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24 Views
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 李蕾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 年 10 月 28 日. 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商务英语的界定 三、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 1. 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 3. 教学材料 4. 教学效果测评 5. 师资队伍 四、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在我国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至今,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E N D
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 李蕾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2年10月28日
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商务英语的界定 • 三、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 • 1. 课程体系 • 2. 教学方法 • 3. 教学材料 • 4. 教学效果测评 • 5. 师资队伍 • 四、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 •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在我国已有60多年的历史。至今,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其中“以用为本”的提出,是我国人才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
这两个《纲要》对于高校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为国家人才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承担自己的责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李智勇同志在接受焦点访谈记者的采访时说:“‘用’是我国当前人才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而“人才不适用,指的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边是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人才。”这两个《纲要》对于高校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为国家人才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承担自己的责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李智勇同志在接受焦点访谈记者的采访时说:“‘用’是我国当前人才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而“人才不适用,指的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边是用人单位找不到所需人才。”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商贸国际化的背景之下,要求我们高校英语专业能培养出既精通英语,又有较丰富商务基础知识的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这个培养目标转变了人才培养规格,改变了过去那种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的单一英语专业和基础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向,使新世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如何培养适用的人才,应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语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却为解决英语适用人才培养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舞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商贸国际化的背景之下,要求我们高校英语专业能培养出既精通英语,又有较丰富商务基础知识的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这个培养目标转变了人才培养规格,改变了过去那种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的单一英语专业和基础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向,使新世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如何培养适用的人才,应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语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却为解决英语适用人才培养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商务英语的界定 • 中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翁凤祥教授(2012)认为: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有两层含义:1、指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English language which is used in doing int’l business in such fields as int’l trade, int’l marketing, int’l finance, etc. & which carries message either of corporate business texts or of academic business texts.);2、指学科,即:商务英语是研究商务英语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以及英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被使用的规律的科学。
英国著名的BEC教材编写者Leo Jones 和 Richard Alexander(2012)说明商务英语是General English + Special Terms(English used in int’l business background.)。 显然,商务英语学科是一个应用型交叉学科,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对外经贸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2006:7) 因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是属于语言学下面的四级学科,即语言学(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商务英语。
三、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 •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适用性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效果测评、师资队伍等环节。
1. 课程体系 1.1国内研究情况概述。 对于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国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章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强调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附带讲授一些国际商务知识;二是强调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适当减少英语语言课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学分与课时。 阮绩智(2008)强调国际商务知识和商务交际能力;严明(2006)强调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王丽(2009)、温秀颍(2012)则通过对外经贸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以及岗位职业技能。
