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50 Views
思想道德修养. 第四讲 道德及道德品质.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本讲学习重点 第一节 道德及道德评价 第二节 道德品质及其形成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第四节 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道德及道德评价.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评价及其方式. 1. 道德评价
E N D
思想道德修养 第四讲 道德及道德品质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本讲学习重点 第一节 道德及道德评价 第二节 道德品质及其形成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第四节 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道德及道德评价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评价及其方式 1. 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以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为主要手段,对个体和群体的道德行为作出善恶、是非的评价,借此调节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实现教育和激励功能,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2. 道德评价的形式 • 社会舆论。众人的言论,包括宣传工具的议论。舆论压力、舆论谴责有制约作用。 • 传统习惯。即社会风俗和习惯的行为倾向。与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结合在一起,比舆论更具有稳定性。 • 内心信念。对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内在的精神力量。表现为良心的安慰或谴责。
第二节 道德品质 一、道德品质及其构成 道德品质的定义: • 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 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道德品质的构成 1. 道德认识 • 对道德关系及其相关的理论、原则、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思想基础。 • 感性认识:道德生活中的感受。 • 理性认识:道德概念及其推理判断。 • 形成过程:通过道德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2. 道德感情 • 指善恶心理体验与态度倾向。 • 表明对某些道德行为的情绪。以情绪的弱化或强化传递道德评价信息。 3. 道德意志 • 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作出道德判断,付诸实践的能力。它能够确定道德方向,排除干扰,持续地完成道德行为。它是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桥梁。
4. 道德信念 • 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 它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因素,是道德行为启动和坚持的保证。 5. 道德行为 • 道德品质的外貌,表现为道德活动和道德习惯。它是道德品质的载体和内容。道德行为的反复进行便形成道德品质。 1-4条为内在结构,属于道德意识; 第5条为保证措施,属于实践环节。
二、道德品质的特征与作用 1. 道德品质的三大特征 • 道德品质与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 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结果。 • 道德品质具有稳定的倾向和特征。
2. 道德品质的四大作用 • 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 • 完美人格的构成要素; • 身心健康的需要; • 建功立业的保证。
三、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素 1. 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 孟母三迁。 2. 个人主观努力。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 社会实践。 来自实践,身体力行,行胜于言。 不能闭门修养。
第三节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1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总纲和三个20字道德内容 • 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公德总纲: 国家提倡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规定: 公德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结合大学生实际,应该做到: 一、孝敬父母 尊重师长 二、谦虚礼让 团结和睦 三、勤奋学习 学会学习 四、律己宽人 诚实守信 五、公正无私 见义勇为
一、孝敬父母 尊重师长 1. 孝敬父母 • 宪法规定了赡养父母的义务,社会发展了敬老事业,体现良好的道德环境。 • 父母养育子女成人,理应得到尊敬。赡养老人的准备,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家人间的问候。 • 必要的祝贺和庆贺。书信电文的敬语。 • 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孝道。
鲁迅:《坟》 • 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古传的谬误思想,对于子女,义务思想须加多,而权利思想却大可切实核减,以准备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 • 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 • ——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 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
2. 尊重师长 • 这是对长辈和教育者的尊重。 • 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值得尊敬。对教师要关心、体谅、有礼貌。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确选择。 • 侮辱教师、对抗真理,只能成为废才、害才、败类。
二、谦虚礼让 团结和睦 1. 谦虚礼让 • 谦虚:谦,姿态;虚,理性境界。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呐。”(《道德经》第45章) • 礼让:合乎礼节。 2. 团结和睦 • 团结和睦的起点是容忍,与谦虚同义。 • 先人后己、超脱名利是根本。
三、勤奋学习 学会学习 • 21世纪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今日积累为了明日的勃发。坐住冷板凳。 • 立志高远的学习动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用结合的学风;勤于思考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四、律己宽人、诚实守信 •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宽松的人际氛围,大多数人的追求。 •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 厚德载物。 • 诚实为待人道德之本,守信为做人信任所在。 • 切忌言行不一、工于心计、出尔反尔。到头来:动静等观,物极必反。
五、公正无私、见义勇为 公正无私 • 在办理任何公共事务时,不夹带私心,忠实于原则。 见义勇为 • 在人民的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敢于挺身而出。当然也要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节 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一、掌握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规律 1. 首先确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学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和基本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认同。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追求共产主义道德方向。 2. 通过正确的选择,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善恶、是非和大善与小善、大是与小是之间作出选择,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提高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 1. 立志与力行 • 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的道德观念必须付诸实践才能有意义。
2. 内省与慎独反省总结,日三省吾身。防微杜渐,勿 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 3. 改过与知耻 • 君子之过,如日月经天,过失与改正人皆见之。反省而改过是道德进步的阶梯。 • 知耻是具有道德自律能力的反映。知耻,远耻,不受耻,是一致的。只有无耻才是最大胆的,无耻者,无畏也。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 2. 道德品质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3. 大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包括哪些内容? 4. 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