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我國有線電視產業發展現況分析研究

我國有線電視產業發展現況分析研究. 蔡念中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教授 劉敦瑞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博士班 研究生. 註:本文係作者執行新聞局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之「 96 年電視事業 ( 含無線、衛星、有線 ) 產業調查研究」,整理自有線電視部份,並另行改寫而來。.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2006 、 2007 年間,台灣的有線電視產業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變化,三家 MSO 台灣寬頻、東森、中嘉陸續易主,被外資私募基金收購。東森之後將之更名「凱擘」。

ow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國有線電視產業發展現況分析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國有線電視產業發展現況分析研究 蔡念中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教授 劉敦瑞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博士班 研究生

  2. 註:本文係作者執行新聞局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之「96年電視事業(含無線、衛星、有線) 產業調查研究」,整理自有線電視部份,並另行改寫而來。

  3.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 2006、2007年間,台灣的有線電視產業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變化,三家MSO台灣寬頻、東森、中嘉陸續易主,被外資私募基金收購。東森之後將之更名「凱擘」。 • 在有線電視普及率部分,各有線廣播電視(播送)系統向中央主管機關申報2007年第四季訂戶數資料顯示,全國有線電視總訂戶數為468 萬5,872 戶,因此,有線電視家庭普及率為62.37%(表一)。然而,根據交通部電信總局有線電視普及率調查統計目前已達八成(含私接戶)(MOTC,2007)。 甚至有些研究達九成。 表一 各集團與訂戶數比較 資料來源: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07年通訊傳播績效報告

  4. 壹、緒論 二、研究目的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調查2007年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現況與媒介生態,分析有線電視產業之各項基本資料與產業整體情況,瞭解該產業市場結構,並利用整體投資成本與績效分析,調查該產業之整體效益與盈收,並期盼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之建議,以及加強一般消費大眾對有線電視產業的了解。本研究之調查目的如下: 1.探討有線電視市場產業結構與績效分析; 2.有線電視產業從業人員結構分析; 3.探討有線電視自製頻道產製現況; 4.整體有線電視頻道節目供應分析。

  5. 壹、緒論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 研究對象 • 依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許可經營電視事業之業者(2007年資料)。有線電視業者(含播送業者),共62家,進行全面普查。 • 研究方法 • (1)國內外文獻分析 • 包括目前國內相關有線電視產業營運資料,研究論文、期刊、報章書籍,以及政府相關出版品。其他如政府管制法令、管理機制及策略經營管理書籍等。 • (2)問卷調查 • 本研究製作調查問卷,蒐集產業現況,調查單位以每一企業單位為一調查對象,填寫一份問卷,調查採全查無抽樣方式。問卷之填答者則設定為各公司業者之管理部門中高階主管,需於該產業工作年資達二年以上,且對於該公司組織有充分參與和瞭解者。 • (3)觀察法 • 作者長期進行相關產業研究,針對有線電視產業深入瞭解,並直接觀察獲得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資料。

  6. 貳、文獻探討 一、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概況 • 1993 年是台灣有線電視歷史性的一年,有線電視法經立法院通過,並於8月11 日正式公布(劉幼琍,1994)。 • 1994 年1月正式公告有線電視區域共分為51 個經營區域(劉幼琍,1994)。 • 1997 年,交通部電信總局公佈開放衛星固定、行動通信及市內電話、長途電話、國際電話的時程表(戴伯芬,2000)。 • 1998 年吉隆公司成為第1家的合法設立的有線電視公司。 • 2001 年開始,國內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更紛紛開始進行策略聯盟合作、同業異業的結合與整合,合作的夥伴更包涵外國業者。 • 未來數位科技整合已成趨勢。數位科技匯流後,有線電視將可結合電視影音、寬頻數據以及語音通訊,提供觀眾「三合一」的整合式服務。

  7. 貳、文獻探討 二、有線電視產業之發展之挑戰 • 我國現行廣播電視、電信及資訊產業管制的法律體系,主要係根據當初制定相關規範時其邏輯思維不同而有所差別,以廣播式(broadcasting)的傳播與非廣播式(non- broadcasting)的傳播方式採取不同規範與限制。 • 所以當傳統的無線電視台、有線電視頻道商或是廣播電台業者,以傳統的播送方式和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同步播送視訊或音訊時,對於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的載具上播送,在法規適用上將產生困擾。 三、有線電視產業之發展機會 • 隨著數位技術的進展,基於網路平台的匯流、消費者使用終端設備裝置的整合,市場經營者也開始進行服務活動的整合,有線電視產業得以在未來的全新產業環境中取得一席之地,提早因應未來市場各種可能的轉變。 • 數位匯流發展的種類:(一)服務匯流趨勢(二)網路匯流趨勢(三)終端設備匯流趨勢(四)市場與產業的匯流趨

