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一讲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讲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黄希庭 教授. 基本内容. 一、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 三、心理学的六大研究取向 四、怎样才能学好心理学. 心理学的定义. Psychology 是希腊文,由 Psyche 与 Logos 二词合成,谓 “ 灵魂之研究 ” 第一部心理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 前384-前322)《论灵魂( Psyche)》 冯特( Wilhelm Wundt, 1832-1920)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心理学定义为 “ 研究意识的科学 ”. 心理学的定义.

palt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讲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讲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黄希庭 教授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 基本内容 一、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二、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 三、心理学的六大研究取向 四、怎样才能学好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3. 心理学的定义 • Psychology是希腊文,由Psyche与Logos二词合成,谓“灵魂之研究” • 第一部心理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论灵魂(Psyche)》 • 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的科学”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4. 心理学的定义 • 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 • 19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 心理学定义的多样性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样性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5. 心理学的性质 (1)能仅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吗? (2)能仅用人文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吗?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6. 科学方法的特征 • 可控制性 • 可操作性 • 可证伪性 • 可重复性 • 可争辩性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7. 科学方法的特征 • 可控制性:要想了解所研究的问题并确定事物(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必须尽可能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心理学研究的控制包括被试控制、主试控制、条件控制和统计控制。 • 可操作性:给一个可能引起歧义的将要被用来讨论或证明的关键概念下一个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变量,并说明对该变量进行可感知的测量方法。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8. 科学方法的特征 • 可证伪性:对一个理论的真正检验是设法证明它是错误的,即证伪,或去设法推翻它。可检验性即可证伪证 •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的结果需要重复,也必须重复 • 可争辩性:这是科学与宗教和迷信的重要分水岭。没有争辩和反驳,就没有科学进步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9. (2)能不用内省法加以研究吗? • 意识性 • 主体性 • 能动性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0. 小结 心理学是一门既能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又不能全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的学科,是一种研究人性的学问。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1. 二、心理学中的七大争议问题 • 心身关系问题(mind-body problem) • 天性与教养问题(nature-nurturecontroversy) •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free will versus determinism) • 知识来源问题(origins of knowledge) • 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holism versuselementalism) • 主观性与客观性(subjectivity versus ohjectivity)关系问题 • 稳定与变异(stability versus change)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2. (一)心身关系问题 一元论(monism) 唯物论(materialism) 唯心论(idealism) 二元论(dualism) 心身交感论(psychophysical interactionism) 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3. (二)天性与教养问题 • 体质论(holism):强调遗传素质对个人的行为和人格起决定性作用 • 环境论(enviormentalism):强调环境对个人的行为和人格起决定作用 • 交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4. 交互作用论 • 反应的交互作用(reactive interaction) • 唤起的交互作用(evocative interaction) • 超前的交互作用(proactive interaction)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5. (三)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 决定论(determinism) • 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6. 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 自由意志(free will) • 法国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 1778)等人所持的重感情尚自由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思想 • 在现代科学心理学中,人本心理学家继承了此种思想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7. 决定论(determinism) • 物质决定论(physical determinism)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 精神决定论(psychical determinism) 意识决定论(conscious determinism) 潜意识决定论(unconscious determinism) 理性对非理性(rationality versus irrationality)的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8. 