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12 Views
第七章 采区巷道矿压显现及其控制. 第一节 采区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一、受采动影响巷道的围岩应力: 1 、巷道围岩应力:. 弹性变形应力分布. 塑性变形应力分布. 2 、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 峰值一般在煤壁前 4~8 米, 影响范围为 40~50 米。少 数可达 60~80 米。应力集 中系数为 2.5~3 。 工作面倾斜方向固定支承压力范围一般为 15~30 米。 少数可达 35~40 米,峰值一般距煤壁 15~20 米,应力集中 系数为 2~3 。
E N D
第一节 采区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一、受采动影响巷道的围岩应力: 1、巷道围岩应力: 弹性变形应力分布 塑性变形应力分布
2、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 峰值一般在煤壁前4~8米, 影响范围为40~50米。少 数可达60~80米。应力集 中系数为2.5~3。 工作面倾斜方向固定支承压力范围一般为15~30米。 少数可达35~40米,峰值一般距煤壁15~20米,应力集中 系数为2~3。 在拐角区要形成应力叠加,应力集中系数可达5~7。
3、采动引起的底板应力分布: 一侧采空 两侧采空 影响深度为1.5~2B 影响深度为3~4B 压力传递影响角一般为30~40度
4、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1)构造应力特点: 以水平应力为主,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区域性。 2)水平应力对巷道的影响: 影响 薄层页岩岩层面滑移 厚层砂岩剪切、失稳冒落 巷道顶板—— 巷道底板——软岩(煤层)底臌、蠕变 巷道两帮——引起拉应力,破裂、鼓出、塌落 3)合理巷道方向: 巷道轴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小于25—30度
5、相邻巷道合理距离: 一般间距: 大巷———20~40米(围岩稳定取小值,不稳定取大值); 上下山——15~30米; 集中巷——15~30米。
二、走向平巷矿压显现规律: 1、巷道围岩变形量: 顶底板移近量——巷道中心线高度减少值; 两帮移近量———巷道腰线平距减少值。 总变形量:
2、走向平巷矿压显现特点: Ⅰ:巷道掘进段——弹塑性、量小、趋于稳定、时间短; Ⅱ:无采掘影响段——主要为流变,受岩性影响较大; Ⅲ:采动影响段——前30~50m,后40~60m(峰值5~20m),量大; Ⅳ:采动影响稳定段——位移、变形均较小,工作面后方100米以远; Ⅴ:二次采动影响段——影响剧烈程度及影响范围均较第一次为大。
Ⅰ—卸载带;Ⅱ—支承压力带;Ⅲ—原岩应力带Ⅰ—卸载带;Ⅱ—支承压力带;Ⅲ—原岩应力带 三、倾斜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Ⅰ、原始压力带 显现轻微,一般不受破坏。 Ⅱ、支承压力影响带 工作面距巷道40~50m开始 变形、破坏严重,移近速度 达10mm~30mm/d。峰值区严重。 Ⅲ、煤体边缘卸载带 煤体破坏,应力降低,向平衡过度,移近量仍较大。
第二节 采区巷道矿压控制原理 一、“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 支架——围岩构成统一的力学体系,二者之间有相互作用,而二者合之又共同承载。 1、支架—围岩相互作用的基本状态: 给定载荷状态——支架仅承受其自重作用,与母体岩层的移动变形无关。 给定变形状态 ——支架阻力与围岩移动性质、支架特性有关。
2、“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 由曲线有: 支撑力↑ →位移量↓ 支撑力↓ →位移量↑ 支撑力不可能完全限制围岩的位移; 支撑力小到一定程度,围岩变形急剧增大,甚至破坏; 合理支撑力应在曲线拐点附近。