1.2按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进行课程开发。 基于上述理论,我们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紧密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这一核心,教学计划的制定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方针,使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更趋完善、有效,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时效性。 1.3切实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和创新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知识技能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1.4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可以被创建成为一个“动态型知识网络”。1.4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可以被创建成为一个“动态型知识网络”。 由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而变化的,因此,其课程体系也应设计出一个“动态型知识网络”。这个网络应面向国际商务社会需求,教学资源应丰富多变。该课程体系可以自动链接到最新的商务知识、商务动态、商务政策、商务谈判等动态知识节点。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最新商务信息。(刘法公,2012) 1.5设计出商务实践模块。 让学生亲身参与商务面试、商务谈判、贸易运作、商务团队等实践活动,并由指导教师通过现场观察、个人访谈和过程跟踪等实地调查方法来评价和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通过“动态型商务课程”的学习, 提高商务沟通、商务决策、商务创业这三大能力。
2. 教学方法 2.1 运用“在商言商”商务英语教学法(Teaching BE in a Business Way)。 所谓“在商言商”商务英语教学法,是指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借用公司经营、管理方式来组织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师就得以以下身份来教授学生:商人(总裁,经理,业务员等);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学者(学术研究者);社会工作者(教育者);等等。(翁凤祥,2012) 2.2倡导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交际法教学演变而来的,它是指通过任务来运用语言、学习语言。其实质就是为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学了就用(learning then using)。因此运用语言成了商务英语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的契合点。这是商务英语教学中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Evan,2005)
2.3运用对比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对商务英语中的词汇、术语、句子、文体进行语义比较。如:同样一个词,在基础英语中,其词义如何,而在商务英语中该词的词义有什么变化,其中的规律是什么。通过比较、辨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商务英语在词汇、语义、句法、文体等方面的特殊性。(刘法公,2001) 2.4注意商务与英语的交叉平衡。 鉴于商务英语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商务与英语怎样做到交叉平衡,教师们常常感到棘手。虽然众所周知,商务英语以语言为重点,但是,国际商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占多少比例?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在商务与英语之间进行平衡。平衡的不同结果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商务与英语的矛盾关系突出表现在两者的交叉平衡关系上。(翁凤祥,2012)
2.5应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对企业做出的问卷调查,发现实践性教学是多数企业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突出要求。与此相对应,企业认为学校更应重视国际贸易实务、管理学、营销学、国际金融等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此外,企业认为,谈判类、营销类、管理类及口语应成为英语专业实践课的重点。目前,相当数量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与设计上都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应特别加强。(温秀颖,2012) 2.6 运用case study, role-play, simulation, group discussion等商务英语教学法。 在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穿插一些案例分析、角色表演、模拟、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通过学生的这些课堂互动,使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有较充分的理解。课堂进行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类案例可以取材于真实的国际商务活动,也可以从各种英文媒体的纪实报道中提取,使其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
3. 教学材料 3.1 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设定适用的教材。 要分析、研究学校的地理环境、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等,来确定本校本专业各课程的教材开发和使用取向。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现状分析调查→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教学实践→修改完善。(余萍,2011) 3.2平衡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 在编写商务英语教材的过程中,编写者对教材的国际商务内容和商务英语语言的比重问题必须慎重考虑。在课文选材上,在编排体例上,在注释内容上,在练习设计上等方面,必须突出商务英语语言,同时又不能忽略国际商务学科基础知识。(翁凤祥,2012)
3.3编写、整理、设计出商务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材料。3.3编写、整理、设计出商务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材料。 商务英语具有复杂性和外部性的特点。其复杂性表现在:国际化知识信息量大,交叉性明显,学习者掌握众多的交叉信息非常艰苦。外部性表现在,商务学科知识不断从外部进入体系,外部知识决定着核心知识内涵。因此,商务英语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让每个学生在本科期间熟练掌握所有的商务理论及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刘法公,2012) 3.4尽量使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真实材料。 教学材料应选择来自现实工作中的真实语料,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境,促进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在难易度上,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注意教材编写的语言难度,将原版的英语材料进行改写和简化,降低难度,以便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商务英语教材还应注重时代性、信息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设计定制材料、框架性材料。 众所周知,商务英语教学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而进行的。不添加任何辅助材料或作出某方面的调整,一本教科书是很难完全满足人们需要的。(Evan, 2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定制材料(tailor-made materials)和框架性材料(framework materials,常用于商务当中)来补充课本的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具体需要。这包括利用网上的资源(语料库)、商业音像制品、公司/企业的对外文件、修改教学材料等。这些材料的优点是:它们更具体,更加适合于教学目的。 3.6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模态语料库。 要开展基于网络的真实语境下的商务英语学习活动,模拟未来真实的国际商务与跨文化环境,逼真地呈现各种国际商务业务流程,让学生“边干边学”、“理论联系实际”,彻底改变外语课“满堂灌”的现象。(王立非, 2011)利用语料库的信息和数据,随时增加、补充教材当中不足或有关的内容。
4. 教学效果测评 4.1 定期获取毕业生对教学后续效果的反馈和建议。 可采取各种方式了解商务英语毕业生对在校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实践课程的后续效果的反馈和建议。 4.2 召开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系列座谈会。 联系学生的就业单位,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情况。并且可通过企业了解商务英语主要职业岗位群(文员、行政秘书、外销员、商务接待等)的岗位需求及行业发展动态。 4.3 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国际商务专家和国际商务从业人员访谈、头脑风暴等调查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分析研究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课程体系结构分析并获取商务英语理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4.4通过让学生参加证书考试进行测评。 对于学生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以测评教学效果。如即将在全国高校开展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外销员资格考试”、“英国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以及“LCCI商务英语证书考试”等方式加以检验。 4.5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测评。 如“句酷批改网”。是基于多个语料库和云计算的英语作文自动批改在线服务系统,能够提高教师批改英语作文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通过网上批改,教师可以迅速方便地了解学生写作的优缺点,以便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改进教学。
