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89 Views
基于 “ 卓越计划 ” 相适应的 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项目主持人:汪建华 教授. 1. 主持人基本情况. 2. 研究团队. 3. 项目的研究意义. “ 卓越计划 ” 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 卓越计划 ” 的实施是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 卓越计划 ” 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之一就是能否建立一支适应 “ 卓越计划 ” 的师资队伍。
E N D
基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基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项目主持人:汪建华 教授
3. 项目的研究意义 •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 “卓越计划”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之一就是能否建立一支适应“卓越计划”的师资队伍。 本课题以纺织服装学院实施“卓越计划”为实例,研究教师取得工程经历的途径与实施办法和研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具体办法,达到建设高水平纺织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目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工业化国家在工程师教育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DACUM和目前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都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工程教育师资问题。基本形成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教授在企业兼职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教育的完善的机制。美国早在1932年即成立了美国工程技术委员会(ABET),作为社会化的独立第三方教育认证组织,ABET在大学、企业、政府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对推动美国工程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我国工程教育的探索上同样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院校要求新进入担任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但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师获得工程背景的体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其实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阶段的教学运行和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从合作教育的企业聘请一批工程经验丰富而又能够胜任工程教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教学任务。
5. 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 研究内容一:高校教师取得工程经历的途径与实施办法 • 研究内容二:研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具体办法 学校 “传、帮、带” 教师 实践型培养 认定准入 卓越计划 教师队伍 工程师 教学型培养 企业 “学、传、做”
5. 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卓越计划”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品德。 • “卓越计划”教师进入企业获取工程经力和背景的评价体系。 • “卓越计划”从企业聘教师或导师办法与评价体系。
6. 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用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 从宏观层面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促进了新一轮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学院层面说,本课题是以纺织服装学院院校研究作为示点开展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符合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实际要求。课题有良好的研究背景和基础,是可行的。
7. 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成果形式 • 具有校本特色的“卓越计划”师资准入制度(认定办法) • 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师取得工程经历的途径与实施办法 • 具有可操作性的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具体办法。 • “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相关论文1—2篇 实施范围 • 以纺织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为研究载体,以点带面,推广至学校的所有6个试点专业。 受益学生 • 湖南工程学院6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班全体学生计300名左右的学生。
8.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立足校本研究,以纺织工程“卓越计划”为实例,操作性强,实现度高。 • 探索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和具体办法。
9. 已进行过的相关研究及成果 论文: (1)“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大学教育》2003,6 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题录 (2)“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4,6 (3)“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面) 2005,2 (4)“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 (5)“反思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制度”《当代教育论坛》2007,9 (6)“略论大学学习开局与学习方法”《中国大学教学》2007,9 (7)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纺织教育》2011,4
9. 已进行过的相关研究及成果 教改项目: (1)“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特性及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省教育厅重点资助教 改项目,获2004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湖南省高等工程教育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获教育规划课题三等奖 (3)“新建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2年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4)“高校人才培养工程思考”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规划课题2004年,已结题 (5)2006年,课题“全开放实验教学组织管理的研究与实验” 被列入湖南工程学院教育教学 管理改革研究项目,已结题。 (6)校级教改课题《项目教学法 ——构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新型特色化教学模式》, 正在结题。 (7)“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8)校级教改课题“纺织工程专业纺织材料学课题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现已结题。 (9)中国纺织协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纺织服装类专业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