3、“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的应用: 1)二次支护 2)柔性支护——允许产生一定变形。 3)主动支护——加大围压,提高围岩强度。
第三节 巷道保护基本措施 一、基本原则: 允许围岩变形、提高围岩强度、降低围岩应力。 二、基本方法和途径: 1、控制方法: 巷道保护——使围岩应力与岩体强度相适应 (采用适当断面,预留断面,煤柱护巷,巷道在减压区) 巷道支护——架设支架防止围岩过度变形与移动 巷道维修——改换已恶化的支撑系统,恢复围岩移动稳定性。 2、控制原理 抗压 让压 躲压 移压
三、基本措施: 将巷道布置在岩性好的岩层内 将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 对巷道进行卸压保护 常用方法为:卸压 无煤柱护巷
1、巷道卸压保护: 卸压原理——采用人为方法,改变周边围岩应力分布,使 峰值应力内移,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 1)巷道跨采卸压: 跨采类型 纵跨——采面推进方向与巷道轴向平行; 横跨——采面推进方向与巷道轴向垂直。 纵跨——巷道逐段受采动影响(岩石集中巷); 横跨——巷道全长同时受采动影响(上山石门) 矿压特点 跨采期间围岩移近量大,过后稳定。
2)开槽(松动)卸压: 巷道周边开槽(孔)卸压 巷道围岩松动爆破卸压 卸压措施 开槽后可改变周边应力分布状态,使应力内移。 无切缝 两帮切缝 顶底切缝 两帮顶底切缝
3)卸压巷硐卸压: 卸压巷硐位置 巷道一侧——被保护巷变形减少70—90%; 巷顶————被护巷移近量为原来1/7—1/12; 宽面掘巷——矸石带填充,隔离,效果好。 一侧卸压 顶板卸压 宽巷卸压
4)掘前预采: 在岩巷尚未掘进时,先将其上部煤层采掉,然后在采 空区下掘进岩石巷道,使之在应力降低区。 为效果最理想的方法。 巷道围岩变形量减小 4/5—5/6。 要求岩巷距煤层较近, 距开采区域平距足够。
2、无煤柱护巷技术 1)护巷煤柱的稳定性: 留设煤柱 优点:可双巷掘进;技术简单;对通风、运输、排 水、 安全有利; 缺点:煤损大;风巷受二次采动影响,维护费高;不利底 板巷道稳定;成为冲击地压、煤炭自燃隐患。
2)煤柱的应力分布: 形成: Ⅰ——破裂区 Ⅱ——塑性区 Ⅲ——弹性区 Ⅳ——原始应力区 一侧采空 煤柱很宽 煤柱较宽 煤柱较窄
3)沿空掘巷的三种方式: 完全沿空掘巷;留小煤皮掘巷;保留部分老巷掘巷
第四节 采区巷道支护 • 一、巷道支护原则: • 支护特点:临时性、可变形。 • 支护要求:确保安全,维护最小允许断面。 • 基本支护类型: • (1)木支护:梯形(对棚或密集等) • (2)金属支架: • 工字钢梯形支架 • 平顶可缩金属支架 • 拱形可缩性金属支架 • 棚间距0.5~0.7m • (3)锚杆支护:
二、巷道金属支架支护: 1、U 型钢可缩性支架: (拱可缩) U 型钢型号:U18、U25、U29、U36 (kg/m) 1)基本结构类型: 三节规格: 10.4;12;14
2)支架连接件: (螺栓连接件, 楔式连接件) 上限位连接件 中间连接件 下位连接件 螺栓连接件:强度高、刚性大、可缩性好、工作 阻力稳定、型钢滑移平稳。
2、矿用工字钢支架: 刚性特性,可缩量小,适用于围岩稳定条件。 通过增加接榫木垫、棚腿插入底板(垫柱鞋)等措施 可以增加适量可缩量。 现场以梯形支架为主,拱型有如下类型: 拱顶斜腿 拱顶直腿 锚喷加强拱顶
三、 巷道锚杆支护 1、锚杆种类与锚固力: 锚杆分类 锚固力 机械锚固式——账壳式、倒楔式、楔缝式; 粘结锚固式——树脂、快硬水泥、水泥沙浆; 摩擦锚固式——缝管式、水胀式管状锚杆。 托锚力——安装时,拖板与锚杆的预紧力; 粘锚力——粘结摩擦力与锚杆轴力; 切向锚固力——限制岩块沿弱面滑动的力。
2、锚杆支护原理: 1)悬吊原理 2)组合梁原理 3)压缩拱原理 4)最大水平应力原理 5)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3、组合锚杆支护: 1)锚梁网联合支护: 锚杆 + 钢带+ 金属网 2)桁架锚杆支护: 锚杆 + 拉杆 + 拉紧器 + 垫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