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1.47k Views
兒童發展與輔導 魏麗敏. 壹 、 兒童發展與輔導意義. 發展即 個體對環境發生反應所形成身心屬性改變的過程 兒童發展 即 個體自生命形成之始以至於學齡期身心發展的整個歷程 兒童輔導諮商 即輔導者運用專業技巧 , 幫助個人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作決定 , 並能在思想、情感與行動上作積極改變 , 以便能自我成長、適應與發展的專業助人歷程。. 貳 、 兒童資料之收集. 一般性的資料收集 個案歷史 個案研究 行為評估診斷格式 兒童觀察. 家族譜之圖示. □ --男 ○--女 ◎--個案
E N D
兒童發展與輔導 魏麗敏
壹、兒童發展與輔導意義 • 發展即個體對環境發生反應所形成身心屬性改變的過程 • 兒童發展即個體自生命形成之始以至於學齡期身心發展的整個歷程 • 兒童輔導諮商即輔導者運用專業技巧,幫助個人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作決定,並能在思想、情感與行動上作積極改變,以便能自我成長、適應與發展的專業助人歷程。
貳、兒童資料之收集 • 一般性的資料收集 個案歷史 個案研究 行為評估診斷格式 兒童觀察
家族譜之圖示 • □--男 ○--女 • ◎--個案 • -/- 分居 -//-離婚 • …….疏離 • VVVVV 衝突 ==== 親密 • ×□ 死亡
參、輔導前教師應有之專 業素養 • 一、豐富的理論知識 • 二、熟練與良好的輔導技術 • 三、良好的人格特質
肆、影響兒童發展理論 • 一、 遺傳決定論 • 二、 環境決定論 • 三、 交互作用論
各種發展理論一、皮亞傑認知發展論 • 布魯納表徵系統論 • 維高斯基 • 基爾福智力結構理論 • 多維智力論 • 葛敦納默隆智力階層論 • Gardner多元智力兒童福利法解釋名詞http://xuelele.com.tw/searches?class_name=Question&keyword=99%E5%B9%B4%E7%B5%B1%E6%B8%AC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0052107145 • http://www0.nttu.edu.tw/dpa/teacher/test/%A8%E0%B5%A3%B5o%AEi%BBP%BB%B2%BE%C9%A6%D2%A5j%C3D.doc •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98%E5%B9%B4%E5%9C%8B%E6%B0%91%E5%B0%8F%E5%AD%B8%E6%95%99%E5%B8%AB%E8%B3%87%E6%A0%BC%E6%AA%A2%E5%AE%9A%E8%80%83--%E5%85%92%E7%AB%A5%E7%99%BC%E5%B1%95%E8%88%87%E8%BC%94%E5%B0%8E
皮亞傑認知發展論 • 在二十世紀的兒童心理學領域中,皮亞傑是一位占有相當分量的學者。他出生於瑞士,一生(1896-1980)貢獻無數的理論觀點及實證觀察,都深深影響到我們對兒童及其智力發展的思考方式。皮亞傑開始對於認識論(epistemology)產生極大興趣。各階段的年齡層 • 感官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出生到一歲半 • 前操作期(preoperational period):約一歲半到七歲 • 具體操作期(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約七歲到十一歲 • 形式操作期(formal operation period):約十二歲到十五歲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Edu/Piaget/Piaget02Cognition.htm
皮亞傑理論的相關用語定義 概論
二、布魯納認知表徵理論 • 布魯納(J. S. Bruner)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大學時修習法律課程,後來轉念心理學課程,1952年任教於哈佛大學,布魯納深受發展心理學家韋納及皮亞傑的影響。 • 第一、將人類對環境中周遭的事物,經知覺而將外在或事件轉換為內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或知識表徵。 • 第二、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認為從事象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 • 針對學童的認知發展,布魯納提出表徵系統論,他把認知發展分成三個學習階段: • (一)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認為三歲以下幼兒靠動作認識瞭解周圍的世界,亦即靠動作來獲得知識。 • (二)形象表徵期(圖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認為兒童經由對物體知覺留在記憶中的心像(Mental Image),或靠照片圖形等,即可獲得知識。 • (三)符號表徵期(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認為學童能運用符號語言文字為依據的求知方式。
