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第十一章 醛酮

醛. 酮. 甲醛. 羰基. – CHO. 醛基. 酮基. 第十一章 醛酮. §11.1 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甲醛 分子的结构. 一、结构. 极性 不饱和键. 羰基的碳 sp 2 杂化. 二、分类. 脂肪醛和酮、芳香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不 饱和醛和 酮 一元醛和酮、二元醛和酮 单酮、混酮. 三、 命名. 1 、 普通命名法. 醛:“烃基” + 醛. 苯甲醛. 正丁醛. 异戊醛. 酮:以甲酮作母体, “ 甲 ” 字可省略. 甲基乙基 ( 甲 ) 酮 甲乙酮. 二苯(甲)酮. 2 、 系统命名法.

o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醛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酮 甲醛 羰基 –CHO 醛基 酮基 第十一章 醛酮 §11.1 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 甲醛分子的结构 一、结构 极性不饱和键 羰基的碳 sp2杂化

  3. 二、分类 • 脂肪醛和酮、芳香醛和酮 • 饱和醛和酮、不饱和醛和酮 • 一元醛和酮、二元醛和酮 • 单酮、混酮

  4. 三、命名 1、 普通命名法 醛:“烃基” + 醛 苯甲醛 正丁醛 异戊醛 酮:以甲酮作母体,“甲”字可省略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二苯(甲)酮

  5. 2、 系统命名法 •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 从醛基或靠近羰基一端编号。醛基的位次 • 为1,可不标,酮中的羰基位次要标明。 4–甲基–3–己酮 5–甲基–3–乙基辛醛

  6. 芳香族的醛和酮,把芳基看成 • 取代基。 苯甲醛 1–苯基–1–丙酮 2-苯基丙醛

  7. 脂环族醛和酮的命名: • 羰基在环内的——环某酮 • 羰基在环外的——环作为取代基。 3–甲基环己基甲醛 4–甲基环己酮 1-环己基-2-丙酮

  8. §11.2 物理性质 1. b.p.醇﹥醛、酮﹥烃、醚 n-C4H9OH CH3CH2CH2CHO CH3CH2OCH2CH3 118 ℃ 76 ℃ 38℃ 2. 溶解度 低级醛酮溶于水 甲醛、乙醛、丙酮与水混溶

  9. §11.3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醛和酮的反应部位: 亲核加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α-氢的反应

  10. 一、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 亲核试剂:HCN、 NaHSO3、ROH、 H2O、有机金属化合物、 NH2Y

  11. 反应特点: • 碱催化反应 • C―C键形成 • ―CN的引入:―CN ―COOH, ―NH2 1. 与氢氰酸的加成 醛、酮与HCN作用,生成α–羟基腈 (1) 反应机理:

  12. (2) 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 (a) 烃基的电子效应 烷基的给电效应降低羰基碳 的电正性,使反应活性降低; 取代基的吸电效应增加羰基 碳的电正性,提高反应活性。 R: –H < –CH3 < –C(CH3)3 空间效应依次增大, 慢 快 (b) 烃基的空间效应 反应速度越来越慢

  13. Nu: Nu: 丙酮 乙醛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烷基的空间效应

  14. 醛>酮 脂肪醛>芳香醛 脂肪酮>芳香酮 例外 <

  15. (3)反应范围 脂肪族的甲基酮 所有的醛 少于8个碳的环状的酮 × √ √ √ ×

  16. 亲核原子 反应范围: • 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和 8 个C以下 • 的环酮均能发生该反应 • 应用: • α–羟基磺酸钠在饱和的NaHSO3溶液中 • 为结晶。由此可用于鉴定和分离可反应 • 的醛酮 2. 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加成 α–羟基磺酸钠

  17.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产品经稀酸或稀碱处理, 可除去 NaHSO3。由此可用于醛、脂肪族甲基 酮和8个C以下环酮的分离、提纯 胡椒醛的提纯:

  18. 3. 与醇加成 缩醛 半缩醛 苯甲醛缩 二乙醇(60%)

  19. (1) 形成机理 半缩醛(酮) 缩醛(酮)

  20. (2) 特点及应用 缩醛(酮)对碱、氧化剂稳定,但在稀酸中 易水解,生成原来的醛酮和醇,所以反应需 在无水的氯化氢或无水的强酸催化下进行。 半缩醛不稳定,但环状的半缩醛比较稳定:

  21. 缩醛或缩酮的生成可用于保护羰基: 例1 例2

  22. [RCH(OH)2] K = [RCHO] [H2O] K水合22000 41 1.8 × 10–2 4.1 × 10–3 2.5 × 10–5 反应活依次性降低 4. 与水加成 同碳二醇 水合物

  23. 5. 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 有机锂试剂 炔钠 Grignard试剂 加成 水解