理性主义(empiricism) 以17世纪法国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1650)为代表,真理得自理性,人的理性是神赐予的天赋观念(innate idea);理性存在于人心之内,具有主动求知功能,感官只有接受外界讯息的作用,只凭感官则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经验主义(empiricism) 以17世纪英国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为代表,人类知识之获得乃经验之累积,而经验得自感官;人类初生时其心有如一张白纸,由感官获得的经验汇集于脑而成知识,心的作是被动的。 (四)知识来源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19. (五)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 • 整体论(holism) 强调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必须从整个人去考察而不能仅以片段行为作为普遍推论的依据 • 元素论(elementalism) 亦称还原论(或简化论)(reductionism), 主张把复杂的人性现象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元素逐地加以探讨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0. (五)整体论与元素论问题 就个人与社会而言,又可分强调团体(group),例如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主张团体重于个人,提倡社会控制的理念;后演变为社会交换论(social-exchange theory)。强调个人(individual),例如,卢梭认为团体并非为人性所必须,团体不宜对个人有太多的限制。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1. (六)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问题 • 强调人类行为主观性者认为人不是根据客观事实行事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觉和主观经验行事的。并主张行为的前动性(proactivity),强调人类的行动具有主动性、超前性 • 强调人类行为客观性者认为人没有主观经验,人类行为和人格就是刺激-反应间的联结。与前动性相对的概念为反应性(reactivity),强调个人的行动没有主动性、超前性,只是对刺激的反应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2. (七)稳定与变异问题 • 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性)是否可变;如果能发展变化,发展是否有阶段性;某个阶段中是否有变化。这涉及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 也涉及到个人是追求稳定与异态的问题 稳态(home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异态(heterostasis):指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3. 三、心理学的六大研究取向 • 生物学的研究取向(biological approach) • 行为论取向(behavioral approach) • 认知论取向(cognitive approach) • 精神分析取向(psychoanalytic approach) • 人本论取向(humanistic approach) • 社会文化取向(social-cultural approach)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4. 生物学的研究取向 • 探讨神经系统与脑的组织与功能,进而了解行为及心理过程与生理运作的关系 • 探讨内分泌系统的组织与功能,进而了解不同腺体分别与行为与心理变化的关系 • 探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进而了解个体行为和心理特征与其遗传因素的关系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5. (二)行为论取向 • 创始人John B. Watson(1878-1958) • 反对内省证据,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客观的、实验的自然科学分支 • 几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条件作用所形成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所有的行为都依赖于环境,以及伴随这些反应的奖赏或惩罚;遗传只有很小或根本不起作用 • 严格的行为主义是刺激-反应心理学,仅观察刺激-反应之间关系的变化。今天的行为论者很少是严格的行为主义者。他们也不排斥在刺激-反应之间存有内在心理过程的解释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6. (三)认知论取向 • 部分是因对行为主义的反动,部分是因为对心理学中的认知根据的回归 • 把人类的心理活动比拟为现代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两项假设为前提: (1) 只有通过对心理过程的研究才能充分了解有机体在做什么 (2)能够以客观的方式了解人类的特定行为;感觉、注意、知觉、意识、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7. (四)精神分析取向 • 创始人Sigmund Freud(1856-1939)认为 (1)人类的全部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大多是由潜意识动机和性本能驱使的 (2)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出生后头几年内某些情绪经验所形成的 • 新精神分析论者对人格发展,将原来弗洛伊德理论中所强调的生物决定论加以修正,增添了社会文化因素(人际关系)来加以解释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8. (五)人本论取向 • 创始人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 从历史渊源看,人本论取向所探讨的是自古争议未决的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既反对行为学派根据对动物控制实验结果推论解释人的行为,也反对精神分析学派根据对病患的观察结果推论解释正常人 • 主张以正常人生活中的需求、欲望、感情、意志、价值等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认为单凭客观的科学方法不足以了解人性;人的主观经验、感情及意志等更是心理学应该研究的主题,重视人性尊严与自由意志,强调全人格的发展。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9. (六)社会文化取向 • 强调人类的行为是在各个文化地区的文化传统及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考察、分析、推论该环境中行为,必须要考虑这些地区的社会文化特点 • 每个文化社会会产生其特殊的心理学概念、研究方法及合适的理论建构。只有努力发展本土心理学(indgenous psychology)才能逐步形成全人类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30. 四、怎样才能学好心理学 (一)要打好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二)要了解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三)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31. 阅读参考书 1 杜·舒尔茨著,杨立能等译:《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 Kurt Pawlik & Mark R.Rosenzweig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