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15.7 胺的物理性质

15.7 胺的物理性质. 1 、气味 低级胺具有氨的气味,很多具有难闻的气味。如 (CH 3 ) 3 N 具有腐烂鱼的恶臭味; 1,4 -丁二胺和 1,5 -戊二胺具有肉腐烂的恶臭味。前者叫腐胺,后者叫尸胺。 2 、毒性  芳胺多是毒性较大的化合物。 3 、沸点 胺是极性分子,除叔胺外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烃类高。但由于 N - H H 氢键比 O - H H 氢键弱。所以沸点比相近的醇和酸低。 4 、胺能与 CaCl 2 形成络合物, 一般用无水 KOH , NaOH 干燥。 5 、不溶性 由于能与水形成氢键,小分子的胺溶于水。.

Download Presentation

15.7 胺的物理性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5.7 胺的物理性质 • 1、气味 • 低级胺具有氨的气味,很多具有难闻的气味。如(CH3)3N具有腐烂鱼的恶臭味;1,4-丁二胺和1,5-戊二胺具有肉腐烂的恶臭味。前者叫腐胺,后者叫尸胺。 • 2、毒性  芳胺多是毒性较大的化合物。 • 3、沸点 • 胺是极性分子,除叔胺外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烃类高。但由于N-HH氢键比O-HH氢键弱。所以沸点比相近的醇和酸低。 • 4、胺能与CaCl2形成络合物,一般用无水KOH,NaOH干燥。 • 5、不溶性 由于能与水形成氢键,小分子的胺溶于水。

  2. 15.8 胺的化学性质 • 氨与胺的结构 • N均为SP3杂化,有一个未成键电子对 • 占据杂化轨道上。因此,胺和氨都是 • 碱,又是亲核试剂。 • 一、碱性---碱性的大小可用PKb来衡量。 • 1.脂肪胺的碱性 • 胺类碱性在强弱取决于N上电子云密度的高低和与质子结合能力的大小。 • 对脂肪胺来讲,烃基为供电子基,显然N上所连烷基越多,其碱性就越强,因此,理论上推论,脂肪胺的碱性强弱次序应为:

  3. 一、胺的碱性 • 理论上推论,脂肪胺的碱性强弱次序应为: • 实验发现,脂肪胺在气态或非质子溶剂(如:氯仿、氯苯)中,其碱性大小顺序与上述推测完全一致。 • 但是在水溶液中测定的碱性大小顺序(见表15-4)为: • 这是因为脂肪胺在水中碱性的强弱除与N上电子云密度有关外,还与它们形成铵盐后溶剂化程度大小有关,N上H越多,溶剂化程度越大,铵正离子就越稳定,胺的碱性就越强。

  4. 胺的碱性 • 因此,从溶剂化效应看,N上烃基越多,碱性应越弱。 • 此外,从空间效应看,N上烃基越多,体积越大,对质子靠近N的阻力就越大,碱性越弱。 • 因此,脂肪胺在水中碱性的强弱顺序是由上述三种因素(N上电子云密度、溶剂化效应、空间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才有上述顺序。

  5. 芳香胺的碱性 • 芳香胺的碱性比NH3和脂肪胺的 • 碱性弱得多。这是因为N为SP2杂 • 化,N上的孤对电子P轨道与苯环 • 存在P-共轭效应的结果。 • 苯胺的碱性虽弱,但仍能与强酸作用形成盐。 • 但在Ph2NH中,N与两个苯环共轭,N上电子云密度更低,其碱性已弱得在水中不能与强酸形成盐。Ph3N就更弱了。

  6. 芳香胺的碱性 • 在取代芳胺中,供电子基使碱性增强,吸电子基使碱性降低。

  7. 胺可与RX发生烷基化反应(见制备)。 此外,醇在H2SO4或Al2O3催化下,也能发生烷基化反应。 二、胺的烷基化

  8. 三. 胺的酰基化反应 • 伯胺、仲胺可与酰基化试剂(RCOOH、RCOCl、酸酐)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N-烷基取代酰胺。 • 叔胺的N上无H,不起酰化反应。

  9. 酰化反应的应用 • (1)分离伯、仲胺与叔胺。 • (2)保护氨基。

  10. 磺酰化反应 • (3)磺酰化反应 • 常用的磺酰试剂有:

  11. 四、与亚硝酸反应 • 由于HNO2不稳定,常用NaNO2+HCl(或H2SO4)代替HNO2。 • 不同的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的产物也不同。 • 1、伯胺与HNO2作用生成重氮盐。 • 但脂肪重氮盐不稳定,即使低温下也会分解,放出N2气,生成碳正离子,进而生成混合物,无制备意义,但能定量放出N2气,因此,可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别。