  24. 应用:合成醇 例1

  25. 例2 例3 例4

  26. 二叔丁基酮 三叔丁基甲醇 例

  27. 6.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 (1) 反应机理:

  28. 羟胺 肟 氨基脲 缩氨基脲 肼 腙 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腙 应用:醛酮的鉴别 2,4–二硝基苯肼(羰基试剂)

  29. (I) (II) pKa pKa 甲烷 49 乙烷 50 乙醛 17 丙酮 20 二、 α–H的反应 1. α–H的酸性 共轭碱

  30. 2、 卤化反应 α–卤代 醛或酮 α–氢原子 酸或碱的催化 卤代 碱催化 (1)反应机理:

  31. 酸催化: (2)卤仿反应 甲基酮和具有 结构的化合物 X2 + NaOH α,α,α–三卤代物

  32. α,α,α–三卤代醛、酮在OH―溶液中不稳定, 分解为羧酸盐、三卤甲烷(卤仿): I2 + NaOH CHI3黄色结晶 用于鉴定 结构的化合物

  33. 例:下列化合物哪些可以发生卤仿反应 × √ √ × √ √ × × 例:鉴别

  34. 卤仿反应还用于制备某些羧酸: 3.羟醛缩合 (1) 醛自身缩合 两分子醛 稀碱或稀酸 缩合 生成 β–羟基醛 3–羟基丁醛

  35. 反应机理: 第一步:碱夺取α–氢,生成烯醇负离子 第二步:烯醇负离子对羰基的亲核加成 第三步:烷氧负离子从水中夺取质子,生成 β–羟基醛

  36. 反应特点: • 生成新的C―C单键,同时引入两个官能团 除乙醛外, 均生成 α–碳原子上带有支链 的化合物: 2–乙基–3–羟基己醛 • 加成产物在微热或酸催化下,发生分子内 • 脱水, 生成α,β–不饱和醛: 2–乙基–2–己烯醛 2–乙基–1–己醇

  37. (2)交叉的羟醛缩合 不含α–H的醛与含α–H的醛反应: (3)酮的缩合反应 4–甲基–4-羟基–2–戊酮

  38. (4)分子内的羟醛缩合反应: 1,6–环癸二酮 二环[5.3.0]癸–1–烯–2–酮 (96%) (5)在合成上的应用 合成β–羟基醛(酮)及α,β–不饱和醛(酮)

  39. 三、 氧化反应 1. 醛的氧化 醛氢的活泼性 醛与酮的差别 弱氧化剂 反应特点: 所有的醛都反应,不氧化双键或三键 (1) Tollens 试剂(氢氧化银的氨溶液) (2) Fehling 试剂: CuSO4和 酒石酸钾钠 碱溶液 特点:脂肪醛反应

  40. 2.酮的氧化 酮被强氧化剂氧化变成小分子化合物,不能应用 例:鉴别、结构推导 例:合成

  41. 四、 还原反应 [H] 醛 酮 醇或烃 1.还原成醇 (1) 催化加氢 特点:不饱和键都被还原

  42. NaBH4 LiAlH4 氢化铝锂 硼氢化钠 (2) 用金属氢化物还原 (a) NaBH4只还原醛和酮的羰基 反应可在醇或醇/水溶剂中进行

  43. 溶剂:H2O, ROH (b) LiAlH4还原所有的羰基 反应在绝对无水条件下进行

  44. 反应机理: NaBH4和LiAlH4不能还原孤立的 , 但对α,β–不饱和醛(酮)还原产物复杂

  45. (3) Meerwein–Ponndorf(麦尔外因-彭多夫) 异丙醇铝-异丙醇 醇 反应特点: 高度选择性,对双键、三键等官能团 都不发生作用。 例:合成

  46. 黄鸣龙改进: 肼的水溶液 高沸点水溶性的溶剂 —— 二甘醇、三甘醇,不适用于共轭双键 2. 还原成亚甲基 (1) Wolff–Kishner 还原 碱性条件 高温 高压 肼

  47. (2) 克莱门森还原 还原剂:Zn-Hg/HCl 特点:酸性条件、还原醛酮的羰基 还原与醛酮共轭的双键 (3) 硫代缩醛、酮还原法 特点:还原醛酮的羰基 对共轭双键及孤立双键都没影响

  48. 3. 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 浓碱 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不含α–氢的醛 醛:HCHO, R3C―CHO, Ar―CHO

  49. 反应机理 交错的Cannizzaro 反应: 季戊四醇 两次亲核加成

  50. 醛和酮与 叶立德(ylide)作用, 生成 烯烃和三苯基氧 : Wittig 试剂: 叶立德 内 盐 五、其它反应 1.与 Wittig 试剂加成 三苯基氧化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