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85 Views
遇到问题. 寻找方法. 检验实践. 回顾 总结. 立题. 理论. 实施. 结题. 前言. 一、课题的提出. 1. 实验器材的短缺,导致很多感兴趣而期盼的实验无法开展。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是看不清楚的,只能“听”实验。 2. 在学生实验中,有些学生使用药品大手大脚,每次学生实验完成后,桌面上倒出的药品一片狼藉,仪器中还存在着大量没有反应完全的药品。 3. 做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给师生带来安全隐患和后遗症。. 选题. 研究题目的常用方式. 农村初中利用身边器材做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 1. (关于)***的研究.
E N D
遇到问题 寻找方法 检验实践 回顾 总结 立题 理论 实施 结题 前言
一、课题的提出 • 1.实验器材的短缺,导致很多感兴趣而期盼的实验无法开展。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是看不清楚的,只能“听”实验。 • 2.在学生实验中,有些学生使用药品大手大脚,每次学生实验完成后,桌面上倒出的药品一片狼藉,仪器中还存在着大量没有反应完全的药品。 • 3.做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给师生带来安全隐患和后遗症。
选题 • 研究题目的常用方式 • 农村初中利用身边器材做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 1. (关于)***的研究 2. ***在***中的应用 3. ***初步设想 4. ***的实验研究 5. ***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利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微型实验,解决一些问题 利用医院或家庭中的废旧物品经简单加工做成一些微型实验仪器。 如把医用安培瓶、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针筒、各种口服液瓶和饮料瓶收集起来,整理分类,代替烧杯、集气瓶、细口瓶、广口瓶、试管、导管等。 同时也可以对常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改进,尽可能使仪器微型化。实验箱内的药品,一部分是学生动手从废旧物品中收集来的,如从废电池中收集到锌、石墨、二氧化锰等;一部分是由老师一次性为学生配备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 2.通过常规实验与微型实验的对比,使科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改成微型实验,选择比较典型的适合改进的微型实验并与常规实验进行对比。①水的电解 ②氧气的制取、收集和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性质
三、实施过程 • 1.理论学习和基本仪器熟悉 • ①微型实验仪器的研究 • ②微型化学实验改进方案 • ③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 • ④微型化学实验的操作
三、实施过程 • (2)了解微型化学的基本仪器的使用 • ①微型试管 ②塑料滴管 • ③U形反应管与微型气体发生器 • ④ 微型仪器操作台
用种类和数量不多的仪器能组合成类型繁多的实验装置 用种类和数量不多的仪器能组合成类型繁多的实验装置 三、实施过程 • (3) 用种类和数量不多的仪器能组合成类型繁多的实验装置
四.实验阶段 1. 制取氧气实验 • (1)装置对比
1. 制取氧气实验 • 微型实验:一个班级(28组)需10%H2O2溶液84~140mL,MnO2 5.6g左右。所需30%H2O2总量不超过50mL,所需的MnO2不超过6g。如用青霉素瓶(9.5mL)作集气瓶,用排水集气法可收集到氧气5~7瓶,用排空气法至少能收集到3~4瓶,而氧气性质实验只需三瓶氧气。 • 常规实验:一个班级(28组)需15%H2O2溶液560~1400mL,MnO214g左右。所需30%H2O2总量是280~700mL。可见,微型实验所用试剂用量远小于常规实验用量,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药品的利用率,改善了化学实验的环境。
2.氢气的爆鸣 • 【器材】: • 10%氢氧化钠溶液、肥皂水、多用塑料滴管、 • 9V电池、大头针 • 【步骤】: • (1)取用塑料滴管,吸入10%氢氧化钠溶液3mL, • (2)在多用滴管两侧分别各插入一根大头针作电极。 • (3)滴管口放进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中,把9V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电极上,水即开始电解,当多用滴管口有一串肥皂鼓泡时, • (4)即可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继续电解,又可再次爆鸣。
2.电解水实验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教师演示实验:水电解仪、学生电源、10%溶液、水 • 学生微型实验:10%氢氧化钠溶液、水、铜丝、20ml小药瓶(2个)、培养皿、导线、9V电池 • 【实验装置对比】
3.自制简易净水器 • 【器材】:空塑料饮料瓶 • 膨松棉 活性炭 纱 布 • 【步骤】: • (1)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 • (2)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等。 • (3)就得到一简易净水器。试验它的净化效果。
4.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大理石、盐酸(1:4)、澄清石灰水 • 微型气体发生器、直形通气管、胶塞、 • 托盘天平 • 【实验步骤】 • 如图安装好仪器(大理石为1.5g,盐酸为1mL,澄清石灰水为2mL),将这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 将盐酸滴入,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完毕后,再将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量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5.注射器式加压过滤装置 • 这是一种由1支注射器和1个自制的“平底漏斗” • 组成的加压过滤装置。其制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如下: • (1)准备1支容积为10~20 mL的注射器, • 1只50~100 mL的小烧杯。 • (2)根据注射器针筒内直径的尺寸,自制1个大小适宜的“平底漏斗”(也可以用软质塑料瓶盖代替,在瓶盖上打出若干个小孔,就做成了“布式漏斗”,如图)。 • (3)根据平底漏斗内直径的尺寸,剪1块圆形、大小适宜的滤纸,放入其中,润湿,待用。 • (4)将步骤(3)中的平底漏斗小心地置入注射器针筒内,使注射器直立,并用铁架台将其夹牢固定。 • (5)用1支长颈滴管将需要过滤的固─液混合物滴入平底漏斗内,之后,缓慢地推入注射器活塞,进行加压过滤,滤液流入外接小烧杯内,如图3所示。 • (6)过滤后,将注射器倾斜,取出平底漏斗和滤物。
6.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 【器材】石灰石、稀盐酸(1:1)、澄清石灰水、小蜡烛 • 【步骤】 • (1)采用干燥管中放碳酸钙,稀盐酸从U型管中注入来制取二氧化碳。 • (2)用输液管中放入澄清石灰水,检验变浑浊的现象。 • (3)采用高低两支蜡烛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 (4)在玻璃管中放入紫色石蕊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为酸性。 • (5)在烧杯中装入小生物,验证二氧化碳不会支持呼吸。
五、几点反思 • 1.课题研究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成效,并及时将成效转化为成果。 • 2.后续研究:多寻找身边的器材来进行微型化学实验,药品的用量的定量测试。 • 3.需要进行协作和交流,以增强横纵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