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74 Views
专业内涵建设的若干问题. 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二级教授 于 雷 ( 2011 年 1 月).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1 .专业 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形成的学业门类,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训练的业务范围(社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是按照国家办学规定(专业目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立的业务范围(学校)。. 来自于职业; 按职业需要配置课程(课程集合). 专业. 社会. 学科. 职业. 产业.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1 .专业
E N D
专业内涵建设的若干问题 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成员 沈阳工程学院二级教授 于 雷 (2011年1月)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1.专业 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形成的学业门类,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训练的业务范围(社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是按照国家办学规定(专业目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立的业务范围(学校)。
来自于职业; 按职业需要配置课程(课程集合) 专业 社会 学科 职业 产业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1.专业 ①学校专业是学科与职业的交叉点 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需要而设置的,不同领域专门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作为基础,专业就组织相关课程和训练来满足,因此,专业是处在学科与社会职业需要的交叉点上。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1.专业 ②国家专业指导目录 本科:11个学科门类、71个大类、249种专业+目录外专业(方向) 高职: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532种专业+目录外专业(方向)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2.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较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与竞争力的专业。具有四个特征:历史积淀、相对稳定、学校特有、社会公认。 特色专业建设是《新评估方案》中主要指标之一,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其他相关专业建设,提高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3 .专业群 (1)专业群是指,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据产业集群(或产业链)而设置的,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若干相关专业(方向)的集合。 • 地域性(为地方或区域经济服务) • 产业性(以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为依托) • 相关性(同一产业集群中的相关专业) • 有效性(资源配置最大化) 例如:汽车类专业群,按照汽车产业可形成由“汽车工艺、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服务和汽车营销”等所组成的专业群。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3 .专业群 以产业集群(产业链)建立专业群,专业群辐射同一产业链各职业岗位。如产业链不清晰的可按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类形成专业群。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3 .专业群 (2)专业群中至少有一个或两个主干专业(国家、省或校级的重点建设或特色专业)。 (3)专业群中专业数量。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全国专业群中专业数量平均4.4个,因此4~6个为合适,至少不低于3个。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3 .专业群 (4)专业类密度。是一所学校专业总数与专业类别总数的比值。类密度高,说明专业集聚,形成良好的专业结构;反之,专业分散,形不成体系,分散办学资源。山东统计结果表明,类密度最高的4.7,最低的2.3。 (5)专业群强度。是指学校专业群中所含专业总数与专业群总数的比值。比值高,说明专业群所含相近专业较多,专业群实力较强。
一、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 3 .专业群 (6)专业群集中度。是指学校专业群所包含的专业数与专业总数的比值。比值赵大,说明专业集中度高,专业集中在专业群中,孤岛型专业少;反之,专业集中度低,结构分散,主干不突出,专业相关性较差,专业结构不优化。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一)理念 事物: 组成 产生 要素 结构 功能 经济:从生产要素发展方式向优化结构发展方 式转变。(新的发展方式) 教育:提高质量的要素 不同的要素结构 产生不同的功能。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 1. 基地资源配置 (1)按专业群配置基地资源,建设具有真实工 作情境的集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为一体的开放性基地(工程中心)。 (2)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 的基地,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3)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按专业群建虚拟基地 (集仿真、模拟、虚拟为一体的)。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 1. 基地资源配置 (4)按专业群建立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基地(就业能力超市、创业园等)。 2. 师资资源配置 (1)按专业群配置整体教师资源,按课程优化老师结构(专兼结构,交叉结构等)。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 2. 师资资源配置 (2)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a. 教学(创新)团队依托与载体 ①学科(本科)、专业、项目、基地或产学研平台,在专业群内建若干教学(创新)团队(载体就是基层教学科研组织)。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 2. 师资资源配置 ②团队的结构与组成 a. 年龄、职称、学历等梯队结构 b. 专业或学科交叉结构(知识结构) c. 专兼结合教学(创新)团队 d. 团队带头人(水平高、影响力、具备带头 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二)资源配置 2. 师资资源配置 ③团队建设的机制 a. 团队文化建设,形成教学创新文化氛围 b. 产学研结合机制 c. 专兼结合建设机制 d. 交叉互补机制 团队要形成矩阵结构,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成员即是教学人员,又是科研人员。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三)基层教学组织架构 1. 按专业群建设学院体系 2. 按专业或专业组合建教研组织 3. 按基地或产学研平台建研究所、室(社会 服务) 4. 按项目建设研究中心(一定时期)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四)制度设计 1. 顶层设计 (1)特色发展规划(中长期)理念、定 位、专业,人才培养师资,文化等特 色规划设计。 (2)“十二五”规划 2. 管理制度设计 ① 常规管理(机构、人员、制度)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四)制度设计 2 .管理制度设计 ② 过程管理 (工作任务、工作流程 精细化过 程管理) 人才培养典型工作任务 按工作任务的六大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确定工作内容,按六大步骤(资源、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确定工作流程。
二、专业群建设与资源配置 (四)制度设计 (3)知识管理 (数据 信息 知识)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一)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工作 1、专业社会需求调研 按专业对应行业(企业)岗位群调研 农产品采收; 农产品仓储与配送 农产品运输 如:农产品物流专业批发、零售、营销 企业运营成本管理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一)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工作 2、国外同类院校专业借鉴与分析 10个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与移植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一)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工作 3、国内同类专业比较分析 10个以上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与分析报告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一)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工作 4、毕业生跟踪调查 (1)一年(就业率:100%信息覆盖) (2)三年(就业质量:80%覆盖) (3)五年及以上(毕业生贡献,50%以 上信息覆盖)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二)三大支撑系统 1、专业对应行业的职业标准系统 2、专业对应行业的法律法规系统 3、专业对应行业的规模企业(5家以上)岗位任职要求与规范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与实施蓝图,要按照基础工作和三个支撑系统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学期人才培养实施计划以及顶岗实习实施方案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四)专业核心课(3~5门)教学资源建设 1、按照“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活动单元设计”、“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全方位建设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 2、教师手册、学生学习指导的编制; 3、课程数字化资源网上运行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4、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开发。
三、专业(群)内涵建设 (五)把握专业建设的“三个符合度” 1、专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对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的符合度; 2、人才培养过程对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要求的符合度; 3、毕业生质量(就业率)对社会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要求的符合度; 4、强调培养目标在教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Email: edrc@163.com 手 机:13066509276 电 话:024-3197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