三、維高斯基(Vygotsky)的認知發展論 • ㄧ、要義: • 1.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 • 2.認知思維與語言發展有密切關係:兒童自我中心語言 • 3.從實際發展水平延至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鷹架作用:透過他人給予協助而產生的學習,無法只憑自己獨立完成
四、班度拉社會學習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班度拉(Bandura),主張:觀察學習是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的基礎。 觀察學習指的是: 觀察→模仿楷模(modle) →新行為 觀察學習又稱為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五、史登柏格智力三元論 • 智力三元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史登柏格 (Robert J. Sternberg) 於1985年首次提出。。一、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這與智力行為如何產生有關。指個體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於思考、計畫、判斷、執行等心智活動中的能力。 1.後設成分:指高層次的心智執行過程,用以計畫、監控、評鑑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 2.作業成份:指個人在運思中使用語文及運算以比較、組合、推理的能力。 3.知識習得成份:指個人經由學習語文或數學等而獲得知識的能力。 二、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指個人面對新環境時,應用舊經驗與新經驗結合,表現適當的行為。 三、情境因應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 指個人適應環境的綜合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改變環境的能力及選擇環境的能力。 此理論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智力是可教育性的,智力的測量應包含測量個人外在的知識、外在的適應能力及使兩者結合的能力,以形成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三元智力。
伍、兒童身體發展與輔導 • 一、 發展規律 • 二、 發展影響因素 • 三、 身體發展輔導 兒童動作發展與輔導 兒童語言發展與輔導 兒童智力發展與輔導 兒童情緒發展與輔導 兒童社會行為發展與輔導 兒童人格發展與輔導
陸、兒童身體發展與輔導 • 一、 發展規律 • 二、 發展影響因素 • 三、 身體發展輔導 兒童動作發展與輔導 兒童語言發展與輔導 兒童智力發展與輔導 兒童情緒發展與輔導 兒童社會行為發展與輔導 兒童人格發展與輔導
柒、兒童不良適應行為與輔導 • 即指學生在學業上、生活上、人際關係及 情緒上有了困難,而影響到他的生活適應。 • 二、適應欠佳學生行為的類型1、外向性問題行為 :包括逃學、離家、不合作、反抗、不守規律、發脾氣、撒謊、偷竊、打架、搗亂……等。 • 2、內向性問題行為:包括畏縮、消極、不合群、不敢表示自己意見、過分依賴等。 • 3、精神病行為:例如兒童精神分裂症(包括幼兒自閉症),其出現率雖遠不如成人高,卻是學生偏畸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
4、學業及生活問題:包括考試作弊、不做功課、投機取巧、粗心大意、偷懶、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等。4、學業及生活問題:包括考試作弊、不做功課、投機取巧、粗心大意、偷懶、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等。 • 5、焦慮症候群:包括(1)遭遇困難時,表現坐立不安、發抖、表情緊張;(2)由焦慮引發消化系統與循環系統的機能機障礙,如嘔吐、肚痛、頭痛、頭昏、心胸不適、全身無力等;(3)由焦慮引起強迫性思考、強迫性動作;(4)遭遇困難時表現出歇斯底里的情形。 • 6、偏畸習癖行為: 如:新吮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乾、偏食、尿床等。
捌、兒童輔導諮商理論Freud 精神分析治療技術 :自由聯想、夢的解析、抗拒的處理與分析、移情與反移情….. 傳統精神分析技術與策略 1.自由聯想;2.解析;3.夢的解析;4.抗拒的處理;5.移情與反移情 現代精神分析技術與策略 1.成熟處遇法;2.書寫式自由聯想;3.反映潛意識中自我負向部分;4.支持性處遇;5.大量時間治療法;6.短期治療法
