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73 Views
镇江高专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究. 王桂龙 2013 年 3 月 21 日. 培养目标 - 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职教育的“ 职业性 ”. 就业. 高职教育的“ 高教性 ”. 专业. 人才培养的 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的 就业导向. 发展. 能力. 文化. 人才培养的 可持续发展. 素质. 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终身学习有基础. 培养目标-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或观念. 就业. 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能胜岗. 能转岗. 高端技能型.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
E N D
镇江高专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探究 王桂龙 2013年3月21日
培养目标 -处理好几种关系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就业 高职教育的“高教性” 专业 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发展 能力 文化 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 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终身学习有基础
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或观念 就业 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能胜岗 能转岗 高端技能型
立足就业,着眼发展。 • 把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出发点。 • 摈弃职业教育“技术技能至上”的观念。 • 毕业生在职业生涯阶梯上稳定地迈出第一步,而且能够继续发展从而获得更大成功。
基于上述思考和教育理念 • 培养目标:“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设思路:岗位-任务-能力-课程 • 具体专业中这样的人才适合哪些岗位? • 这些岗位有哪些典型工作任务? • 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哪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主要能力、职业拓展能力? • 这些能力转化为哪些专业课程?
建设思路:课程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 基于培养目标创建什么课程模式? • 基于课程模式构建什么课程(教育)体系? • 基于培养目标具体课程如何改革?
建设思路:培养模式 • 通过什么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建设思路:保障条件 • 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保障条件?
课程模式 • 基于“能胜岗+能转岗”目标 • 创建“四平台八模块”高职课程模式 • 简称“4F8M”高职课程模式
基本素质课程模块 能胜岗+能转岗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基本素质教育平台 立足就业 着眼发展 基本能力课程模块 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平台 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综合实训模块 综合能力提升平台 综合能力提升平台 创新实践模块
“4F8M”课程模式特点: • 既体现“职业性”,又重视“高教性”; • 既立足就业岗位,又顾及学生职业生涯; • 既重视技能训练,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立足就业岗位,关心学生明日需要,关心学生在行业内岗位变化的适应性,使培养的学生有发展后劲。
课程体系 • 基于“4F8M”高职课程模式,构建三个相互联系的教育(课程)体系: • “GCD”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 “13X”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 “311”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GCD”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 “G”—General ability(行业通用能力) • “C”—Core ability(专业核心能力) • “D”—Development ability(专业拓展能力) •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
具体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目标 职业能力模块 职业岗位 高等数学 基础理论应用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金工实训 机械加工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电路及电子线路 分析能力 电工技术 行业通用能力 G 电子产品 装配岗 精 电气工程制图及CAD 电气电子制图能力 电子线路CAD 电气设备 维修岗 电机与电气控制 电工基本技能 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控制系统调试岗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 PLC与变频技术 PLC控制技术 应用能力 电气设备 装配岗 典型生产线应用技术 检测与控制仪表 仪表检测技术 专业核心能力 C 强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岗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 单片机系统开发实训 自动化技术 综合应用岗 现场总线技术 自动化系统集成 应用能力 组态控制技术 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实践 基础生产 管理岗 虚拟仪器应用技术 先进控制技术应用 工厂供配电技术 会 专业拓展能力 D 成套电器设计与 安装能力 电柜规划与安装 班组生产作业管理 生产管理能力 设备运营与管理
创新实践模块 13X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模块 岗位拓展技能模块 岗位技能 岗位核心技能模块 专业基础技能 行业通用技能模块 X个模块 三个层次 一条主线
选修课程 CAM CAE 一条 主线 三个层次 七个模块 实践课程 实践场所 社会实践模 块 综合社会实践 社区、厂矿企业 综合创新能力 创新实践模 块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毕业设计 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实习企业 模具生产实习 模具生产实习 模具生产实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顶岗实训(习) 综合实训模 块 数字化网络化实训基地 建设点(省级) “校中厂” “厂中校” 模具加工实训 模具加工实训 模具加工实训 模具加工实训 数控加工实训 数控加工实训 技术中心 数控车工 模具钳工 技能竞赛模 块 CAD 特种加工 教学生产车间 岗 位 技 能 岗位拓展技能模块 冲压模课程设计 塑料模课程设计 岗位核心技能模块 技能实训室 模具安装与调试 模具制造工艺学 CAD 模具认识实习 专业基础技能 行业通用技能模块 工程力学实验 实训(验)室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机械制图测绘
思想政治类课程 提 高 文 化 素 质 体育与心理健康类课程 基本素质 课程模块 三元一体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类课程 。。。。。。 应用文写作类课程 英语应用类课程 基本能力 课程模块 信息技术类课程 。。。。。。 文学名著赏析类 艺术鉴赏与审美教育类 中外文化与历史类 素质拓展 课程模块 哲学类 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类 社交礼仪类 科普类 。。。。。。 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课程改革 • 课程改革的“四度”原则: •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契合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选择优秀高职教材 • 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整合度 • 学生学习特性与课程实施的吻合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等 • 考核形式与学习方式的匹配度 • 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以某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例加以说明(用图表等生动形式),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以某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例加以说明(用图表等生动形式),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理解工学结合? (帮助理解,专业剖析时不要引用,下同) • “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 • 所谓“要素”是指与“学”和“工”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如双方的人员、场地、信息、标准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表述 •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员 是关键 结合 场地 工学结合 培养要素 信息 与学习相关的要素 与工作相关的要素 标准 设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 顶岗实习 • 工学交替(校中厂,厂中校) • 任务驱动 • 项目导向 • 双证制 • 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化教学 • 聘请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 • 搭建校企信息化交流平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六大融合 • 学校与工厂相融合 • 教室与车间相融合 • 教师与师傅相融合 • 学生与员工相融合 •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 作品与产品相融合
校中厂 把企业引进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 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 通过“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厂中校 目标
我校顶岗实习“五双”要求 • 双重身份(学生身份和企业准员工身份) • 双重指导(企业指导教师或师傅和校内指导教师) • 双重任务(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 • 双向要求(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要求) • 双向考核(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 • 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保障条件 • 一、创建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 •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 改变校园形态:“破墙运动”,校内实训室建设,校中厂等 •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完善等 • (用大量的照片、图表、列表等表现形式呈现大量信息)
二、打造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双师”队伍二、打造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双师”队伍 • 结构,比例等(图表)
三、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三、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安排、管理、考核奖惩等 • 技能竞赛管理制度:常态化技能竞赛展示活动 • 其他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列表、扫描图) •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管理 • 督导体系,闭环管理 • (用照片、图表、列表等形式呈现大量信息)
四、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四、建立与“4F8M”高职课程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 专业教学网站、课程建设网站、案例库、电子课件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