不断降低存款利率。 (材料直接呈现的) ③说明我国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想说明的)
材料二:1997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基于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形势,把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9月以来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又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材料二:1997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基于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形势,把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9月以来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又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08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现实意义。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08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CPI指数呈继续下行趋势,物价将进一步下降,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从当前看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从长远看物价过低生产难以继续,最终将影响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②CPI指数过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货币供应量不足、流通不畅,国家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益杠杆对经济进行调节,增加市场货币的流通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②CPI指数过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货币供应量不足、流通不畅,国家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益杠杆对经济进行调节,增加市场货币的流通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延伸思考 3、去年9月以来,央行先后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请你说说降息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降息本身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以下影响: 降息本身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以下影响: ①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对国家:维护资本市场稳定、降低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刺激消费,扩大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③对银行:吸收存款下降,贷款增加。一方面银行获利增加,但另一方面面临贷款资金来源减少的风险。 ④对居民:存款利息减少,可能转变投资理财方向;增加个人消费。
延伸思考 4、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请你结合材料一说说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还应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②从07年1月到2008年初,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③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延伸思考 5、有人认为:国家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就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请你对此作简要评析。
答:①现阶段,国家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答:①现阶段,国家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②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还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③在运用经济手段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手段,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④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若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角度回答,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