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说课稿 杭州外语学校周婧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说课稿 杭州外语学校周婧景. 单元教学备课的基本依据. 《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 具体学习要求 ) 学生的学习情况 ( 初中基础、高一现状 ). 教材只是备课与教学的最重要资源. 教材分析. 教法选择. 学法指导. 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 《 教学指导意见 》 学习要求 解读. 知识能力. 三维目标.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船、浆、岸关系). 一、教材分析. ● 《 教学指导意见 》 教学建议 理解.

pasc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说课稿 杭州外语学校周婧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说课稿 杭州外语学校周婧景

  2. 单元教学备课的基本依据 •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具体学习要求) • 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基础、高一现状) 教材只是备课与教学的最重要资源

  3. 教材分析 教法选择 学法指导 教学流程

  4. 一、教材分析 ●《教学指导意见》学习要求解读 . 知识能力 三维目标 过程方法 . . 情感态度 (船、浆、岸关系)

  5. 一、教材分析 ● 《教学指导意见》教学建议理解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脉络,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成就及代表人物,从科学与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6. 一、教材分析 ●专题整体感知 科技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 术、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些艺术门类 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 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 迭现。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 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 壮丽画卷,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7. 一、教材分析 ● 专题整体思考 该专题呈现给我们的是祖先丰硕的智慧成果:技术及用具的发明,信息的表达、传递和欣赏(通过语言、肢体——书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两者又是互相关联,随着技术及用具的发明,市民生活的兴起,信息的表达、传递和欣赏,从实用层面走向审美层面,从无意识地创造走向自觉地创造,走向世俗化、多元化。(与第五专题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有所联系)

  8. 一、教材分析 ●聚焦本专题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 确定依据:让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领略古代 中国的文化成就,能增益学生对民族科技和 文化的自豪和自信。 启发学生思考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后来发展滞后的原因。

  9. 一、教材分析 ●聚焦本专题重难点 教学难点:科技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 确立依据:针对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的 心理,容易导致单纯记忆基础知识而疏于思 考。因此,运用浅化机制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 习方法,由浅入深地突破,真正领会知识,提 高能力。

  10. 一、教材分析 ●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对比

  11. 二、教法选择 教学方法(参考《教学指导意见》教学建议): 讲授法 探索—研讨法(发现学习) 非指导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等

  12. 二、教法选择 教学手段: 运用图片和材料等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 (依据: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情节性等特点)

  13. 二、教法选择 ★ 教法亮点: 本专题以“中国古典文化”为主题,分为三个展台“中国古代科技展台”、“中国古代艺术展台”、“中国古代文学展台”。学生、教师充当解说员,教师尽量少讲,引导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让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三个展台又可以切实地为杭外传统的三大节日服务)

  14.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 我曾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作了一个民意调查,调查了两个班110个学生,调查内容是(1)你对古代科技文化感兴趣吗?(2)你们初三学过吗?结果是回答(1)感兴趣的是86人,占78.18 %(2)回答没学过的是56人,占50.9%。从这个调查结果来分析,我认为第一,高一大多数学生对古代科技文化是感兴趣的,也就是说内心是有好奇心的。对他们来说是有原始吸引力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开发这种潜能。第二,高一学生很多已经对初三历史有种陌生感,有一种“断层”,这是我们现在教学不利的地方。

  15. 三、学法指导 课前: 自学—搜集资料—提出问题 课堂: 合作—讨论—对话 课后: 拓展性练习与反思

  16.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指导评价;总结归纳 教学流程

  17.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学习要求: • 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 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 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材重难点分析: 重点: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难点: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和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滞后的原因

  18. 整体教学思路的建议 • 鉴于本课内容较浅,古代四大发明系统相对独立但是内容构成又有相似性,建议“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非指导教学法和探究——研讨法。由学生组建第一个展台——古代中国科技展台,并担任解说工作,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我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魅力所在。最后十五分钟教师在活动基础上解决有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在整堂课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促成者。

  19. 关于第一节课——古代中国科技展台(一号展台)的设想:关于第一节课——古代中国科技展台(一号展台)的设想: 实施原则:“自主、合作、体验”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讲解和竞赛 课前准备:①向学生说明活动的目的、形式和内容,提出要求,课前制作展板 ②全班学生分成四小组,安排好小组负责人,并且每个小组推选一位评委 ③提供每块展板需要 ,由小组组长负责具体安排组内成员的工作(资料收集、简单模型制作等等),挑选讲解员并且要求事先经过预演。 准备的建议

  20. 活动过程: ⑴活动一:课前,每个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展板,按照顺序叠放在教室前面。 ⑵活动二:小组按照顺序,由一位或者几位解说员讲解,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现场模拟、使用多媒体等等,形式不限。(讲解完毕后,把展板放置教室后面,课间可提供学生继续观看。) ⑶活动三: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由学生评委给予打分。 评价标准: 根据评委的打分,小组评出四个等级,评出每组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评出全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1. 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日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对流传已久 “四大发明”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第一发明应该是天文历法。那么,国人一直引以为骄傲,口口相传的四大文明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们产生的社会条件,发展过程以及作用和影响又是什么?欢迎来到一号展台——古代中国科技展台,下面由讲解员为大家作具体讲解。

