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10 Views
高職課綱修訂要點及特色. 報告人:光啟高中校長 江惠真. 壹、高職課綱修訂緣起. 一、基於行政院教改會對技職教育課程改革之 建議 根據行政院教改會(民 85 )「我國當前高職、專校、技術學院課程與教育改革報告書」之結論,歸納技職教育課程須改進的方向如下:. ( 一 ) 教育目標、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過份強調培育專門 技術人才,三者目標之訂定缺乏包容性、演繹性、 人文性與國際性。 ( 二 ) 課程內容未與企業所需及職場所用配合、缺乏整體 學習性。 ( 三 ) 課程設計以升學為導向,且科別本位主義濃厚。
E N D
高職課綱修訂要點及特色 報告人:光啟高中校長 江惠真
壹、高職課綱修訂緣起 一、基於行政院教改會對技職教育課程改革之 建議 根據行政院教改會(民85)「我國當前高職、專校、技術學院課程與教育改革報告書」之結論,歸納技職教育課程須改進的方向如下:
(一)教育目標、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過份強調培育專門(一)教育目標、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過份強調培育專門 技術人才,三者目標之訂定缺乏包容性、演繹性、 人文性與國際性。 (二)課程內容未與企業所需及職場所用配合、缺乏整體 學習性。 (三)課程設計以升學為導向,且科別本位主義濃厚。 (四)各層級技職教育課程與教材缺乏銜接性與統整性。
(五)技職教育設科立系,未能配合產業結構做調整。(五)技職教育設科立系,未能配合產業結構做調整。 (六)課程過繁與授課時數太多,學生負擔過重。 (七)課程的修訂與公布期間,延滯太久,難以趕上時代 所需。 (八)課程大綱訂得太細,缺乏彈性,常未能與相關學科 統合彙整。
二、發展優質技職體系課程,符應社會及業 界的期望 考量我國學生在各級技職學校所修習的許多知能,有未能連貫與統整,以及未能滿足學生、家長與職場就業的需求等現象。 因此,規劃技職教育體系一貫課程,以健全技職體系之發展。
三、因應後期中等教育的多元學制,提升職校 的競爭力 因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就學比率也由的急速調減,加上少子化時代的來臨,直接衝擊職校辦學空間,為提升職校競爭力,賦予職校更大的辦學自主空間,才能發展更適切的課程,以發揮職校的特色與功能。
貳、高職課綱修訂之理念依據 一、依據政策方針,並重視全面關照 自民國87年啟動的技職體系課程規劃原則如下: (一)科系設置需和課程規劃一併改進。 (二)需兼顧社會、學生和知識基礎。 (三)需有研究發展支應規劃。 (四)該由技職教育目標引領規劃。 (五)需配合各層級技術人力的能力要求,協助學生從學 校到職場的轉銜。 (六)應落實能力本位教育,並進行全人教育。
貳、高職課綱修訂之理念依據 (七)需因應學習者的經驗、能力和興趣,力求適性。 (八)需統整學術和專業課程,重視生涯發展基礎。 (九)需加強副修、分組或興趣選修,提供科際整合和適 性發展機會。 (十)需兼顧現在和未來的需要,培養學生調適社會變遷 的能力。 (十一)需重視各層級、各學制的課程銜接,提供學生無 縫課程的經驗。 (十二)需兼顧全國規劃的基準和學校發展的彈性。
(十三)需落實實施的相關配合措施,進行課程評鑑及進(十三)需落實實施的相關配合措施,進行課程評鑑及進 一步的課程改革。以上課程規劃該全面關照的原 則和之後教育部有關的決策(如加入後期中等教 育共同核心課程),並將生命教育、法治教育、 道德教育、職業安全衛生、生活教育、健康教育 、環保教育、生涯規劃、價值澄清與性別平等課 題等,融入規劃課程內容。
二、參酌國內產業與世界潮流,規劃群科架 構 本綱要在類科方面,係以職涯進路(career pathway)或職群(occupational family)的概念,並參照教育部委託研究專案結果所規劃24個群,進而彙整出貫通各級技職學校的15個群。 群科架構既維護現有科別的合法性,亦期許同群各科進行資源的合理整合運用。以協助學生儘可能在一個興趣領域或職涯進路中進行學習以及因為知道未來可以做些什麼而努力學習。
三、採行職場導向,規劃群科核心能力及核心 課程 各群規劃有共同一般核心及專業課程,以培養學生準備在該群就業與進修所需的共同核心能力,奠定融通和永續發展的基礎。 只要歸屬該群的科別及學程學生均被要求必修該群之核心課程。
四、賦予職校更大自主空間,發展適性校本課 程 考量職校辦學功能多元及學生特質,將職校的「課程標準」改以「課程綱要」規劃。部定必修課程規劃以群核心一般及專業科目為主,以奠定學生生涯發展與繼續學習之基礎。 另外,為突顯職校辦學特色,留給學校更大的課程發展空間,各校得運用職校課程架構所預留之校訂空間,發展學校辦學特色,裨益學生適性學習與發展。
1.充實職業知能,培育行職業工作之基 本能力。 • 2.陶冶職業道德,培養敬業樂群、負責進取及勤勞服務等工作態度。 • 3.提升人文及科技素養,豐富生活內涵,並增進創造思考及適應社會變遷之能力。 • 4.培養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以奠定終身學習及生涯發展之基礎。 職業學校教育目標 群教育目標 (共同核心能力) 科教育目標 參、職業學校課程暫行綱要內涵 一、架構
二、群核心能力 (一)一般能力 (二)專業能力
三、群科歸屬與設計原則 (一)類科歸屬 (二)群科歸屬 1.同一科不得同時歸屬二群以上 2.同群若有二科以上者應組成群課程研究小組,規 劃、統整群課程科目及教學資源。