阿德勒治療理論與技術 • 階段一:建立適當的治療 • 關係。 • 階段二:探索內心動力 • 階段三:鼓勵洞察 • 階段四:引導與協助。 • 諮商技巧 • 1.傾聽與反應技巧;2.解析;3.立即性;4.非語言行為分析法5.矛盾意向法6.面質法7.檢核優先次序8.創造想像法;9.掌握自我;10.角色扮演;11.按鈕技術;12.麥達思技術;13.行為代價法
行為學派代表人物Ivan Petrovich Pavlov 古典制約理論 1849-1936 行為主義之父華生Watson 1878-1958 主要策略與技術 1.系統減敏法;2.角色扮演 3.行為契約法;4.肯定訓練與社會技巧訓練; 5.代幣法;6.嫌惡治療法; 7.自我管理;8.洪水法與 爆炸法9.史肯納控制法 Skinner 1904-1990操作性制約
個人中心治療法羅吉斯(Rogers)常用的諮商技術 • 專注 • 沉默 • 澄清與反映 • 尊重與接納 • 真誠與一致 • 同理心
完形治療法Perls主要技術 • 我有一個秘密(I Have a Secret) • 我可以送你一句話嗎(May I Feed You a Sentence) • 夢的工作(Dream Work) • 家庭作業(Home Work) • 我負責任(I Take Resonsibility)對話遊戲(Games of • Dialogue) 空椅技術(Empty Chair Techique) • 誇張(Exaggeration) • 倒轉(Reversals) • 穿梭技術(Shuttle Technique) • 演練(Rehearsal)
TA-交流分析學派 • TA治療過程 • 提高當事人的動機與覺察力 • 訂立治療契約 • 去除兒童狀態的迷惘 • 重新作決定 • 再學習 • 結束 重要策略與技術 1.質問; 2.詳細記述; 3.面質;4.解釋; 5.示範;6.確認; 7.解析;8.晶體化
現實治療理論 Glasser 11111 1. 建立關係 2. 幫助當事人找出影響他的 真正原因 3. 以現時行為為焦點 4. 幫助當事人學習選擇理論 5. 不接受藉口 6. 不用懲罰 7. 永不放棄 策略與技術: 1. 積極性技術;2. 面質;3. 直接教導法;4. 建設性辯論;5. 角色扮演;6. 幽默;7. 支持;8. 解決衝突;9. 控制知覺;10. WDEF技術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1.振奮性引導2. 正向再架構 3. 評量性問句4. 外在化 5. 正向的譬喻6. 關係導向問句 7. 因應性問句8. 追蹤性問句 9. 再次諮商的重點 創始者 Steve de Shazer Insoo Kim Berg
玖、適應欠佳學生行為的輔導方法 • 一、蒐集各方面資料 二、瞭解學生特質 三、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四、加強親師合作 五、問題診斷與鑑定
六、善用各種輔導方法 • (一)增強法 (二)消弱法 • (三)隔離法 (四)飽足法 • (五)代幣法 (六)相互抑制法 • (七)肌肉放鬆法(八)環境調整法 • (九)同儕輔導法 (十)自我管理法
拾、兒童諮商輔導技術 • 一、暖身期 • a傾聽技術 • b場面構成技術 • c建立友好關係技術 • c尊重與接納技術 • d感情反應技術 • e紀錄技術 • f真誠技術
二、轉換期 a同理心技術 b觀察技術 c支持技術 d價值澄清技術 e引導技術 三、工作期 a澄清技術b沉默技術 c自我表露技術 d解釋技術 e面質技術f解決問題技術
四、結束期 a恢復信心技術 b綜合摘要技術 c自我肯定技術 d生涯規劃技術 e家庭作業 f期勉與祝福 g約定下次會談時間 h個案轉介
拾壹、我國兒童福利服務 •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五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四七五號令 • 修正公布全文五十四條 • 第 一 章 總 則 • 第 一 條 為維護兒童身心健康,促進兒童正常發育,保障兒童福利,特制 定本法。第 二 條 本法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兒童出生後十日內,接生人 將出生之相關資料通報戶政及衛生主管機關備查。殘障兒童之父母、 養父母或監護人得申請警政機關建立殘障兒童之指紋資料。第 三 條 父母、養父母或監護人對其兒童應負保育之責任。(各級政府及 有關公私立機構、團體應協助兒童之父母、養父母或監護人,維護兒 童身心健康與促進正常發展,對於需要指導、管教、保護、身心矯治 與殘障重建之兒童,應提供社會服務與措施。)第 四 條 各級政府及公私立兒童福利機構處理兒童相關事務時,應以兒童 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慮。有關兒童之保護與救助應優先受理。第 五 條 兒童之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政府應予適當之協助與保護。http://childsafe.isu.edu.tw/f/f2_15.asp
四、結束期 a恢復信心技術 b綜合摘要技術 c自我肯定技術 d生涯規劃技術 e家庭作業 f期勉與祝福 g約定下次會談時間 h個案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