  22. 重点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重点突破 • 最后,教师通过列表的方式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四大发明的产生条件和影响,以板书的形式指导学生总结记忆。

  23. 拓展设计(知识的运用和探究——难点突破) 从P26“学习思考” 及P27“阅读材料与思考”(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一段话)等材料,来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和明清时期科技发展滞后原因 (从中体验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实践活动: (1)分组试验制造胶泥活字 (2)分组试验制造指南针

  24. 二 中国古代的艺术 教学指导意见: • 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 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 •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 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说明:“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戏剧”等三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文人画与山水画的关系

  25. 整体教学思路的建议 总的教学思路是利用视、听等多媒体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调动学生情绪。由师生共同构建二号展台——古代中国的艺术展台,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⒈关于“书法艺术” ⑴通过王羲之的鹅字碑以及兰亭序的故事自然导入,讲述书法艺术的定义使学生明确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⑵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中国汉字的起源,书法艺术产生的社会条件,五种书体的特征、名作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享受中国书法艺术魅力的过程中,了解其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⑶巩固练习,把魏晋、唐宋等著名书法大家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按照两个标准进行分类:一是根据字体对作品归类;二是根据朝代对作家归类。 ⑷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表演、自由创作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书法方面的潜力。

  26. 整体教学思路的建议 ⒉ 关于“绘画艺术” ⑴ 最早的汉字是象形字,书画本为一体。教师事先把课堂要展示的顾恺之、吴道子等大家的作品发给学生,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中采用范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先由学生讲,教师仅给予适当补充。让学生在享受中尝试品评名家名作,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⑵ 通过材料题引导学生分析文人画和山水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⑶ 学生主持并参与“鉴宝节目”: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等作品,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进行鉴赏。

  27. 关于第二节课——古代中国艺术展台(二号展台)的设想(两大幕内容):关于第二节课——古代中国艺术展台(二号展台)的设想(两大幕内容):

  28. 为什么书法艺术不在别的民族或国家产生而单单在中国产生?为什么书法艺术不在别的民族或国家产生而单单在中国产生? 中国人很早用毛笔书写; 汉字是象形字; 跟绘画有联系; 它们大多和纸的发明和使用有关……

  29. 第一幕:一个线条的世界

  30. 导入 “鹅字碑”“兰亭序”的故事,引出书圣王羲之。魏晋书风正是用来形容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那是个书画集大成的年代,书法艺术自觉地进入了文化层面。一个由线条构筑的世界注定要在古老的国度演绎出千年的传奇。讲述书法的定义。

  31. 艺术节书法作品欣赏

  32. 重点知识的巩固 刻画符号 甲骨文 文字 金文 新石器时代: 商: 商周: 春秋战国: 秦: 汉字书法 对文字做了有益的尝试,紊乱 小篆(官)、隶书 秦-小篆、汉隶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明: 一门艺术——书圣;原因 书法 新的高峰——楷书(欧、颜、柳体)、草书 有意无法、个性化——“四大家” 更个性化

  33.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虚玄灵动 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 盛世气象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法度 有意无法 宋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赵孟頫 元代 文徵明、董其昌 强调个性化 明代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五种主要书法字体: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34. 试题设计 重点知识的巩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①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②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简述各种字体的特点?

  35. 试题设计 ——重点突破 重点知识的落实 下列书法作品最能够体现盛唐气度的是( D) ①颜真卿作品 ②欧阳询作品 ③柳公权作品 ④怀素作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6. 拓展设计 ——难点突破(时代精神和书法的关系) 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 材料二: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 顿如山 峙,控 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评张旭书》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政治如何影响书法? 草书有何特色? 时代精神与书法风格的关系如何?

  37. 第二幕:画中有诗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38. 两汉时期的绘画 汉代主要是帛画和壁画。 新的特点是:由于儒学在政治上开始占支配地位,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日益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但浪漫幻想主题依然十分流行。内容充满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体现了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如何去评价右边这幅帛画?说说你的看法。

  39. 佛教、道教的发展,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使这一时期的绘画佛教、道教的发展,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使这一时期的绘画 凸显个性。顾恺之 “以形写神”(布局严整,线条流畅)的绘画理 论成为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西晋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局部) 魏晋的凸显个性

  40. 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代的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

  41.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宋元的山水花鸟

  42.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 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郑板桥的《兰竹图》 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安晚册》之四。 《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

  43. 重点知识的巩固 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按技法分: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 设色与墨笔 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 中国画分类

  44. 材料设计 ——难点突破(分析文人画和山水画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郑板桥赞美黄慎 请回答: (1)文人画有什么特点? (2)郑板桥诗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什么特点?

  45. 拓展训练 ——重点知识的运用 通过观察图片: 这是何时、何人的作品?该作者的人物画有什么艺术特点? 东晋,顾恺之。 布局严整,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

  46. 鉴宝节目: 尝试对书画的鉴赏:展示《清明上河图》等作品,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 《清明上河图》

  47. 尝试对书画的鉴定: • 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 以2530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书画的世界记录,最终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获得。 ■国宝级的无价之宝■举足轻重的绘画上品■流失多年的稀世奇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