(三)設科原則 1.考量國家建設及地方產業需求,並注重學生未來 就業發展。 2.因應社會變遷及職場需求,發展具前瞻性、實務 性科別。 3.配合學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劃及特色。 4.科別名稱應與設科目標,課程科目特色相符,並 不得與其他已設科別名稱相似或相近,以避免混 淆。
四、課程架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 (一)課程架構
李隆盛,技職一貫課程與學校模擬。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cgcd/newletter/detail1-2.html李隆盛,技職一貫課程與學校模擬。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cgcd/newletter/detail1-2.html 五、技職學校課程的類別
(二)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學分數為160學分,包括:(二)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學分數為160學分,包括: 1.表列部定必修科目100-108學分均須修習,並至少 85%及格,始得畢業。 2.專業及實習科目至少需修習及格60學分以上,其 中實習科目(含實驗、實務科目)至少30學分。 3.學校可依課程特色報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 ,增減學生畢業學分數,最低畢業學分不得少於 150學分。
六、校訂科目規劃原則 (一)校訂科目應依各群科課程暫行綱要教學科目與學分 (節)數表之規定及下列原則進行規劃: 1.校訂科目應依學生生涯發展之需求,規劃就業準 備、專業預備、認證或證照等類別多元模組課程 ,並注意橫向統整及縱向銜接。
2.規劃校訂科目應包含下列各項目,並納入總體課程計畫中:2.規劃校訂科目應包含下列各項目,並納入總體課程計畫中: (1)規劃理念:發展策略分析(SWOTS) (2)課程架構:包含群科整體課程結構、各科教學科 目與學分數、校訂必選修科目之比例 以及開設流程 (3)學生選課建議 (4)校訂課程科目名稱或科目教學綱要 (5)排課模擬
(6)師資人力調配 (7)設備調配 (8)其他 (二)學校應依據區域特色、背景、問題與機會,建立校 訂課程規劃與審查機制。 (三)校訂科目之選修科目,原則開設1.5倍之選修課程 ,供學生自由選修。然得視各群科實際需求,酌減 修課程20%,並於陳報總體課程中敘明。
(四)專業及實習科目至少需修習60學分以上且成績及(四)專業及實習科目至少需修習60學分以上且成績及 格。校訂專業及實習科目明列專業科目或實習科 目屬性。 (五)校訂必修科目中需開符合職場專業需求之「專題 製作」科,目培養學生創作及統整能力。
肆、高職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一、模式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精髓在於「分享式的決策」。 • 課程發展的一般程序(A-PIE) 1.分析(Analysis-A) 1.1分析國定課程綱要及有關標準。 1.2分析學校現有課程。 1.3分析目前及未來學生需求。 1.4分析學校課程與教學優勢與缺失。
2.規劃(Planning-P) 2.1研訂學校育才目標與各科系的策略性目標。 2.2確認欲培育人才發展進路與所需能力。 2.3研擬全校及群科系核心及非核心課程及開課計 畫。 2.4規劃課程實施所需配合措施。 2.5彙整各科系課程計畫。 2.6審查及修訂課程計畫。
3.實施(Implementation-I) 3.1籌措課程實施所需資源。 3.2印發或傳播課程計畫給教師及課程手冊給學生。 3.3提供宣導、輔導等行政支援。 3.4按照計畫開課及進行教學、評鑑。 4.評鑑(Evaluation-E) 4.1評鑑學生學習進展情形與結果。 4.2評鑑課程計畫並做必要修訂。 4.3追蹤學生畢業後發展情形。
李隆盛,技職一貫課程與學校模擬。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cgcd/newletter/detail1-2.html李隆盛,技職一貫課程與學校模擬。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cgcd/newletter/detail1-2.html
三、校本課程發展程序 「全國課程綱要規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施與評鑑-學生在業界職場和上級學校表現」需像是一條環環相扣的價值鏈。技職學校居於技職一貫課程成功與否的樞紐地位。
教育部 課程綱要 學校 課程計畫 學生 學習記錄
課程綱要只是課程文件或書面課程,需要學校將部訂課程加以轉化,加上校訂課程的創制,使成有機關連、具體可行的課程計畫,並搭配人員、設備、教材、時間等資源,付諸實施,才能變成施教(taught)課程、習得(learned)課程等等。課程綱要只是課程文件或書面課程,需要學校將部訂課程加以轉化,加上校訂課程的創制,使成有機關連、具體可行的課程計畫,並搭配人員、設備、教材、時間等資源,付諸實施,才能變成施教(taught)課程、習得(learned)課程等等。 李隆盛,技職一貫課程與學校模擬。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cgcd/newletter/detail1-2.html
取自:蕭錫錡,技專校院學校本位系科課程發展參考手冊計畫期末報告。取自:蕭錫錡,技專校院學校本位系科課程發展參考手冊計畫期末報告。 四、課程發展歷程參考表件 表一 增調系科考慮因素檢核表
表三 增調系科畢業生之代表性工作職稱摘要表
表十四 技專校院學校本位系科課程發展檢核表