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23 Views
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一、概述. 成长与发展又可称生长与发育 ,是人体的基本特点,也是护士了解和照顾服务对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由于护理对象是从升到死各年龄组的人,护理工作者必须对人类生命全过程的成长和发展有所认识,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提供护理。 (一)成长与发展的概念 1、成长( growth) 是指人生理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表现为机体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即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成长是可观察到的 ,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等 一般生长的形态可分为四类: 增量性生长: 如体重的增加 更新: 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所需而进行的的更新换代,如红细胞的更新。
E N D
一、概述 成长与发展又可称生长与发育,是人体的基本特点,也是护士了解和照顾服务对象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由于护理对象是从升到死各年龄组的人,护理工作者必须对人类生命全过程的成长和发展有所认识,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提供护理。 (一)成长与发展的概念 1、成长(growth)是指人生理方面的改变,是细胞增殖的结果。表现为机体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即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成长是可观察到的,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等 一般生长的形态可分为四类: 增量性生长:如体重的增加 更新: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所需而进行的的更新换代,如红细胞的更新。 肥大:即细胞体积的增大,如脂肪细胞的长大 增生:即细胞数量的的增多。
2、发展(development) 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期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功能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即表示质方面的,往往不宜被测量。 发展是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人必须不断发展和改变,才能有效地适应和操纵日趋复杂的生物和社会环境。
3、发展任务(developmental) 是个体在生命的一定时期出现的、并需要达到和完成的的一些任务,即当个体达到某一年龄阶段时,社会所需要他在行为发展上应达到的程度。
4、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但又受环境影响。4、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结果,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但又受环境影响。 • 狭义的成熟是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广义的成熟包括心理社会的发展。 • 人的成熟范围可表现为:从依赖到自治;被动到主动;主观到客观;无知到有见识;能力弱到能力强;承担责任少到责任多;兴趣狭窄到广泛;自私到利他;自我否定或排斥到自我接受;自我认同不定到自我认同完整;模仿到独创;注重细节到注重原则;考虑肤浅到考虑深入;需要确切性到能耐受模糊性;冲动到理智。
成长与发展的组成部分 • 生理方面(Physiologic)主要是指体格的生长,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增加和成熟。 • 认知方面(cognitive):认知的发展是指获得和使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表现为观察能判断能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 情感方面(emotional):情感是人在各种需要得到满足或不被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一种主观的经历。 • 精神方面(spiritual)(是指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价值的认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 社会方面(social):表现为与他人、群体、社会的相互作用。 • 道德方面(moral):是指人的是非观念和信仰的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
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 人的成长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有正常人均依照预期的生长发育规律成长,但每个人所表现的成熟方式有具有差异性。 • 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 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虽然每个人生长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但都遵循相同的发展过程,即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 • 顺序性: • 由上到下或由头至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 连续性和阶段性:成长和发展是在不断地进行中,但并非等速进行。心理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
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 不平衡性: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快慢不一,心理社会的发展同样存在不平衡性。 • 个体差异性: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心理社会方面因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养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 敏感时期性:生长发展较快的阶段是人较敏感的时期。胚胎头3个月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出生第一年与父母感情建立对一生的心理社会发展很重要;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时期。 • 发展是逐渐成熟和不断学习的过程。 • 成熟和发展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遗传特性和环境影响是确定人的成长和发展进程的两个最基本因素。遗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环境则决定发展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内在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每个人如何生长发展。
影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决定了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性别对成长发展有影响。 • 环境因素: • 营养:充足合理的营养是成长发展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影响智力、心理和社会能力。 • 健康状况:良好的健康状态能促进人正常生长发展,有助于顺利通过各个发展阶段。疾病对成长发展影响很大,任何疾病若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均棵对成长造成永久性的影响。
影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 家庭经济环境:家庭社会经济水平对人的生长发育起者显著作用。 • 社会文化习俗: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人在个发展阶段所需完成的任务有着不同的要求。
有关心理社会发展的理论 •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海维霍斯特的发展任务学说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学说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他的理论强调文化及社会环境在人格或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任务要完成,而且所有人都要经过这些阶段,顺序固定不能颠倒。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中心问题或危机必须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即是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遇到的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挑战。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在陈述每个阶段发展任务时采用了两极的描述方式即对处理处理危机可能产生的成功结果和失败结果加以描述。 • 认为人格的个部分是分别在人生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个体通过个阶段的发展以形成完整的整体。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第一期 口感期 0—18个月 发展任务是信任对不信任。护理此期的小儿时,应注意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求,提供安全感和抚爱。 • 第二期 肛---肌期 18个月—3岁,主要冲突为自主对羞愧或疑虑。此期儿童扩大对周围环境的探索想要独立完成每一件事,父母应对孩子合理的自主行动给予支持,否则,孩子将怀疑自己的能力,停止尝试和努力。 • 第三期 生殖—运动期,3---6岁,主要矛盾冲突为主动对内疚。被异性父母所吸引,逐渐理解自己的性别,此期儿童愿意发明和尝试一些新的活动,应理解、鼓励、正确引导
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第四期 潜在期 6—12岁,主要矛盾冲突为勤奋对自卑此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强烈要求做任何事都要做的完美,奖励和赞赏,勤奋感会增长,顺利发展的结果是学会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 • 第五期 青春期,12—18岁,主要冲突为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