  8. 貳、文獻探討 四、傳播產業研究的發展 • 傳播產業研究,以產業經濟學理論最受重視。產業經濟學,是在1939年,由學者Edward S. Manson首先提出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的連結架構。其基本論述,是指產業的市場結構會影響到廠商的市場行為,而產業的市場結構與廠商的市場行為,則會共同影響到廠商的經營績效。這三者間的影響,就是知名的產業經濟分析的SCP研究模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 如果將SCP模式再做進一步細部分析,可將其分成三部分。(一)市場結構、(二)市場行為、(三)市場績效,來探討。

  9.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一、有線電視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 第一節、資本規模與資產負債 • 2007年有線電視系統共62家,總資產為813.13億,遠遠超過無線(243.19億)與衛星節目供應業(230.94億)(台經院,2007) 。台灣寬頻2007年的總資 產最高為301.81億, 其次是凱擘、獨立系 統業者、中嘉、台固 、台基網。至於負債 比例而言,台基網負 債比例最低,總資產 最高的台灣寬頻的負 債比例也最高。 。

  10.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 2007年有線電視總營業收入為354.74億,總營業支出為264.23億,營運淨利為58.69億,毛利率平均44%。營運淨利與訂戶數最高的凱擘、中嘉、獨立系統三個集團完全吻合,因此營運淨利與實際訂戶數的關係則有直接之影響。

  11.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第二節、營業收入結構 • 2007年有線電視產業之 總營業收入為354.74億元,其中最主要之收入 在於訂戶所繳交之頻道 收視費303.62億元 (85.59%),其他收入 的金額比例皆極低。

  12.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第三節、營業支出結構 • 2007年有線電視產業之總營業 支出為 264.23億元,其中支出 比例最大的是節目製作與頻道版 權購置之費用,共佔102.67億 (38.86.%),其次是工程硬體的 支出共55.6億(21.04%), 再 其次為其他共佔64.83億(24.53%) ,根據本研究之推測,其他支出最 主 要的內容可能包括系統業者向中華電信租 借線路之使用費、數位機上盒購置成本、機房電費與維護、運作成本等等,反而是人事成本在所有成本中金額最低。

  13.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二、有線電視產業從業人員分析 第一節、從業人員年薪比較 • 2007年有線電視從業人員之平均年薪為46.79萬元,管理階層的年薪為91.00萬元,非管理年薪為43.65元,與其他電視產業平均年薪(50.10萬)相較明顯較低。有線電視營業收入(354.74億)遠超過無線電視(69.74億)、衛星節目供應業(89.21億)(台經院,2007),僅管如此,從業人員薪資卻是三個產業中最低。本研究推測有線電視多年來主要的業務依然是網路工程與線路維修,因此與其他電視產業從業人員比較薪資並不算高。

  14.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第二節、有線電視從業人員教育程度結構 • 有線電視從業人員教育程度結構之分佈,大專之人數比例最高佔48.29%,其次為高中職佔45.14%,國中、碩士、博士之比例皆極低。整體電視產業大專生之比例為63.77%,其中無線電視、 衛星節目供應者大專 生的比例皆達70% 以上。(台經院,2007) 由這樣的數字可以 發現,有線電視從 業人員在學歷上明 顯較其他電視產業低。

  15.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第三節、有線電視從業人員年齡結構 • 有線電視從業人員年齡結構之分佈,31-40歲的人數比例最高佔55.56%,其次為41-50歲及21-30歲分別佔20.31%及19.04。20歲以下、51-60歲、60歲以上之比例皆極低。由這樣的數字可以發現,有線電視從業人員在年齡層上明顯處於中壯年年齡層。

  16.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第四節、有線電視從業人員部門結構 • 有線電視產業從業人員之總員工數為5146人,其中兼職人力為181人。所有部門當中,資訊工程部之員工數最高,達1961人(38.1%)、其次是行政部門共1093人(21.24%)與其他1010人(19.62%)。而人數最低的部門別為節目部,只有442人(8.59%),表示有線電視在自製節目業務並沒有投入太多的人力。至於行銷推廣的業務部人數也極低只佔641人(12.45%)。

  17.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三、有線電視自製頻道 第一節、有線電視自製頻道名稱 • 根據本研究調查,有線電視之自製頻道數為1-7個頻道,其中大多數的業者均自製1-2個頻道,中嘉的系統台當中則為1-3個頻道、凱擘則為2-3個頻道、台固所有之系統台均只有1個頻道。主要MSO多系統經營業者提供自製頻道較少為1-3個,反而獨立系統業者提供較多自製頻道為1-7個。

  18.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第二節、有線電視自製頻道類型 • 有線電視主要的自製頻道類型多為地方新聞節目類共佔60.92%,其他節目類型的比例均低於10%。其中中嘉在地方新聞節目類(81%)之比例最高,其次是台固(70%)。有線電視自製節目類型主要內容鎖定於地方相關之新聞事件至於專題報導、公共論壇、多元關懷、綜合資訊、地方文史 、社區互動等均著墨 不多。中南部有線電 視自製頻道內容常淪 為政令宣導與政治宣 傳的工具。