  12. 与亚硝酸反应 • 芳香伯胺生成的重氮盐在低温(<5℃)时能稳定存在,反应活性较高,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 2、仲胺与HNO2作用生成N-亚硝基胺。一般为黄色油状物。 • N-亚硝基胺与稀酸共热,又水解出原来的仲胺。该性质可用于分离或提纯仲胺。但N-亚硝基胺有致癌作用。

  13. 与亚硝酸反应 • 脂肪叔胺在强酸(PH<3)中不与HNO2不反应。 • 芳香叔胺则在芳环上发生取代反应。 • 与亚硝酸的反应也可用于鉴别伯、仲、叔胺,但由于亚硝基化合物一般都有致癌作用,所以,不常使用。

  14. 五、氧化反应 • 芳香伯胺极易被氧化,把苯胺暴露在空气中,就能逐渐被氧化而变色。因此,许多物质都能氧化苯胺。 • 1、苯胺遇漂白粉被氧化显紫色,可用于苯胺的定性鉴别。 • 2、苯胺遇Na2Cr2O7、FeCl3等氧化剂被氧化成苯胺黑,也可用于鉴别。 • 3、被MnO2酸性溶液氧化生成醌。

  15. 六、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 在苯胺中,-NH2是邻、对位定位基,并且是一个强的供电子基,其供电子能力与酚羟基相似,故苯胺很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 1、卤代

  16.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 碘虽然活性低,却也能与苯胺发生一取代。 • 2、硝化 • 若直接与混酸作用,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为了防止氧化,可先将苯胺溶于浓H2SO4中,

  17.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 要在邻、对位引入硝基,可采用氨基保护法。 • 3、磺化

  18. 七、伯胺的异腈反应 • 脂肪伯胺、芳香伯胺都能与CHCl3和强碱的醇溶液加热反应,生成具有恶臭气味的异腈。该反应可用于伯胺的鉴别。 • 伯胺的鉴别反应: • (1)异腈法  (2)酸溶法  (3)兴斯堡法  (4)亚硝酸法 • (5)氧化法(只适用于苯胺) (6)溴水法(只适用于苯胺)

  19. 15.9 季铵盐与季铵碱 • 叔胺与卤代烃作用,就生成季铵盐。 • 1、季铵盐具有无机铵盐的一般性质:如溶于水,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成原来的叔胺和卤代烃。 • 2、具有长碳链的季铵盐是一类阳离子表面 • 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杀菌、消 • 毒作用。如:溴化二甲基苄基十二烷基铵。 • 3、小分子量的季铵盐可做相转移催化剂(见P382-383)。

  20. 季铵盐与季铵碱 • 4、季铵盐与强碱作用时得季铵碱,但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 如果在KOH-乙醇溶液中进行,由于生成的KX不溶于醇,析出沉淀,使平衡向季铵盐方向移动。 • 如果用AgOH与季铵盐作用,因生成AgX沉淀,可使反应进行到底。 • 季铵碱是一个强碱,其碱性与KOH相当,具有碱的一般通性,如:能吸收空中的CO2,易潮解,易溶于水等。

  21. 季铵盐与季铵碱 • 季铵碱也不稳定,加热时也易分解,当烷基中无-H时,则分解成叔胺和醇。 • 当烷基中有-H时,加热则分解成叔胺和烯烃。 • 一般认为,该反应是OH-进攻-H原子,发生双分子消除反应。

  22. 霍夫曼(Hofmann)消除反应 • 当季铵碱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H时,主要产物是双键上烃基较少的烯烃。这是季铵碱特有的规律,称为霍夫曼规则。 • 但是,当烃基上带有吸电子基时,则主要方向是消除酸性较强的-H。

  23. 霍夫曼消除反应 • 再如: • 霍夫曼消除反应可用来推测未知胺的结构。

  24. (三)腈与异腈 • 腈可看做是H-CN中的H被烃基取 • 代后的生成物,可用通式R-CN、 • Ar-CN表示。腈的结构与炔相似, • C、N均为SP杂化。 • 1、腈的命名常按分子中所含C原子数目(包括CN中的C原子)称为某腈。

  25. 腈(Nitrile) • 2、腈的制备 • (1)卤代烃取代法 • (2)酰胺脱水法 • (3)乙炔加成法 • (4)丙烯氨氧化法 • (5)重氮盐取代法 在后面才学到,主要是制备芳香腈。

  26. (1)水解 腈在酸或碱催化下,加热数小时,均可水解成羧酸。(1)水解 腈在酸或碱催化下,加热数小时,均可水解成羧酸。 水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先生成酰胺,第二步再水解成羧酸。这可看作是腈制备的逆反应。 3、腈的性质

  27. 腈的性质 • (2)醇解 • (3)还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