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k likes | 2.26k Views
第三章 植物的營養器官與功能. 生命科學 3 .1 根、莖和葉的構造. 植物營養 來源 自營:無機物、水及二氧化碳→醣類、胺基酸等有機物 ( 光能→化學能 ) 生產者 ( 光合作用 ) :供植物 本身 需要、提供 其他 生物所需 植物營養 物質 組成成分: C 、 H 、 O 、 N 、 P 、 S … 等重要元素 ( 人體含量: O > C > H) 無機鹽:量很少,以 化合物 或 離子 存在土壤 ( 新陳代謝、能量轉換等化學反應 ). 植物的演化關係圖. 植物營養器官之構造. 植物營養器官 : 根、莖、葉 ( 植物約 30 萬種,被子植物占 26 萬種 ).
E N D
植物營養來源 • 自營:無機物、水及二氧化碳→醣類、胺基酸等有機物(光能→化學能) • 生產者(光合作用):供植物本身需要、提供其他生物所需 • 植物營養物質 • 組成成分:C、H、O、N、P、S…等重要元素(人體含量:O>C>H) • 無機鹽:量很少,以化合物或離子存在土壤(新陳代謝、能量轉換等化學反應)
植物營養器官之構造 • 植物營養器官:根、莖、葉 (植物約30萬種,被子植物占26萬種)
植物的輸導組織 (管胞) • 導管 • 篩管和伴細胞 • 假導管
莖的縱切面和篩管的示意圖 a.導管 b.假導管 c.篩管
中肋 葉肉 葉脈 葉柄 • 葉片的構造(外觀) • 葉脈 a.網狀脈 b.平行脈
葉:行光合作用(轉換光能合成有機物) • 葉的外形
互生 輪生 對生 • 葉序 • 單葉和複葉
二上P70 葉的外形 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
顯微鏡低倍下 • 高倍
葉片 • 特化葉:針狀葉(仙人掌)、儲存葉(洋蔥、百合)、卷鬚葉(胡瓜)、捕蟲葉(豬籠草、狸藻…)
橫切面 角質層 表皮 柵狀組織 葉肉 導管 導管 篩管 篩管 海綿組織 保衛細胞 氣室 氣孔 葉脈
食蟲 植物 狸藻 豬籠草 毛氈苔 捕蠅草
葉面( )
氣孔開閉機制及氣孔螢光圖 氣孔打開 氣孔關閉
莖: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營養物質.儲存養分莖: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營養物質.儲存養分 • 雙子葉草本莖:莖軟.矮.加粗有限(形成層活動有限) • 單子葉草本莖:
雙子葉植物莖的構造 (向日葵莖的橫切面)
維管束形成層細胞分裂,向外產生韌皮部,向內產生木質部維管束形成層細胞分裂,向外產生韌皮部,向內產生木質部 維管束形成層細胞 一個細胞分化為木質部 分裂 分裂 一個細胞分化為韌皮部 分裂後再分化 生長的方向 C:代表維管束形成層 P:代表韌皮部細胞(下標數字代表形成的順序) X:代表木質部細胞(下標數字代表形成的順序)
雙子葉木本莖(多年生):分喬木(有主幹)、灌木(莖枝由基部叢生)雙子葉木本莖(多年生):分喬木(有主幹)、灌木(莖枝由基部叢生) • 樹皮:表層散生皮孔(圓形、橫列狀)、代替氣孔交換氣體(皮孔:分佈在莖或根.具次級生長的木本植物,含填充細胞.木栓形成層.栓內層(綠皮層))
形成層 樹皮
(a) • 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莖 a.年輪 b.木質部與樹皮 樹皮 年輪 (b)
年輪:推測樹木年齡、當時氣候變化情況 (熱帶不明顯)
二上P62 根的外形 鬚根系 軸根系
根:固持植物體、吸收水分及無機鹽、儲存養分根:固持植物體、吸收水分及無機鹽、儲存養分
根的縱切面 生長點 根帽(根冠) • 洋蔥根尖
根的橫切面圖 中柱 韌皮部 周鞘 木質部 內皮 表皮 皮層
單、雙子葉植物根的比較 韌皮部 髓 木質部 • 變態根:板根(鳳凰木)、支持根(榕樹)、呼吸根(落羽松、海茄苳)、儲存根、氣生根
可食用的根和莖 蓮藕 馬鈴薯 薑 甘藷
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特徵的比較 莖的維管束排列 子葉 花部 花粉粒 葉脈 環狀 3個孔或溝 4 或 5 的倍數 兩個 網狀脈 散生 1個孔或溝 3 的倍數 一個 平行脈
植物生活所需的元素 • 水的吸收:滲透作用(簡易擴散) • 根組織:根成熟部的根毛區是水分吸收主要部位(擴大與土壤的接觸面積) • 滲透壓:維管束>皮層>表皮>土壤(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