  19.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四、有線電視頻道供應概況 • 就目前有線電視發展趨勢觀之,有線電視與衛星電視,近來有「共生現象」(Symbiotic Relation)-即直播衛星電視的接收,由於碟型天線未普及,因此經常靠有線電視業者轉接傳送至收視戶;另一方面,有線電視業者也仰賴衛星電視節目填補頻道,此一現象並已蔚然成為主流市場(蔡念中,2000)。 第一節 衛星節目主要供應業者 • 根據本研究調查與NCC統計資料指出,至 2008年8月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即衛星廣播電視節目供應者)許可家數有88家,計189個頻道。其中,本國業者66家,137個頻道;境外業者22家,52個頻道。以上節目主要供應業者均以頻道家族方式提供。 第二節、衛星電視頻道代理商 • 目前除部分頻道集團自行將其頻道直接授權給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外,多數衛星電視頻道業者都是透過頻道代理商來執行其頻道授權業務,使頻道代理業者成為台灣衛星電視產業的第三個影響衛星電視頻道市場生態的勢力。

  20.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五、有線電視產業營運困境之原因統計 採樣以62家為例;收費上限共有36家(佔 94.74%)、數位頻道難以發展共有23家(佔 60.53%)、市場萎縮共有16家(42.11%)

  21. 參、調查結果與產業現況 六、因應困境採取解決之道 採樣以62家為例;加強數位化的發展共有44家(佔71.05%)、展開跨業經營共有29家(佔 47.37%)、實施策略聯盟共有28家(佔 44.74%)

  22. 肆、結論與建議 一、傳統類比營運模式,已達經營瓶頸,宜轉換數位化服務以突破困境 • 有線電視產業基本條件變動少,市場結構穩定 。但受到費率管制,彼此之間競爭策略與反應機制並不活絡。 營業收入部份,主要來自訂戶所繳交之頻道收視費用,營收情形穩定,且獲利可觀。 自製節目比例偏低,且製作方式仍維持類比模式。整體而言,有線電視產業經營模式已近飽和,難以擴展其他服務項目,缺乏競爭動能,對於未來發展造成障礙。 • 同時建議外資業者反可運用本身的豐富資源與經驗,將國外有線電視數位化經營成功例子引進台灣,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服務。如此不但滿足業者利益,更符合消費者與政府的期待。 二、人力結構缺乏競爭力,應加強多元人才培訓,因應數位匯流。 • 數位匯流時代,產業將進行垂直與水平整合,但目前有線電視產業對於相關業務人員並不重視,因此需要市場行銷人才,提供整體行銷計畫,創新服務突破困境。另外則需增加創意製作人才,加強數位內容多元化的產出滿足消費者。最後應針對目前人力進行培訓以及開放進修管道,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下,使人才得以發揮最大價值。

  23. 肆、結論與建議 三、自製頻道內容較缺乏,常淪為政令宣導工具;宜多讓消費者參與公共事務,並重視在地聲音。 • 目前自製頻道缺乏且內容單一,以新聞報導為多數,其他如專題報導、公共論壇、多元關懷、社區互動等均著墨不多,而中南部有線電視自製頻道內容常淪為政治宣傳的工具。 • 有線電視普及化,與地方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應成為地方民意主要發聲管道。因此,有線電視系統,在充實自製頻道節目內容與宣導上,扮演重要角色,簡言之有線電視系統台參與公共事務的行為,等同於建立其良好的企業形象。 四、頻道家族掌控多數有線電視內容,業者面臨挑戰,宜重視消費者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務。 • 有線電視頻道內容,大多數由頻道家族提供,頻道數量,已達一百多個。收視費率則以每月每戶新台幣600 元為上限,因此業者對於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則是興趣不高。而中華電信MOD亦以快速發展方式侵蝕市場大餅,如達到一定市場規模,頻道家族恐轉移經營區域,轉向提供MOD服務,有線電視業者將面臨更大的競爭衝擊。 • 應重視消費者需求,節目之選擇仍是重要策略,提供製作優良且多元化的內容,如表演藝術、生活資訊等不同類型 提供消費者選擇。對未來發展而言,整合上下游業者,提供多元寬頻服務內容,作為發展策略依據。

  24. 肆、結論與建議 五、調整產業經營策略與結構,邁向數位匯流。 • 有線電視產業為科技密集、人力密集、資本密集的市場,提供消費者資訊、娛樂、休閒、教育等服務。面對未來數位科技轉型,匯流已是大勢所趨,未來台灣主要的趨勢焦點皆在於結合網路與無線的傳輸,整合數位電視、PC、與手機等服務內容。 • 有線電視業者的使命,將是努力整合由中華電信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共同提供消費者各類生活即時資訊、醫療保健、休閒娛樂、居家安全等服務,並結合影音、寬頻數據以及語音通訊三合一服務,朝向「數位家庭」的概念,以上建議提供有線電視業者共同思考。

  25.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