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170 Views
第九章 信用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与外部防范. 第一节 信用担保业务的主要风险点. 受理风险 调查与评估风险 审评风险 签订担保合同风险 担保监控风险 会计控制风险 代为清偿和权利追索风险. 第二节 信用担保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受理申请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调查和评估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审批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签订担保合同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日常监管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会计控制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代位追偿和权利追索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第三节 信用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 、风险内控程度的衡量标准
E N D
第一节 信用担保业务的主要风险点 • 受理风险 • 调查与评估风险 • 审评风险 • 签订担保合同风险 • 担保监控风险 • 会计控制风险 • 代为清偿和权利追索风险
第二节 信用担保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 受理申请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 调查和评估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 审批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 签订担保合同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 日常监管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 会计控制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 代位追偿和权利追索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设计
第三节 信用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 一 、风险内控程度的衡量标准 • 二 、建立完善担保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局 •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产权 • (二)建立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 • (1)信用担保业务审查内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 • (2)担保项目评审制度 • (3)担保业务操作规范 • (4)集体审批制度 • (5)担保业务“三查”制度 • (6)担保风险奖惩制度 • 三、建立自我约束和 控制机制 • 四、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及风险准备金制度
第四节 信用担保的外部风险及防范措施 • 一、影响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 • (一)经济环境 • (1)宏观经济 • (2)地区经济 • (3)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 • (4)信用环境状况
第四节 信用担保的外部风险及防范措施 • (二) 行业环境 • (1)行业的地位 • (2)行业发展与竞争 • (3)行业前景 • (三)政府监督与政策导向 • (1)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 • (2)政府监管和后续政策支持
第四节 信用担保的外部风险及防范措施 • 二、信用担保的外部风险防范 • (1)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 (2)加强部门和行业指导,完善政策服务环境 • (3)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征信体系,把担保机构纳入到征信体系之中,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信用咨询服务,全面了解掌握企业资产规模、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生产经营信誉状况,为确定是否给予信用担保提供决策依据 • (4)加强协调配合,实现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双赢” • (5)加强筛选推荐,支持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享受税收减免。 • (6)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
第五节 信用担保风险的法律控制 • 一、我国信用担保风险法律控制存在主要问题 • (1)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于担保行业发展 • (2)银保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建立 • (3)监督管理制度出现真空 • (4)社会配套协作机制不完善
第五节 信用担保风险的法律控制 • 二、完善担保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议 • (一)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法律制度 • (二)建立银保风险共担制度 • (1)加强立法,以法律促动商业银行全面介入融资担保体系,并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的介入。 • (2)政府和银监会应该出面协调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关系。 • (3)担保机构应该用卓越的信用和业绩取得银行的理解和信任,尝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切实补偿双方资金安全和利益 • (三)建立再担保制度 • (四)完善担保监控及风险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