5. 师资队伍 5.1商务英语教师应具有商务工作实际经验和经历。 高校应与公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定期进行实习或实训锻炼,还要让教师在企业、商务部门挂职锻炼,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学术研究方向,定期从事商务实践活动,以获取并储备商务当中一手教学资料,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深受学生欢迎的不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而且是那些具有较多商务工作实际经验的教师。 5.2 商务英语教师应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思想。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教授(1935)提出:教育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基本属于服务性产业。因此,教师于学生来说,就好比前者是雇员,学生是老板。如要不被学生所解聘,你就得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客户(学生)服务的思想。(翁凤祥,2012)课前,可使用问卷、访谈或观察等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和偏好评估,再拟出课程大纲,确定教学材料。课后,应当经常这样进行反思:这堂课我上得怎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Evan, 2005)经常或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3 商务英语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 即:拥有一个或多个与商务有关的执业资格或从业资格证书,如LCCI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师资格证书(FTBE);外销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等等。获得了这些证书,表明教师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或商务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商务英语的教学,为学生服务,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4 较高难度的课程应使用海归教师。 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当中,有些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难度较大,使用现有的教师往往满足不了学生的教学要求。高校应该不吝资金,引进教学效果好、又深受学生欢迎的海归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可以担任难度系数大的课程,还可以传帮带现有的青年教师,带给他们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传给他们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这往往会收到意向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这还有利于尽快实现教师由英语向商务英语的转型。
5.5 定期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修培训。 (李蕾,2009) 目前,许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都存在着教师知识结构无法满足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要求的问题。因此,应在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学校应尽可能地给教师们开通进修学习渠道,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教师们以各种方式进修培训,以获得从事商务英语教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5.6 聘请企业、商务部门的总经理/CEO/董事长等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 这些商务精英都拥有长期商务实战经验和经历,具有商业头脑和智慧以及领导者的组织驾驭能力和开拓创业精神。由他们来给学生讲课,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结论 • 综上所述,要真正使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服务并适应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仅仅依靠商务英语专业所在学院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学校的紧密配合和支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财力等扶持。 • 商务英语其学科本身决定了它是英语与商科交叉融合的一个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平衡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师、研究者以及教材编写者等来说,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拥有外贸自主权,国际知名大公司、企业在我国竞相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是技能而非学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从而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出口冷的问题,必须前瞻预测、主动适应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适用性商务英语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实现毕业生与市场的热对接,以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拥有外贸自主权,国际知名大公司、企业在我国竞相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是技能而非学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从而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出口冷的问题,必须前瞻预测、主动适应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适用性商务英语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实现毕业生与市场的热对接,以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Ellis, M. & Johnso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Evan Frendo. How to Teach Business English [M]. Longman/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5. [3]杜洁,姚键. 服务型学习:城市型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途径[J]. 外国语文,2011(12): 123-126. [4] 胡剑萍. 多重视角论商务英语学科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11(2): 89-90. [5] 李蕾. 城市型综合大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2): 69-70. [6] 刘法公. 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5-27 [7] 闵玉娟.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2(5): 7-8. [8] 王立非, 李琳. 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 外语界,2011(6): 7-10. [9] 翁凤祥. 商务英语学基本问题与逻辑起点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86-88. [10] 余萍. 关于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探讨[J]. 外国语文,2011(12): 143-145. [11] 张佐成. 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6
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